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認知裏,宗教信仰完全是屬於黑暗的中世紀的糟粕。歐洲是因為破除了宗教迷信,才有了文藝複興,啟蒙運動,科學革命等,西方文明才能夠後來居上,就是教科書上宣揚的曆史唯物主義那一套。
然而政治學家施特勞斯對曆史主義批判,卻不乏真知爍見。
施特勞斯談到盧梭。在盧梭看來,社會中存在的人性的各種惡是貧富差距和私有財產出現後的曆史產物(盧梭是反對私有製第一人,是左派的老祖宗)。因此所謂的“人性”是曆史進程的產物。盧梭的這種曆史觀念影響了馬克思。
所以如果你問馬克思: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他的回答是人性是有階級性的,是在曆史中形成的。
認為與人性相關的道德觀念也是在曆史中形成的,是在特定曆史階段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意識形態反應,如此就否認了道德觀念的永恒性、絕對性,本該超越於人類最本能物質欲望的永恒道德觀念在馬克思學說中墮落成了從屬於並服務於經濟利益的工具。
進一步,就成為一種認為我們現在可以去重估過去的一切價值且一切觀念以時間和地點為轉移的曆史主義。
這種曆史觀連曆史的自身發展也不承認,認為人類創造了曆史、發展了曆史、改造了曆史。
所以曆史主義者總是有一種要改天換地的衝動,因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曆史發展的規律。
比如,曆史唯物主義從個別的政治行動,抽象出某種曆史規律。將人類曆史發展的法則,還原為經濟基礎,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並且通過解釋個別曆史事件,歸納總結出一套人類曆史發展的普遍規律。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任何人隻要掌控了曆史發展的規律,就可以隨時發動任何形式的變革。
若是變革成功,就會認為這是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若是變革失敗,就會認為這是曆史發展中的曲折,隻是曆史條件尚不成熟。
總之,曆史規律本身不會出錯,意識形態不接受任何一點質疑。
這種曆史主義僭越了上帝的主權和奧秘,實在是理性的自負。
從聖經角度來說,除了聖經上所明確啟示的,人類根本無法對曆史作出更多判斷。隱秘的事是屬神,惟有明顯的事屬於人(聖經申命記29:29)。
聖經啟示說,人類曆史正在時間意義上向前進展,但不是某種進步主義的史觀,比如曆史唯物主義的史觀,認為人類最終將大同,或者共產主義等等。
聖經啟示說,這個世界越來越敗壞。不是嗎?曆史主義最終導致了相對主義,道德觀、價值觀相對化,真理也相對了,也就虛無了,所以後現代的人們陷入虛無主義的黑暗深淵,任意妄為。
如果說一切觀念都是產生於特定的曆史階段,有當時的曆史背景,是相對的。
那麽“一切都是相對的”這句話本身卻是絕對的,這豈不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