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6月1日解封以來,每天新增病例持續下降,今天已降到2+2,前兩天更是連續2天是零病例。
眾所周知,受疫情封控影響,今年4月,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48%,受衝擊最嚴重的住宿餐飲業大跌了69%,同樣4月全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下降了11%,1-5月累計上海社零消費同比下降18.7%,持續低迷。
上海解封後,冷清了兩個月的街道開始逐步恢複人氣,一些熱門商店門前也有排起了長龍,但半個多月過去了,所謂“報複性消費”不如預期那樣強勁,這也拖累了經濟的複蘇步伐,令中國整體經濟麵對更大壓力,下圖是朋友圈展示的南京路步行街照片。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百姓沒有出去報複性消費呢?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以下幾方麵:
一、疫情反複,奧密克戎超強的傳播力令“清零”難度加大,導致上海解封無法一步到位,疫情反反複複,防控措施也是剛一鬆就回到嚴防死守,複工複產遠沒有達到疫情前的狀態,隻能說是按下了複工複產的“快捷鍵”,許多商店還處於清空關閉或停業狀態。以餐飲為例,目前上海隻允許市郊的金山、崇明和奉賢三個區部分餐飲企業試點恢複堂食,其餘13個區隻允許提供外賣,而那個牽連近500名顧客的“紅玫瑰美容院”事件,則令消費者更是望而卻步。
一些敢於頂風作案的餐廳也被有關部門責令停業整頓(見下圖),令剛恢複的餐飲業又受挫。
好消息是上海剛宣布,自6月29日起符合條件的街道可有序開放餐飲堂食。
二、人們消費的心理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疫情沒有正式結束之前,很難釋放報複性消費情緒。這兩年疫情的反複對消費者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人們會趨於更加小心謹慎,加上外地對上海人進入采取嚴格的隔離政策,使原來熱衷於走遍四方的上海人徹底熄了火,跨省旅遊成了奢求,更別提出國旅遊了。與此同時,人們消費還存在一定的疫情後遺症,例如解封後有人首先想到的是再買個冰櫃放家裏,以防疫情卷土重來(我外甥女就是如此)。
三、解封後百姓痛定思痛,更多地考慮手頭的現金流動性,哪怕是消費主力軍---中產階級,也對未來收入增長更趨謹慎,有限的收入要首先支付房貸車貸,然後才能考慮消費,加上擔心疫情反複,還要考慮屯糧食等物資,使得社會中堅力量的消費意願不足。
綜上所述,當百姓消費意願不足時,“報複性消費”就難以出現。
就以我姐家的裝修工程為例,好不容易恢複開工後,工人們才幹了四分之一的活,小區就在21日半夜突然被封,還好當天工人們都回家了,否則被封在我姐家更會平添許多麻煩。可以想象,工程不能施工,我姐除了已付的預付款,其它工程款也不會支付,那工人們很可能會拿不到工資,如何還能指望他們去報複性消費呢?
現在我姐又開始了居家隔離的狀態,如果未來不再出現新情況的話,也需要足不出戶14天,但平心而論,這次社區的物資保障比上兩個月好多了,可以基本滿足食品需求。
根據2020年武漢的經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在解封後曆時八個月才恢複增長,而去年封控一個月的南京,也用了四個月才讓消費由跌轉升,所以指望在解封後,上海短期內出現強勁的報複性消費是不現實的。
現在人們隻能期望央行下半年能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以拉動消費回升。有專家指出,目前最關鍵的是必須嚴格貫徹國務院不準封城封公共交通的“九不準”指令,如果重蹈“隻要有疫情就封城”的覆轍,要刺激消費是難上加難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_9I1GszRWY
昨天我寫博文時沒查到上海5月當月的消費數據,剛才看到了,是比去年同月暴跌了36%!
原因是因為疫情,尤其是居家工作等模式,人們的消費心態不同了。不需要新鮮整齊的上班服裝,不需要拉近關係的聚餐,甚至發現自己做飯都比餐館強。有什麽必要出去購物吃飯?
尤其是幾乎一切都可以網購,包括餐飲。我們過去每周五下班後的朋友圈聚會,從酒吧轉到各家輪流做東,大概是都想顯示自己廚房功夫厲害,很明顯比公眾場合可以玩的更high,開心質量更高。
現代人消費特點是更加個性化,這也讓消費形式變得非常不同,比如點個Uber eat都會很不同。你去餐館酒吧聚會,食品與酒的內容不會與上周五有多大不同,因為從來都是那麽幾個地方。但在個人家裏就不同了,更表現affection的效果。
這種現象普遍的,疫情永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
經濟就此下滑是正常的。不能正常生產,哪兒來的錢消費。剛剛關起來花掉了很多儲蓄了。怎麽可能報複性消費。
美國所謂報複性出遊也比以前出遊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