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鄉土

故事並非虛構,或曽身臨其境,或則道聽途說。
正文

三道灣胡同

(2025-07-27 10:19:52) 下一個

三道彎胡同

馬振魁

 

胡同裏巷深牆舊,樹影婆娑,兒童當街玩耍,風輕輕飄過青磚灰瓦,光影在老屋間流轉!=====================================================================

 

給飄過方城的風

 

=====================================================================

懷念二哥

二零二一年三月一日

  二哥馬振坤,去世一周年了,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安息於老家昌黎縣後孟營。我去年寫的一篇小短文懷念二哥,今日放在這裏,作為對二哥去世的周年紀念。


  從十四歲小學畢業後到二十三歲上大學前都在農村,隻有青黃不接斷了頓時才沒有紅薯或者紅薯幹吃。紅薯是我深惡痛絕的食物,離開農村四十多年幾乎不碰它。昨天鬼使神差地頭一次買了三個紅薯,要像老家那樣蒸熟了吃,還沒吃上就驚聞在農村的二哥因糖尿病加心衰病重;二哥被120急救到縣醫院,醫生說不行了,讓家人準備後事。

  二哥和我“三年大饑荒”時被父親送往農村奶奶處落戶,一起吃過公社食堂,一起分有自留地。六二年父親把我們遷回城時,二哥藏在柴垛裏不見父親,最後父親拗不過他,把他留給了奶奶。父親能幫村裏辦些事,村裏人對二哥很照顧,入了黨當了赤腳醫生,由於醫術好調到公社衛生院當大夫。

  一九六九年初,二哥二嫂結婚回沈陽見父母家人,時值文革物資供應緊張。三哥馬振鐸正在遼寧省清原縣下鄉,上山徒手抓著一隻野獐子,當地從沒有過的事兒,回家探親時把獐子胸脯肉帶回家。父母給二哥二嫂做了一套新被褥,全家人吃了一頓獐子肉餡餃子,慶祝二哥二嫂新婚。

  一九七零年,全家下放農村後,二哥受我兩次大牽累。第一次是上高中,我被大夫莊公社中學推薦去昌黎縣一中,大隊書記——本家一個堂叔,讓他兒子頂替了我。村人輿論下,大隊書記怒極生恨,後來以階級鬥爭為借口,把二哥調回村裏勞動。不僅剝奪了二哥的行醫資格,還“整黨整風”逼迫二哥寫檢查並與父親劃清界限。第二次是一九七八年考大學時,為了阻止我參加考試,大隊書記強迫我修海河出民工。結婚已有兩個孩子的二哥頂替了我,使得我有考大學的機會。修河民工從古至今幹的都是極苦的活,海河民工幾乎都是吃鋼屙鐵的單身壯小夥兒。我考大學時,二哥在工地累壞了,得了腎炎才讓回家。沒有任何補助,得了腎炎人就不能幹重活,農村哪有什麽輕活呢?

  二哥至孝,奶奶活到九十六歲,二哥二嫂功不可沒。奶奶老了需人照顧時,叔嬸們都有各自的困難,二哥接奶奶到自己屋裏奉養。幾年後奶奶病癱在炕,全靠二哥二嫂悉心照料,讓奶奶安度餘生。奶奶生育了六子一女,孫兒孫女成群,有二哥二嫂代父行孝,為奶奶養老送終。感謝二嫂,二哥有心,二嫂不願意,孝道不成。二哥走了,二嫂保重!

  母親還在時,我每次回老家給父親上墳,我默立哀思,二哥跪著燒紙念叨:“爹,老五看你來了。”每每聽到這句,一下感到父親似乎並沒有離開我們太遠。

  我每次回沈陽,都讓三哥和四哥陪我去一趟中街,去看看度過兒童時光的沈陽方城,重溫曾經的兒童夢幻與朦朧。二哥也在三道灣胡同生活過,在那兒上學,在那兒長大,在那兒度過他一半的少年時光,在文盛裏五號度過他和二嫂的蜜月。二零零四年我和二哥都在沈陽,卻沒想到和他一起去方城,看一看他兒時玩過的地方,找一找屬於他自己的過去和時光!

  二零一零年,二哥的兒子出了車禍,二哥二嫂老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一九七六年給侄兒過滿月時那滿簸箕豆香味的驢打滾似乎還在眼前,見過侄兒牙牙學語,扶過侄兒蹣跚學步。他正當壯年怎麽就撇下父母、妻子、和兩個孩子先走了呢?他的父母失去兒子,他的妻子失去丈夫,他的兩個孩子失去父親!三代人的大不幸,讓人肝腸寸斷,無盡的悲傷……!

  二哥初中畢業卻好讀書,我給他買些文學名著,有書陪他度過鄉村孤寂的生活。二零一四年,有大侄兒代表不便出行的大哥,我和三哥四哥還有妹妹,六弟正在老家搞養殖,一起去看二哥。二哥那時因病而少語,臨走時我回頭發現二哥在落淚,這在我家是極少見的。父母也育有六子一女,我們有感情卻不善表達。我不由得回去抱住二哥,帶著哭腔安慰他,下次還來呢,還來呢……!

  後來回國兩次,去沈陽就沒能回老家看二哥。今年訂好二月二十二號的飛機,約好沈陽的兄妹一起去老家看二哥。因為疫情,航程取消,二零二零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團聚不成了。現在二哥病危,兄弟們和妹妹也無法去看他,隻能在遠方思念!

  兄弟一場,二零一四年一麵竟是永別,難怪二哥上次淚流不禁!

=====================================================================

 

故事簡介

  方城的格局好似一幅棋盤,城牆方方正正,城內四條大街呈井字形,井字街連通東南西北八座城門。多少個寒暑,多少年的風雨,寒暑交替城牆磚石剝落,風吹雨打城牆土堆坍塌。八座城門名字,任憑歲月流轉,多少年不曾改變。不變的還有四條大街,承載著車水馬龍、商旅遊人、市井煙火;四條大街如時光的脈絡,流過的是百年的風雲變幻。

  海子和梅子,還有他們在三道彎胡同一起玩耍的夥伴兒,記憶中的胡同很寬,院子很大,老屋敞亮。他們在那兒度過了純真的、兩小無猜的歲月,方城的風帶走了無憂無慮的兒童時光。他們在一個清晨無聲地揮手道別,告別了耳鬢廝磨的童年,邁入了各自未知的青春年華。一個少年心智漸開,一個少女如花初放,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們各自走進屬於自己的未來。

大串聯時的人潮洶湧,一路上的交通不便,都沒讓他們忘掉回家的路。風起雲湧多事之秋,生活困苦艱難,三道灣胡同是他們的思念。風雲變幻那麽多年,有一個地方始終沒有改變,那是他們多少次夢中的地方,文盛裏五號,三道灣胡同的一個大雜院。

他們上山下鄉,住進土坯壘起的草房,與四季同行與土地相伴,和農民一起耕種和收藏。想家的時候,看天上飄過的雲,聽耳邊吹過的風,思念的是方城和胡同。知青大返城,他們突然覺得胡同很窄,院子太小,老屋更是低矮。他們急忙忙找工作、找對象、結婚生孩子;他們心慌慌下了崗,惶然不知所措,想方設法再就業,一直忙忙忙……。

再回方城,三道灣胡同、院子和老屋都蕩然無存,一個龐大的樓群矗立在那兒,所有的童年印記都被挖出揚散無處可尋……。他們恍然,一生要繞那麽多的彎!一生要走那麽遠!三道彎胡同、友情和眷戀,他們一路走過的風景都被時光收藏!

 

=====================================================================

明洪武二十一年沈方城圖(源自網絡)

 

=====================================================================

 

 

 

一九六零年沈陽方城圖(源自網絡)

 

=====================================================================

 

二零二五年沈陽方城圖(源自網絡)

清時沈陽方城四麵有高大的城牆,城牆外圍有東西順城街、南北順城路。城牆一共開有東南西北八個城門:大西門(懷遠)、大東門(撫近)、小東門(內治)、小西門(外攘)、小南門(天佑)、小北門(地載)、大南門(德盛)和大北門(福勝)。城內兩條東西路和兩條南北街構成一個井字:中央路(中街)東西兩頭是小東門和小西門,沈陽路東西兩頭是大東門和大西門,正陽街南北兩頭是小北門和小南門,朝陽街南北兩頭是大北門和大南門。懷遠、撫近、內治、外攘是滿清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方略;天佑、地載、德盛、福勝是滿清祈天謝地江山永固的願望。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馬振魁 回複 悄悄話 @北京_01link 北方城市的胡同都差不多,但北京的四合院講究,有規矩。沈陽方城裏的老院子有點部落遺風,一大堆人家圍著一大片空地,或四方或圓圈,一個院套著又一個院。小點的院子估計是移民見縫插針後建的,更沒規矩。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照片上的胡同與北京的十分相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