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美之間的關係走向了低穀,很多國人從來未曾見過一個美國人,甚至美國在哪個地方都不知道,但是對美國的仇恨已經到了恨不得扒皮吃肉、挫骨揚灰的地步。美國真的有那麽壞嗎?今天來給大家細數一下美國對中國的幫助。
之前ZI先生寫過一篇文章,曆史上美國曾七次幫助中國渡過難關,其實遠遠不止這些幫助。
第一次:留美幼童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為了挽救大廈將傾的清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在傳教士李提摩太等人的幫助下,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等清朝重臣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些幼童出洋時的平均年齡隻有十二歲,他們絕大部分人最終成為了行業翹楚。他們中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都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的知名人物。
他們在美國學習到了完全不同於八股文的知識,也就是近代科學。他們不需要再去理會君君臣臣四書五經的繁文縟節,學習到的是自由民主的現代文明。他們是幸運的,有機會接觸到了外麵的世界。他們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接觸到了外麵的世界。當他們認識到了外麵的世界,卻又知道自己將來不得不回到現實的世界後,難免會心有抵觸,這讓清朝統治者感到害怕。
這樣原計劃十五年的留洋計劃,被迫終止,留美幼童不得不返回也讓美國各界表示惋惜,因為很多學生就要瓜熟蒂落了,現在不得不中途而廢!中國留美幼童紀念學會會長高宗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幼童與美國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對促進民族感情貢獻良多,影響源遠流長。”即便如此留美幼童還是為中國近代文明作出了貢獻。
第二次:近代教育
中國自隋朝開起了科舉製度,學而優則仕,學的都是四書五經八股文,除了教你三綱五常維護統治和整人之外幾乎沒什麽作用。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辛醜條約》美帝國主義分到2444萬美元。1904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透露:“庚子賠案實屬過多。”當時中國學生留學主要以日本為主。首先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逐步強大起來,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次地理位置離中國近,語言也更容易理解,同時那時候去日本也很簡單;最後還有一點就是便宜,學費很低。
1906年美國伊裏諾大學校長詹姆士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麵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同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建議羅斯福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1908年羅斯福給國會提出了一個谘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讚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美國參眾兩院一致通過賠款總額由2444萬美元,減為1365.5萬餘元,扣除利息,應退還中國1078.5萬餘元。1908年10月28日,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應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為止。
1909年8月,內務府將皇室賜園—清華園,撥給學務處,作為遊美肆業館的館址,學務處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學生,從630名考生中,錄取了47人,於10月份赴美。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準將遊美肆業館改名為清華學堂,並訂立章程。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
1909-1911年,遊美學務處選送三批共180名學生赴美留學。這些留學生去了美國以後不僅學到了先進的技術也學到了一些先進的民主思想,言傳身教的影響了很多人,很多人成為近代中國執牛耳者(胡適、竺可楨、趙元任等)!
雖然美國這麽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確實為中國的教育及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到了30年代,美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這12所大學基本涵蓋了目前中國最頂尖的高校!
第三次:現代醫學
最近隨著馬保國大師被人揍的暈頭轉向,很多人說中國傳統武術已經沒落,但是中醫正如火如荼,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借了中西醫結合的外衣。姑且不論,必定引起爭議。提起現代醫學就不得不提目前中國最好的醫院,協和醫院。協和醫院就是美國大資本家洛克菲勒建的。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最早的接觸可追溯至1863年,24歲的大衛-洛克菲勒的祖父約翰·洛克菲勒將他的第一桶煤油賣到了中國。最初洛克菲勒家族準備在中國建大學,並派出考察團考察中國。最終得出結論為“因條件限製,辦學行不通,建議辦醫學”,於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目前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組織)組建“中華醫學基金會”,於1915 年出資20萬美元,購買了歐美教會學校開辦的“協和醫學堂”,將其改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並斥重資購買了豫王府作為地址,請美國著名的建築師查爾斯柯立芝主持設計。所花費用由預算的150萬美元增加到了最終的750萬美元。
民國總統黎元洪題名的《協醫年刊》中,寫到協和初辦的情形:“收買豫王府舊址,計麵積六十餘畝,建築新屋十四座,外則畫棟雕梁,玉欄碧瓦,集中華建築術之大觀,內則設備周密,器械精良。”1921年9月19日,協和醫學院落成典禮熱鬧非凡,名流濟濟。約翰·洛克菲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乘坐海輪航行了一個多月從美國趕來出席此次典禮。他在演講中說道:“協和醫院希望給予中國人民的,不僅是醫學科學,而且是西方文明在思維發展和精神文化上的精華”。任教於北京大學的胡適在日記中提到了這次典禮:“是日典禮極嚴肅,著學位製服參加列隊者,約有一百餘人,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羅氏演說甚好。”北京協和醫學院落成當晚,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在總統府舉行盛大招待會,宴請全體代表。據美國曆史學家、教育家瑪麗布朗布洛克博士考證“在整個20世紀,洛克菲勒在中國科學、醫學及高等教育的投資接近8億美元,遠高於其他任何美國來源”。學者ZI先生考證“自1916至1947的32年,用於創建、維持和發展這所遠東獨一無二的醫科大學撥款總數為44652490美元。”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一大批美國專家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包括考德瑞、步達生、海司汀斯等一流學者,還有當時最前沿的生物化學家凡斯萊克,以及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埃德賽爾,所有設備也均為美國進口。
協和采用殘酷的逐級淘汰製,每年平均隻有十六位學生可以畢業,培養出了如林巧稚、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為日後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種子和骨幹。科研方麵亦成績斐然,比如從中藥大黃中成功提煉麻黃素,成為研究中草藥成功的典範,此外還有對中國常見寄生蟲病、黑熱病和斑疹傷寒的研究等。這一時期,協和成為了亞洲醫學和研究方法的最高標準,對日本和印度的高等醫學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1924年梁啟超先生右腎手術當年就是在協和醫院做的。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基金會的工作遭到嚴重破壞。1938年,董事會通過特別決議:基金會將繼續為在華工作撥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遷往內地的鄉村建設項目。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它根據當時的條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對遷往內地的學術機構進行幫助。如由基金會撥款邀請一批中國著名學者到美國講學一年,在此項目下應邀的學者包括羅常培、馮友蘭、梁思成、費孝通等十幾位教授。1947年內戰時,基金會仍抱樂觀態度。1947年的會長報告中說:“中國此刻正處於悲劇中,內爭似乎不可調和。不過從長遠看,前景不一定那麽黑暗。此時此刻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1949年後基金會還對中國抱有一絲希望,但是最終證明是一廂情願。1951年1月,時任協和醫學院院長的李宗恩致函洛克菲勒基金會紐約總部:協和已收歸國有。至此,基金會停止了最後一筆撥款。負責建造和運營協和醫學院的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1928 年以後獨立於洛克菲勒基金會,但仍接受其資金支持)也被迫離開中國,轉而支持亞洲其他國家。大衛洛克菲勒去世後,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稱:“洛克菲勒家族最大一個海外慈善項目就是在20世紀初的中國建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播下一顆西方醫學教育的種子。
1917年,當刻著“民國六年”字樣的巨大奠基石沉穩落地的那一刻,一所承載了太平洋兩岸科學夢想的醫學院,由此誕生。感謝洛克菲勒家族對中國醫學的貢獻!” 此次疫情中國醫院的四大家族“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都有美國的影子,協和醫院剛剛講了;湘雅醫院的前身是1906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畢業生胡美(E.H.Hume)開辦的湖南省內的第一所西醫醫院—雅禮醫院;齊魯醫院由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多個基督教教會聯合舉辦;華西醫院是1905年,英、美、加三國的五個基督教會在中國西部創辦的一所“規模宏大、科學完備”的高等學府。由此可見,中國現代醫院都有美國的身影,美國對中國的醫療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第四次:抗日救國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痛,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國取得了慘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其中美國對中國的幫助不可謂不大。1938年底中美達成了“桐油貸款” 。中國用桐油作為抵押,獲得了美國2500萬美元貸款,年息4.5厘,但是“不能用於軍火”。1940年4月20日中國通過華錫貸款2000萬美元,年息4厘,7年還完。10月22日,《鎢砂借款合同》簽字,美國借款給中國2500萬美元,年息4厘,5年內以鎢砂進行償還。1941年2月4日,《中美金屬借款合約》簽訂,中國在7年中售給美國價值6000萬美元的鎢、銻、錫等礦產,美國向中國提供5000萬美元的貸款,其中一半支給現款,用途不限,另一半在美國采購工農業產品,隨用隨付。
1941年4月13日《日蘇中立條約》簽訂,蘇聯停止援華。宋子文在白宮向羅斯福力陳:“中國遠東形勢之嚴重;我國望援之迫切;至盼在援助抗戰國家新法案之下,能得著大量之實質援助;並盼總統能於最近期中發表援華具體方案節目。”羅斯福在1941年5月6日宣布《租借法案》適用於中國。並批示:“中國對於保衛美國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有資格得到租借援助。”同時同意美國軍人辭職後加入陳納德組織的“中國空軍美國誌願航空隊(飛虎隊)。1941年12月到1945年9月,美國誌願航空隊共擊落和炸毀日軍飛機2600多架,擊沉、擊毀敵艦44艘,擊斃日軍66700多人。5月18日,第一批包括300輛2. 5噸6輪卡車在內的價值110萬美元的“租借”物資由紐約起運來華。至12月,共有6675噸租借物資裝運赴華。至1941年夏,美國通過《租借法》已向中國撥款1. 45億美元。1942年3月21日,經過不懈的努力,中美雙方正式簽署了5億美元借款協定。從協定的條文來看,同前幾次美國對華借款相比,這次借款 “未規定利息,實際是一筆無息借款;未規定償還期,實際上是長期借款;未規定擔保,實際是同盟國政治信譽性質的借款。顯然,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向中國提供的最為優惠、數額最大的一筆借款。
從1942年初起,美國政府逐步增加了對華租借物資的分配量。根據1942年5月29日宋子文給蔣的電報,美方已向中方交貨的租借物資計有:槍械、子彈、飛機、通信及醫藥器材共6500噸,兵工材料、卡車及零件14. 3萬噸,鐵路材料5萬噸。在1942年內,美國向中國提供的租借法案物資達1億美元,已經大大超出1941年的數額(2600萬美元)。1942年3月21日,羅斯福命令美國空軍司令阿諾德成立一支阿薩姆至中國的空運部隊,由泛美航空公司提供25架運輸機,擔任駝峰空運。從1943年起,美國方麵明顯加強了駝峰空運力量,大大增加了美軍空運部的運輸機數量。1943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空運量已達2170噸,下半年又增至平均每月6500噸。
1944年5月密支那機場收複後,整個航程得以縮短,而且飛行安全有了保障,另外美國重型轟炸機自身可以帶運物資。6月份的空運額便達到了創紀錄的18235噸,而1944年下半年的月平均空運額猛增至26100噸。根據美國曆史學家德懷特.杜蒙德估計,截止1945年底美國租借援助中國13. 35億美元。1942年2月7日,羅斯福致電蔣:“中國軍隊對貴國遭受野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讚譽。中國人民,武裝起來的和沒有武裝的都一樣,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對於在裝備上占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出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
第五次:奠定大國地位
二戰期間美國一直把中國作為戰略大國考慮,羅斯福也一直謀求建立大國維持世界和平,這四個大國就是美、英、中、蘇,甚至提出了除四大國外,其餘國家不允許保留軍隊,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終事與願違。早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就提出了這個想法。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英、美在埃及開羅召開,三國領導人蔣、丘吉爾、羅斯福出席,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製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會後公布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占的土地,塑造戰後東亞的新局勢。在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說:歡迎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我們的“敵人”抬高了我們的地位。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對中國政治上意義重大。
11月23日晚,羅斯福和蔣之間舉行了私人會談,會談中雙方主要對戰後的重大事務問題,尤其是戰後對日事務問題上進行了交流。
1.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羅斯福總統表示中國應取世界四強的地位,並以平等的地位參加四強機構並參與製定該機構的一切決定。蔣表示中國將欣然參加四強的一切機構和參與製訂決定。
2.關於日本皇室的地位:羅斯福征求蔣的意見,日本的天皇製度戰後是否應予廢除。蔣說“涉及日本政體的問題,應留待戰後由日本人民自己決定,以免造成國際關係中可能後患無窮的錯誤。”
3.關於對日本本土的軍事占領:羅斯福的意見是,在戰後對日軍事占領的問題上,中國應擔任主要角色。羅斯福希望中國能夠擔負起美國所設想的東亞大國地位,提議讓中國來主導戰後對日占領,甚至主動明示要將衝繩“送”給中國。但蔣推脫了羅斯福的提議並認為,中國尚不具備肩負這項重大責任的實力。這項任務應在美國領導之下執行,屆時中國可作為輔助力量參加此項工作。
4.關於戰後日本賠償的問題:蔣提議,戰後日本給予中國的賠償,一部分可以實物支付。日本很多工業機器和設備,戰艦和商船,鐵路車輛等等可以移交中國。羅斯福對此項提議表示同意。
5.關於日占領土的收複問題:蔣和羅斯福雙方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中國東北四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經諒解,遼東半島及其兩個港口,即旅順和大連必須包括在內。羅斯福然後提到琉球群島,一再提問,中國是否想要琉球群島。蔣回答說,中國願由中美兩國共同占領琉球群島,最後,在一個國際組織的托管下由兩國共管。羅斯福還提出香港的問題。蔣建議,在進一步考慮以前,請總統跟英國當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6.關於軍事合作問題:羅斯福提議,戰後,中國和美國應作出某些安排,遇有外來侵略,兩國可據此相互支援,美國應在太平洋各個基地上保持足夠的軍隊,以便有效地分擔防止侵略的責任。蔣對這兩項提議都表示同意,並希望美國將能給予中國必要的援助,來裝備陸、海、空軍,以增強其國防,使其能履行國際義務。蔣還提議,為了彼此的安全,兩國應作出安排,使每一方的陸軍和海軍基地可供另一方使用,並且聲稱,中國準備把旅順交由中國和美國共同使用。羅斯福則提議,在就任何有關亞洲的問題作出決定之前,中國和美國應彼此進行磋商,蔣表示同意。
7.關於朝鮮、印度支那和泰國的問題:羅斯福提出,中國和美國應就朝鮮、印度支那和其他殖民地,以及泰國的未來地位達成一項相互諒解。蔣在表示同意的同時,強調了給朝鮮獨立的必要性。他還認為,中國和美國應共同努力幫助印度支那在戰後取得獨立,而泰國則應恢複獨立的地位。羅斯福表示同意。
8.關於提供中國的經濟援助問題:蔣指出,中國戰後的經濟重建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將需要美國以貸款等形式的財政援助以及各種類型的技術援助。羅斯福表示,將對這個問題作周密而切實的考慮。
9.關於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羅斯福特別問道唐努烏梁海的目前情況及其與鄰近地區的曆史關係。蔣指出,這個地區在被俄國用武力奪走,並入其版圖前,一直是中國外蒙古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說,唐努烏梁海問題將來必須同外蒙古問題通過與蘇俄談判一並解決。
10.關於統一司令部的問題:蔣提議成立一個中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或者,作為代替辦法,中國參加現有的英美參謀長會議。總統答應同美國參謀長們磋商,以便就這個問題作出決定。(後來給出了否定的結論)從會談中可以看出,羅斯福希望中國能夠擔負起美國所設想的東亞大國地位。開羅會議結束後,美國與國民政府確定了雙方在遠東的戰略關係,羅斯福蔣為他們取得外交成就相互慶賀:國民黨《中央日報》的社論,稱開羅會議是“轉移了世界人類的命運,重寫了世界曆史的新頁”;羅斯福則在聖誕節前夕發表致美國人民書,宣布美國和中國“在深厚的友誼和統一的目的上,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密切”。可以說是美國或者說羅斯福把中國推上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的位置上。
第六次:阻止蘇聯核威脅
前些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叫囂的擴充核武器數量簡直讓人不可理喻,以為核武器是鬧著玩的嗎?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末真的差一點遭受到了蘇聯的核打擊,幸虧美國的幫助才沒有遭受滅頂之災。1968年,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開始在新疆附近大量增兵,總兵力由1961年的12個不滿員師和兩百架飛機,增至25個師、1200架飛機和200枚導彈。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裏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史稱“珍寶島事件”。珍寶島事件使得本來就嚴峻的中蘇關係迅速惡化,曾經的兄弟徹底反目成仇。為了能迫中國接受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珍寶島事件後,蘇聯《紅星報》稱,蘇聯擁有強大的核打擊能力,可以給中國這個“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打擊。
1969年蘇聯已擁有核彈4萬枚,而中國在1969年還不具備遠程導彈攻擊能力,核彈數量更是寥寥無幾。由於中蘇之間的緊張局勢,人民日報當時發出了標題為“蘇聯屯兵百萬,亡我賊心不死”的文章。鑒於蘇聯可能對中國發動核打擊,毛澤東根據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很快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以北京為例,每天有三十多萬人參與挖防空洞,留下了大大小小兩萬多個防空洞。
1969年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總統國度平安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報了蘇聯預備對中國施行核打擊的意圖,並征求美方的意見。雖然中美之間當時也是對立關係,但是美國人深知核武器的威力。美國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以後,包括提出研發原子彈的核專家在內的美國人一直在反思,慘絕人寰的原子武器是否應該用於戰爭,他們認為核武器應該用於威懾而不應該用於戰爭。況且如果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打擊,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全麵爆發。按照鐵血精英們的想法,如果你站在美國的角度你會怎麽做?自己的兩個敵人就要打起來了,我應該袖手旁觀,讓中蘇爭的你死我活,既消滅了中國又消耗了蘇聯,這樣我不是又可以大發戰爭之財?既消滅了敵人又發展了自己豈不是不亦樂乎?但是美國並沒有這麽做,美國選擇將這個消息告訴中國。但是因為美國與中國當時沒有外交關係,且雙方積怨甚深,直接告訴中國,一來缺少合適的渠道,二來也可能會引起中國領導人的誤解,以為美國在耍什麽花招。最終美國政府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絕妙無比的方法,1969年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章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這篇報道的威力無異於一顆“原子彈”,蘇聯企盼著美國發來支持電,卻等來了一篇公開的報道,這篇報道也反映了美國方麵反對動用核武器的態度。勃列日涅夫暴跳如雷,大罵美國人出賣和愚弄了他,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蘇聯要動用核武器攻擊中國,世界為之恐慌,各種輿論壓力全部拋向了蘇聯。蘇聯方麵在經過確認後,確定了如果核打擊中國,美國就會出手幫助中進行核打擊蘇聯,他們也就放棄了核打擊的想法。根據近幾年解密的資料看,美國評估當時中蘇間會進行小規模的邊境戰爭,但是沒有想到會進行核戰爭,再加上當時美國國內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的衰弱,全球石油危機,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崛起,因此美國也希望跟中國進行合作,因此不同意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而中美關係也從70年代初開始全麵進入了蜜月期直到80年代末。
第七次:乙肝疫苗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平均每年報出約 1.2 億乙肝病毒攜帶者,高達 10% 的新生兒通過母體感染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在中國成為繼煙草外的導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於我國醫療水平落後,在很多農村和偏遠地區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全村公用一個注射器。使用過程中根本不消毒,或者僅僅是用熱水燙一下。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短短二十多年時間,乙肝大爆發,我國新增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增加約1.2億人,其中包括無數通過母體感染的乙肝新生兒。在乙肝疫苗生產上,美國的默克公司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在最初的談判過程中,默克公司希望向中國銷售疫苗,每隻100美元,然而中國每年有2000萬新生兒,就意味著每年要花費20億美元。對於當時的中國家庭而言,100美元就是天價!
最後默克公司的總裁瓦傑羅斯說“最初我們希望向中國出售乙肝疫苗,但我們很快意識到,即使我們將價格降到最低,他們也難以承擔。我很焦慮,時間如此緊迫,我想保護孩子們免受這種致命疾病的侵襲,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應第一次接種疫苗……考慮到中國乙型肝炎的嚴重性,接種乙肝疫苗是唯一有效能夠防止這種疾病發生及其後果的方式……終有一天,所有的中國寶寶都能接種乙肝疫苗,免於乙型肝炎的危害。”
最終,瓦傑羅斯提出以700萬美元價格將最先進的重組乙肝疫苗技術轉讓給中國,並接收中國技術人員到美培訓。這個價格對於默克公司而言,不僅沒有了贏利,而且還可能虧本。因為僅僅是培訓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派遣默克員工到中國所花費的錢,已經超出了這筆錢。1989年9月11日,默克公司和三家中國公司:北京生物製品大學,中國國家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深圳康泰生物製品簽訂協議,以700萬美元價格,將領先的重組乙肝疫苗生產技術轉移到中國,每年生產4000萬疫苗,讓所有中國新生兒接種乙肝病毒疫苗。1990年5月,默克公司完全撤出中國,當年合作的工廠目前全部變成了中國工廠。1993年乙肝疫苗跨出了曆史性的一步,我們成功生產出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掌握了疫苗生產技術後,中國疫苗供給量大幅上升,中國衛生部於 2002 年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中國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免費為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
官方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新生兒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 1992 年的 9.7%下降至 2006 年的 1% 以下,而乙肝病毒攜帶者人數則從占總人口比的 10% 下降到 7.2%。從1993年到2018年,25年來保守估計有5億人接種乙肝疫苗。很多人一生也不會知道自己能接種這種疫苗的緣由,因為這一事實從未出現在我們國家的公共媒體上。對一個製藥企來說,在此期間接種的疫苗數量足以產生高額利潤,但我們知道默克公司將它作為禮物送給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
第八次:改革開放及WTO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美蘇關係惡化,中美逐漸進入了蜜月期,中國經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雙方在各個方麵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甚至美國還賣給了中國30多架黑鷹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在高原上有優越的性能,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研究,我們依然無法造出與之媲美的直升機。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黑鷹直升機依然是運輸的主力。
世紀之交,經過卓越的談判,美國終於同意了中國加入WTO,加入WTO後的效果十分明顯,中國從2000年開始的十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每年都是兩位數,中國迅速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客戶,每年中國都可以從美國市場收入幾千萬美元的外貿,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可以說中國經濟的騰飛,真的離不開美國的幫助。
第九次:領養殘疾兒童
中國每年的棄兒非常多,有的是因為非婚生子,大部分是因為殘疾。這些殘疾的孩子很多隻能在福利院度過自己的童年,當然這還是比較幸運的。更幸運的人可能會被美國人收養,據統計從1999年到2010年,美國共收養中國孤兒64000餘名。而在2014年一年,就有2040位中國孤兒被美國家庭所收養,占所有國家被收養總人口的31%。
截止目前,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小孩已經超過了10萬人,相當大一部分人是殘疾人。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看不到自卑和鄙視。美國收養中國兒童並不是免費的,總費用需要好幾萬美元,但是這並不妨礙美國人收養中國殘疾兒童。有人認為,美國收養中國殘疾兒童是為了補充美國的兵力,這種人的腦回路果然是奇特。
用小平的話來說“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這句話已經被證明了無數次。雖然目前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摩擦,但是相信雙方會保持克製,團結合作才是兩國人民的希望。
作者: 驢話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