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午睡平權”讀懂為什麽國人總是笑不出來

(2023-09-09 17:10:24) 下一個

如果你從小到大都被安排好“看什麽、聽什麽”;自然就會“信什麽、愛什麽”;最終決定了你會“說什麽、做什麽”。

前段時間和一位已經轉移到歐洲的朋友聊天。話題自然而然的引到一些海外生活的感受上。他說這裏的人都nice,即便是素不相識的人相遇也會給你一個真誠的微笑。我也曾走過很多國家。平心而論,即便是行走在尼泊爾這樣的出了名的貧窮國家的街頭,都可以看到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這種笑並不是強擠出來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輕鬆愉悅。還記得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第一次出國,感覺最不習慣的就是總有人主動和我“打招呼”。最初有些不知所措。後來發現很多人其實隻要四目相對就會微笑並互相問候一句hello。然後各走各路。但是在國人之間卻很少會這樣。如果大街上一個陌生人向你微笑,你可能會下意識的冒出一連串想法,他是誰?他怎麽認識我?他為什麽衝我笑?他有什麽企圖?

當然,必須承認這其中有著文化背景的不同。例如印度人也屬於不那麽愛對陌生人微笑的類型。甚至大多數亞洲國家的人都比較矜持。但無論如何,在這些地方你會發現大家的麵部表情都是愉快和放鬆的。相比之下,國人總是表情嚴肅、麵色凝重、若有所思。甚至連孩子臉上,也總是帶有一種成年人的穩重。我經常在想,到底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會笑了。準確的說,我們並不是不會笑,而是缺少一種天然的,純淨的,發自內心的有感染力的笑。

在現實中,我發現很多人不僅不愛笑,而且特別容易憤怒。可以說是沾火就著。往往因為一個觀點不同或者一兩句話不對付就立馬翻臉。甚至很多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憤怒的來由。這種憤怒其實隻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情緒表達。例如我在上小學的時候,隻要一聽見“美帝國主義”,立刻就開啟憤怒模式。至於“日本人”三個字更是如同觸發了絕對禁忌。美帝對我們不好是瞧不起我們,美帝對我們好是必有所圖。盡管那時候的我壓根就不知道美國日本到底在哪,更是連美國人日本人長什麽樣都沒見過。

很多年以後,我發現世界好像並沒有什麽改變。想想看是不是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某某國人總是瞧不起我們,而我們通過努力達到了某個目標就是為了以後不會讓外國人看不起。這句話的前半段很容易觸發人的“憤怒”情緒,後半段則很容易會令人產生一種“老子終於也揚眉吐氣一把”的快感。

其實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被“看得起”三個字套牢。知乎上曾經有一個提問:“美國人真的看得起潤去美國的中國人嗎?”有網友回答說,“你都潤了,還在乎什麽被不被人看得起,說明你根本就沒有潤,潤了也白潤。”我不能說這位朋友回答的百分之百準確,但是至少可以說明一點,“看得起”仿佛像一道魔咒,始終左右著很多人的精神,甚至命運。人們渴望被別人看得起,時刻擔心被別人看不起。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必須小心翼翼左顧右盼,進而陷入某種精神內耗,又怎麽可能發出純自然的笑聲?

在這裏我想糾正一下,渴望被別人看得起和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並不能簡單的等同。前者是基於“麵子”,帶有明顯的等級性的,是可以通過物質和社會資源體現出來的。例如我身邊很多相交甚厚的朋友。論工作能力,論收入,論人品樣樣拿得出手。但就是因為沒有北京的戶口,總是自覺比別人矮一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一張薄薄的紙張後麵,是一連串不容忽視的現實利益。與此相類似的還有買房。買房之所以會成為國人心中信仰一般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不買房容易讓人看不起。而這種看不起不僅來自於丈母娘以及周邊的人,也來自於自己。再譬如,剛畢業的大學生,能進體製內的可以看不起體製外的;在體製內,進步快的可以看不起進步慢的。鄙視鏈就是這樣產生出來的。

一旦當“看得起”可以用物質或社會資源、官階品級衡量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就存在了天然的矛盾衝突。例如,你買了一輛新車,戴了一塊新手表。當你把滿心歡喜分享給身邊人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真心的替你高興,發自內心的讚美你的眼光。因為在很多人的眼中,你的分享被認為是一種炫耀、一種超越。想想看,原本是兩個在各方麵都比較平均的人,一旦當你在某些方麵超過了別人,就會產生差異。而這會讓對方產生一種被“壓了一頭”的不舒服的錯覺。就算當時不便表達出來,總有一天也會用其他方式找回場麵。如果長時間處於這樣的高負重的心理狀態,人又怎麽可能笑得出來?

看不看得起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一種人為製造出來的不公平。而這種不公平已經在我們身邊存在得太久。

8月28日,有家長反映東莞虎門捷勝學校老師收取午休費用,其中“趴桌午睡一學期收費200元”引發熱議。根據曝光的群聊截圖顯示,“趴睡(每生每期200元),教室午休墊躺平(每生每期360元),午休室床位(每生每期680元),請仔細閱讀,自願選擇。”

網友們在驚訝於怎麽連“趴課桌上午休”都開始收費之餘,更是感歎,“這年頭一個午睡都能把人分成三等了”。試問,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會怎麽想。怕是多一半會認為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覺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就算不能享受到午休室床位,最起碼也得讓家長花錢給買個“硬臥票”吧。這麽多年以來,多少人上學的時候都是趴在桌子上睡午覺。從來沒有人會覺得被人“瞧不起”。但就是這麽一個簡單的劃分,立刻帶來質的飛躍。有錢不僅可以買來舒坦,還買來“人上人”的感覺。而對那些隻能趴在桌子上睡覺的孩子來說,公平嗎?他們的內心不會感覺憤怒嗎?你還會從他們的臉上找到歡樂,看到純真的笑容嗎?

話說這代孩子真心不容易。不僅千軍萬馬走鋼絲,還要提前麵對“腥風血雨”的社會等級。然後將其烙印在幼小的心靈中,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價值觀。我很想替這些孩子問候一下製定出這樣一個“午休三等級”的學校和老師。真的太高級,太有創新性了。他們TMD是怎麽琢磨出來的,不怕遭雷劈麽!

在之前的文章裏麵講過。歐美西方國家的孩子們之間並不是沒有競爭。相反,社會和學校會千方百計的為孩子們創造各種競爭。包括各種體育比賽和競技活動。然後竭盡所能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在任何時候,最後勝出的隻能是少數佼佼者。但卻很少有孩子在失敗後嚎啕大哭感覺天崩地陷一般。因為孩子們從小都會被問到三個問題:“這是你想要參加的嗎?今天你盡力了嗎?你感覺到快樂了嗎?”

我知道有人會說,可事實上就是有人在歧視我們。我並不是說歧視這個東西並不存在,而是想說明一點,真正的歧視和個人性的偏見具有本質區別。每個人因為人生經曆不同,生活的圈子不同,都會帶有某種程度的偏見。沒有誰可以免俗,除了上帝。但歧視並不一樣。真正的歧視是製度性的,通過製造出來的不公平來彰顯出高等級的優越感。

例如在上個世紀的南非,列車有白人專屬車廂;橄欖球是白人專屬運動等等。正是這些人為製造出來的等級,把人進行了物化的分類,進而產生了歧視。而人為操控公共資源和利益分配也在產生歧視。我能睡在午休室的床上而你隻能趴在桌子上睡覺,這就叫歧視;我能住得上高級病房而你隻能在大廳裏熬夜,這就叫歧視;我能領著不菲的養老金跳廣場舞而你隻能勉強度日,這就叫歧視;我能靠著爹媽平步青雲而你隻能仰麵興歎,這就叫歧視。而這個世界上最可笑的莫過於,整天憂心於是不是被人“看得起”,卻對真正的歧視毫無知覺。

在今天文章的結尾引用一段網友的話:一個人如果從小到大都被安排好“看什麽、聽什麽”;自然就會“信什麽、愛什麽”;最終決定了你會“說什麽、做什麽”。如果目前還什麽都無法改變,至少可以先從“午睡平權”做起!

 

 

作者:如是大牛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這樣的思想教育出來的國家人民要是能站起來,那除非太陽從西邊升起。” 經典!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嗬嗬。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石榴花' 的評論 : 平等自由聽起來容易,真正做到並非容易。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物質對人的影響,本來是不得不麵對的一件事兒。人是需要通過精神和心理來調節、克服物質的限製的。
結果這個物質對人的影響被馬克思當成了真理發揚成唯物主義。進而還被整個國家當成宗教來崇拜。這樣的思想教育出來的國家人民要是能站起來,那除非太陽從西邊升起。
ahniu 回複 悄悄話 農業文明看人是牲口,就會分等級。
商業文明看人是顧客,就會分市場。
紅石榴花 回複 悄悄話 讚!小學就開始知道攀比的意義:考完試後教室後麵黑板上的排名,,後來聽說有的老師會要求填寫家長的背景資料,以便對人下菜,,,剛來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時不適應考完試後不知道其他人考多少,排在班裏第幾,也沒見 過老師特殊對待背景牛的學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