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冠死亡統計,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2023-01-07 17:11:42) 下一個

胡錫進昨天發了條微博說:“老胡昨天夜裏收到朋友傳來的信息,兩位我直接認識的同行不幸在這兩天去世。他們一位88歲,另一位可能是89歲。我問是不是與新冠有關,回說其中一位肯定是陽性。現在北京市差不多陽遍了,另一位我估計有可能也是陽性。直到早上起來,我心情都挺沉重的,想到圍繞新冠死亡統計的爭議,又多了一份不舒服。”

不隻是在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近期農村其實也迎來了高齡老人死亡高峰。我老家搞殯葬的道士,一戶接一戶,累的暈頭轉向。有些忙不過來,還要從異地調道士。

必須要說,在新冠感染和死亡統計數據這一問題上,老胡是率先指出問題的那批人之一。當一些地方稱本省每天感染數上百萬時,國家衛健委的數據仍是每日新增不過萬。是個人都知道這個數據有問題,然後國家衛健委堅持了數天後把鍋甩給了中疾控,說今後的數據由中疾控來公布,做研究用。

當時我以為中疾控會事實求是,采用模型估算的數據。畢竟當國家衛健委統計我們每年的流感死亡隻有幾十人時,中疾控官方網站的文件推算是死亡六七萬人。然而,這次我天真了,中疾控不過是將國家衛健委原來的那套數據沿用而已,比如1月4日,新增死亡病例1例。中疾控不是行政部門,這麽一換,輿論上對數據的關注度就降下去了。

在剛剛放開時,我預料到了死亡數據會是一筆糊塗賬,但沒有料到會糊塗到這個地步。感染數據不好統計,死亡數據難道還不好統計嗎?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官方死亡數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感知不一致的問題,是因為我們采用的標準不一樣。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稱,全球現在對新冠死亡的判定標準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核酸陽性,由新冠病毒引發呼吸衰竭,直接導致死亡,判定為新冠死亡,二是感染後28天以內全口徑的死亡都計入新冠死亡。中國從2020年以來,一直采取第一類死亡判定標準。焦雅輝司長沒有明說的是,美國、香港采用的是第二類標準。

但即便是采用第一類標準,我相信在實際上報過程中仍會非常嚴苛,也未全然做到實事求是,所以4日才會隻出現一例死亡病例。如果是這樣,那奧密克戎就真是比流感還不如嘛。

世界衛生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Michael Ryan) 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實際死亡人數與官方數字有很大出入。他表示:中國對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定義“非常狹隘”,稱數據不符合疫情蔓延實情,並重申支持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到底采取什麽樣的標準來統計死亡病例,說白了就是政治。為什麽大家都知道現在中疾控每天公布的數據很荒誕,它還要繼續公布?這也是政治。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2022年前,因為中國防疫的成功(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人數),高層推動的“東升西降”的敘事興起。但奧密克戎下“動態清零”不具可持續,疫情決堤後感染率是海嘯性的,盡管在一些場合有專家說最終感染率會達到80%,但官方不會采用這一數字。不管怎樣,低感染率和低死亡人數終究不再,因而“東升西降”的敘事不再成立。如果采用同一標準,那麽中國的死亡人數不會與美國的100萬有那麽大懸殊,外交部拿美國死亡100萬來說事也就不再成立。因而,我相信“東升西降”這個詞會和“動態清零”一樣,往事不要再提。

但多年以後,官方公布的這些荒誕數字將會起到混淆事實的效果,就像在今天,仍然有人拿著官方公布的中國每年流感死亡隻有幾十人甚至幾個人的數據來論證美國是多麽失敗。我們每年都報道美國流感死亡多少人,對於自己卻隻字不提,也沒有怎麽推流感疫苗,幾乎就是當它不存在了。有多少人到現在為止,還分不清流感和流行性感冒?

最後說一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早前表示,關於這一波疫情可能引起的“超額死亡”,該團隊已經在做相關工作,之後會陸續公布。

我們等著吳尊友發布他的分析結果。

 

 

作者: 武陵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堅持原則' 的評論 : 數字是個政治問題?
堅持原則 回複 悄悄話 不管是不是因新冠而死,這段時間死了多少人總該有個數吧,不過這數字也不敢公開,假如一個大城市死了幾萬,其中新冠隻有幾個,那也太不科學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