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如何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其實也是擺在當時的人麵前的一個大問題。
麽什麽樣的社會才是完美社會呢?當然是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人人能按勞所得,人人能按需分配,一個大部分人的財富都相差無幾,特窮和特富的人都非常罕見的社會,也就是今天很多人在說的所謂橄欖型社會。
很簡單,農村就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給每一個農民,這就是所謂的土改,在城裏麵,把極少數資本家個人擁有的工廠、商鋪,由政府出錢購買,進行公私合營。按照1954年2月出台的《公私合營工業企業暫行條例》裏的規定,按照國家的需要和資本家自願的原則之下,搞公私合營,10年之內,資本家可以獲得收益的25%,10年之後收歸國有。
當時的人想的很美好,這兩個政策一出,這個社會立刻就沒有了絕對的富人,也沒有了絕對的窮人,一下就成了一個,人為製造出來的,完美的橄欖型社會。可是接下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和設計者的初衷,卻發生了偏差,特別是在農村,雖然大家最初分到的地都一樣多,可是有些人勤奮,有些人懶,結果又發生了貧富分化,出現了土地兼並的苗頭。
那該怎麽辦呢?為了確保這個橄欖型的社會完美無缺,那就隻有把大家的土地又收到一起,大家統一勞動,統一分配,搞集體化農莊,搞人民公社,這下就杜絕了任何可能出現階級分化的苗頭。有些人覺得這樣還不夠公平,於是就主張幹脆放棄私有財產,吃喝拉撒都由公社統一包了,搞公社食堂,看起來世界終於大同了。
所以現在很多人主張的,人為製造出來的橄欖型社會,其實我們早在1959年就建立成功了,而且甚至超過了他們的期望,直接就變成了一個完全扁平的社會,幾乎實現了絕對的公平,基本上消滅了財富差距。
雖然今天很多人談起那段曆史,提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那些政治鬥爭,但說句老實話,這些其實離老百姓的生活很遠,真正讓老百姓絕望的,是對未來失去了想象。那麽這個看起來非常公平,幾乎沒有貧富差距的社會,為什麽會搞成這個樣子了呢?
所以我要再問這些人一遍,誰告訴你一個人為製造出來的橄欖型社會裏,人民就一定會幸福?你們有沒有一點曆史常識?
那麽這一切是怎麽過去的呢?因為鄧小平同誌說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於是大家就有了奔頭,然後大家的精氣神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從80年代開始,每一個中國人都去琢磨如何發財,如何致富,因此在40年之後,中國才能從世界上最窮的幾個國家之一,變成了如今徹底擺脫了貧困,全麵走上小康的社會,這一切內在的動力是什麽?不就是一個追逐富裕的夢想嗎?
當然,就像任何一個激烈變動的大時代裏一樣,有成功者,必然也有失敗者,我們今天的社會,在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當然也會孕育出新的矛盾,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絕不能是向後看,建國30年後的經驗早就告訴我們了,革了富人們的命,社會絕對不會幸福,人為的去製造橄欖型的社會,最終將是天怒人怨。
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絕不能是簡單的去壓製那些成功者,曆史早就證明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想辦法推動那些後進者,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機會,讓他們也能走向成功。而且換一個角度來說,正是由於馬雲馬化騰這樣成功的先例,才能激勵成千上萬的後來者,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發圖強,一旦把富裕階層描繪成全社會的公敵,那麽還有誰願意去努力工作?還有誰敢去努力工作?
美國曾經的橄欖型社會,並不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而是在自由的市場競爭之下,天然的形成的,正是由於對成功者的尊重,對富裕階層的保護,帶動了工商業的繁榮,促進了全民就業,工資水平的提高,最終形成了橄欖型的社會,這和今天某些人鼓吹的,完全是兩回事。
在反對橄欖型社會,我是在反對人為地製造橄欖型社會,特別是通過消滅富人來實現這個目標。我也不反對第三次分配,但一定是要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絕不能搞行政脅迫和道德綁架。
在今天中美爭霸的這個大背景之下,美國對中國社會的滲透和顛覆是全方位的,特別是在思想層麵,所以今天的很多公知,突然轉變了口風,天天在那裏鼓吹,要消滅中國的富裕階層,要人為的去製造橄欖型社會,好像隻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們在討論整個社會的改革方向的時候,永遠也不要忘記了,當初中國為什麽要搞改革?中國的今天到底是怎麽樣成功的?不要以為這件事和普通人毫無關係,你的老板被嚇跑了,你也就失業了,你該如何去麵對車貸房貸?如果全社會大部分的私營企業都倒閉了,到處都找不到工作,你以為你的父母和孩子不會挨餓?即便你在國企或者政府部門工作,如果富人們全都被消滅或者嚇跑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徹底崩潰,沒有了稅收,你覺得政府還發的起你的工資嗎?
所以如果你讚同我的說法,不願讓曆史的悲劇重演,為了你將來幸福美好的生活,為了你將來的大富大貴,更重要的是為了社會的正義,讓更多的人看見這篇文章吧,謝謝大家。
作者: 品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