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個人資料
海風隨意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瞧瞧比利時(二)布魯塞爾

(2025-11-12 11:04:40) 下一個

在根特上了火車,半個小時後便抵達了布魯塞爾中央車站(Gare de Bruxelles-Central)布魯塞爾的主要景點都在車站附近,適合步行旅遊 

 

藝術山(Mont des Arts) 

出了火車站,左拐,步行兩分鍾,就到了藝術山布魯塞爾市中心最具文化氣息的地標之一 

藝術山地勢較高,階梯式花園和廣場連接了皇家宮殿(上城區布魯塞爾老城(下城區藝術山中央花園和廣場兩側現代古典建築交織比利時皇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布魯塞爾會議中心。中央花園提供了絕佳視野,可俯瞰市政廳塔尖和布魯塞爾市容(見下)。

 

 

皇家廣場(Place Royale) 

藝術山的頂端是皇家廣場,被新古典主義建築環繞,附近有數個博物館,如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和樂器博物館。樂器博物館相當引人注目,因坐落在造型奇特的老英格蘭大廈(Old England Building)之中。

 

老英格蘭大廈(見下圖)建於1899年,是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代表作之一,有鍛鐵立麵、拱形窗戶、彩色玻璃和塔樓,原為一家豪華的百貨公司現為樂器博物館館內收藏了8000多件全球各地的傳統樂器和現代樂器本想去見識一下,因時間有限而放棄了。

 

在皇家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宏偉的騎馬雕像,紀念比利時的民族英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領袖——戈弗雷·德·布永(Godfrey of Bouillon)。他在1096年率領十字軍東征,並在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被譽為聖墓守護者” 

雕像背後是聖雅各伯教堂(Église Saint-Jacques-sur-Coudenberg(見下圖)。這座教堂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建於18世紀,曾是比利時王室的重要禮拜場所。教堂的背後布魯塞爾皇宮 (Royal Palace)。皇宮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對外開放,我們是10月去的,錯過了開放時間。

 

這次去布魯塞爾,皇家廣場和附近街道都在修理中,四處滿是臨時防護牆教堂的台階上有幾名遊民裹著被子在睡覺聽說布魯塞爾也麵臨貧富差別懸殊的社會問題。 

 

薩布隆聖母教堂(Église Notre-Dame du Sablon) 

離開皇家廣場,走過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見下圖),到了位於薩布隆廣場(Place du Grand Sablon)旁雄偉的薩布隆聖母教堂。

該教堂建於15世紀,是布魯塞爾最具魅力的晚期哥特式建築以精美的飛扶壁、彩色玻璃窗和尖塔著稱。教堂內部裝飾華麗,有多個祭壇與不少雕塑。這曾經是弓箭手的禮拜堂,因其地理位置(離皇宮不遠),演變成為城市貴族的宗教中心

  

去教堂訪問時,正逢唱詩班合著古老的管風琴聲在排練,神聖莊嚴而又充滿力量的聖樂陪伴下,參拜了大教堂的內部。

   

由於才上午9點多,教堂外麵薩布隆廣場上隻有幾名攤販在布置攤位。這個廣場每逢周末成了布魯塞爾的古董與舊書市場。草草看了一眼,有不少瓷器、銀器、版畫、舊書、複古裝飾品,郵票、錢幣、舊照相機、鍾表等等。不少別致精美的老物件可以誘發無窮的想象力,彷佛步入黑白老電影、古典文學作品中的某個場景。 

聽到孩子稚嫩的說笑聲,原來是一家五口來逛古董市場了(見下圖,父親與三娃,母親與小女兒)。卷發小女孩(她的頭發太好玩了)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的大衣是複古版吧?跟她媽媽的同樣款式,還斜背著小皮包,頗有小淑女模樣,跟穿著羽絨服的小姐姐像是來自兩個年代。

   

寫這篇博文時又去查了一下,原來薩布隆廣場的古董舊書市場Marché des Antiquités et du Livre du Sablon)布魯塞爾的一個看點,這裏曾經是貴族文化和市民文化的交匯點,承載這座城市獨特的記憶 

薩布隆聖母教堂的斜對麵,是小薩布隆廣場(Square du Petit Sablon),花圃草坪修剪成幾何圖形,安寧美麗。廣場中央有一座雕像,紀念16世紀因反對西班牙統治而被處決的兩位伯爵。

 

 

聖彌額爾與聖古都勒主教座堂(St. Michael and St. Gudula Cathedral) 

從小廣場步行十分鍾,就到了聖彌額爾與聖古都勒主教座堂這座哥特式大教堂始建於13世紀,曆時近300年才竣工,是布魯塞爾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教堂內部擁有精美的彩繪玻璃窗、巴洛克風格的講道壇與哥特式柱廊。1962年起成為天主教布魯塞爾教區的主教座堂,常用於國家級宗教儀式,包括王室婚禮和國葬。座教堂還因高達64米的對稱雙塔,被稱為“布魯塞爾的巴黎聖母院”。 

 

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 Place) 

大廣場是布魯塞爾的中心廣場,以其富麗堂皇、精美絕倫的建築和重要曆史意義而聞名。自中世紀來,廣場是布魯塞爾曆史、政治與商業核心。廣場周圍的建築包括市政廳、國王宮(Maison du Roi)以及建於17世紀晚期的各種行會會館。大廣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布魯塞爾熱門的旅遊景點 

到了大廣場,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市政廳前搭起了巨大的帳篷和坐席,那天,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在市政廳前舉行畢業典禮廣場上除了為數眾多的遊客外,又多了千上萬畢業生的親友。到處是一大家子,男女老少,手捧鮮花,眉開眼笑,跟身穿學位服的畢業生們熱烈擁抱。 

越過黑壓壓一片人頭,從遠處仰望一下華麗精美的市政廳。市政廳建於15世紀、采用了精致的弗蘭德哥特式建築風格,融合了雕塑、塔樓、雕刻繁複的外牆來彰顯布魯塞爾的權力、財富、藝術與榮耀。高達96米鍾樓的頂部是布魯塞爾守護神——大天使聖米歇爾的雕像。市政廳的另一特點是其不對稱的布局,因為左右兩翼是由兩位不同的設計大師設計的。

 

 

根據網上信息,市政廳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對外開放,但門票緊張,需提前購買。可惜我們去的那天是星期六,早知如此,應該提前一天去布魯塞爾 

另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築是國王宮(Maison du Roi),又稱麵包房(Broodhuis)。這座富麗堂皇的建築是布魯塞爾重要的曆史和建築地標,始建於13世紀,幾個世紀以來曆經多次翻修如今是布魯塞爾城市博物館(見下圖)。

 

 

大廣場附近非常熱鬧,巧克力店、甜品店、餐館比比皆是。我們在廣場旁邊的一家餐館用了午餐,是青口、薯條、啤酒套餐,在這家用餐的食客基本都點這一款套餐

   

  

 

在離大廣場不遠處,有一座老人與狗的雕像,引起我的好奇。當場上網搜索了一下,原來布魯塞爾19世紀末的市長——卡雷爾·布爾斯雕像。因致力於保護城市曆史建築和促進城市發展而被譽為傑出市長與狗並肩而坐的形象象征他與這座城市及人民的緊密聯係。 

 

尿尿三寶 

走過色彩繽紛、人頭簇擁的一條街道,便到了布魯塞爾“尿尿三寶”中的老大——尿尿男(Manneken Pis這座創作於1619年的小型雕像基於一個傳說——17世紀布魯塞爾遭遇外敵,男孩小於連用尿液熄滅了敵軍點燃的火藥引信,從而拯救了城市。 

尿童被譽為“布魯塞爾第一公民”,擁有800多套衣服。我們去的那天,由於大廣場上正在舉行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畢業典禮,小尿童穿上了學位服。

 

 

三寶中的老二——尿尿女童(Jeanneke Pis)是1987年創作的,帶點兒“兩性平等”的意思。這座雕像坐落在忠誠小巷,女童蹲姿撒尿,據說是象征了布魯塞爾的包容性、平等和幽默。老二的知名度遠不如老大

 

由於難以與比利時幽默產生共鳴,從而決定放棄去看尿尿狗(Zinneke Pis尿尿狗雕塑建於1998年,是一隻小狗抬腿撒尿。據說小狗的名字Zinneke 源自布魯塞爾方言,混血兒”或雜種狗的意思象征布魯塞爾包容、認同多元文化各種身份 

 

聖於貝爾皇家長廊(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聖於貝爾長廊建於19世紀的購物中心,內有許多精美巧克力店和各種精品店(見下圖)。 

  

  

 

市中心地區的各種建築展現了布魯塞爾幾百年來的富有和權力。如今,布魯塞爾是歐盟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吸引了大量外交、金融與服務業資源。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布魯塞爾是歐洲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然而,盡管整體富裕,布魯塞爾的貧富差距極大,據說是比利時貧困率最高的地區,有30%左右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因此,曾見網上有人吐槽,布魯塞爾南站(Midi/Zuid)附近治安不太好,建議別在那一帶定旅店。同時,出門要注意防盜 

吃了牛奶巧克力,嘴裏留下濃鬱的奶味和淡淡的甜味,告別了聖於貝爾長廊,結束了我的布魯塞爾一日遊

 

  

圖片均為原創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