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答:為什麽中國人的邏輯沒有如西方一樣成為係統方法?
【引】中國人的邏輯沒有如西方一樣成為係統方法,可能是中國人的邏輯太弱,也可能是中國人的邏輯不弱,隻是中國不喜歡這種分析方法。……當然,如果有其他可能原因,歡迎您提出來。如果您能論證別的原因存在,俺願意收回相關判斷並且道歉。”
隔壁薛大爺養了一隻貓,他把它關在一個漆黑的小盒子裏。他老婆說,老薛啊,你快去聽聽有喘氣聲不?沒喘氣兒貓貓肯定死掉啦!老薛眯起小眼睛一笑,答道:你要跳出小盒子想想,貓貓隻有兩種可能嗎?絕不!
答案我們都知道了。
那麽,中國人的邏輯沒有西方那樣的係統和方法,除了邏輯強弱,還有其它原因嗎? 一定有的。
中國古代有不少的強項,比如八卦算命,其理論體係浩如煙海,《易經》自不必提,什麽《麻衣神相》、《神相鐵關刀》、《相學肇新》、《相學大全》、《神相全編》、《子平遺書》等等等等,舉不勝舉。另一方麵,中國的烹飪舉世無雙,色香味不輸任何國家的菜肴,但除了一些菜品食譜雜亂的記載(如《飲膳正要》《飲食須知》等),卻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Gastronomy(美食學?)係統。
究其原因,恐怕是中國人不太熱衷分析歸納,加上中國人的實用主義,邏輯這玩意兒,不像算命有利可圖,至於做飯,那是婦人家的事,君子畢竟要遠離庖廚嘛。
第二種可能:中國人的邏輯根本沒有遵循西方的線性架構,而是非線性的,其特征是從整體出發,關注相互關係(人際關係,道德倫理,長幼有序等),從天人合一出發將自然現象與人和社會現象聯係起來,再就是中國文化服從聖人權威,後世隻能為往聖繼絕學。
這樣的一套體係與西方南轅北轍,當然無法生產如西方那樣的邏輯係統與方法。
第三種可能。其實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邏輯的萌芽,比如《墨辯》,也被稱為墨辯邏輯。它包含名、辭、說三種基本的思維形式和由故、理、類三物構成的邏輯推理。梁啟超和胡適都曾嚐試將墨辯與西方邏輯係統進行對接,胡適甚至認為墨辯有類似三段論的推理。
然而,當柏拉圖在阿卡德穆學院中為邏輯學奠基之時,墨子卻東奔西走,為各路諸侯排憂解難。
春秋戰亂,使得那個時代的先賢以及他們的理論都無法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儒學被“定於一尊”後,其餘的“旁門左道”都被丟棄在曆史的廢紙簍裏了。所以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科學的落後,是因為墨辯的失傳。
還有人認為,邏輯是花朵,語言是土壤,那麽漢語的土壤怎麽可能結出西方邏輯係統呢?
另外,歐洲有一大批的哲學家前赴後繼的研究邏輯,於是形成了一個”學“,正如起源於法國的Cuisine française,除了宮廷美食,還有大批的貴族階層共同培育了一種飲食文化,才有了美食的鑒賞,形成了Gastronomy。而中國,除了老佛爺能享用滿漢全席,老百姓能果腹就不錯了,談何美食”學“呢?所以憑墨子個人之力,也不可能形成西方那樣係統的學問。
結論,中國沒有西方那套邏輯係統,可能與邏輯的強弱有關,也可能是別的其它原因。
當然啦,我是不指望什麽“道歉”的,因為彎彎繞們總會有無數的理由來用車軲轆把你繞昏過去。
中國式邏輯與西方邏輯之間究竟是缺陷還是差異?其實有人早就說過: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叫邏輯,另一種叫“中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