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美國駐華使館發布微博慶祝新年: Happy Lunar New Year,這下惹翻了一群愛國熱血青年:
……
為啥說Lunar New Year 而不是Chinese New Year,生活在海外多元文化大熔爐裏的人不難理解。現如今,文明世界裏的人一律采用公曆,農曆新年隻不過是一個文化符號,無須玻璃心。
如果較真,我想今天的愛國青年們大概不知道,我們確定傳統新年的農曆竟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曆史上,一共有一百多個曆法,大多數都是含含糊糊,帝王紀年的意義要大於天文曆法。作為一個農業國,曆法能大概給出播種收割的日子就夠了,差三兩天也沒啥大不了,差多了就潤一下。
和陽曆(公曆)相對的是陰曆,而陰曆並不等同農曆,中國的農曆其實是陰陽曆。為什麽呢?
農曆,是羅馬傳教士湯若望對中國的貢獻。
明末,郭守敬依照舊曆預測日月食接連失誤,適時已經受洗為基督徒的徐光啟推薦了湯若望。由於湯若望成功地預測了1623年10月8日的月食和次年9月的月食,他受到朝廷的重視。
1645年,湯若望100卷的《西洋新法曆書》進呈清庭,印行全國。從此,每年編製曆書以此為據,直到現在也是中國編製農曆的基礎。
《西洋新法曆書》是中國第一部引進西方天文學理論編製的曆書, 全書除文字外還配以圖表,全麵係統地介紹了歐洲古典與近代的天文學知識,奠定了中國天文曆法基礎。
至於Chinese New Year從來都不是中國人的叫法,老外傻傻的分不清“陽曆”和“陰曆”才叫“Chinese New Year”。古代中國人過年叫“元旦”、“歲首”、“年節”,民國把公曆第一天定為元旦,傳統的元旦改叫春節。 所以,春節就是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 沒毛病。這不,新上任的外交部長秦剛也用“Lunar New Year”拜年,愛國青年還是不依不饒:“這是韓版秦剛,不是國產秦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