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國基本概況
在談論外蒙古的獨立拉扯之前,先來看看外蒙古的基本概況。
外蒙古, 國土麵積並不小,156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第19大的國家。
但是僅與俄羅斯和中國接壤,遠離海洋,是內陸國家。(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60萬(2024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主權國家(人口密度約2人/每平方公裏)。比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號稱地廣人稀的國家還要稀。(加,澳人口密度分別為4.6人,3.5人/平方公裏)
首都烏蘭巴托為最大城市,人口約170萬,全國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首都。
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
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97%以上的人為蒙古族。
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2024年),外貿嚴重依賴中國。出口8成去往中國。
(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總額1299億人民幣元。其中,中國向蒙古出口322億元,從蒙古進口977億元,主要是煤炭和銅精礦。)
二、圍繞外蒙古獨立問題的來回拉扯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
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崩潰,外蒙馬上開始尋求獨立。
1911年12月,博克多汗登基稱帝,宣告外蒙古獨立,但此時蒙古尚缺乏其他國家的外交承認。
1915年中華民國與蘇聯簽訂《中俄蒙協約》,外蒙古實行自治。
四年後,1919年袁世凱主導下,中華民國出兵外蒙古,同年廢除外蒙古自治。
1921年在蘇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再次獨立。
1924年外蒙古廢除君主立憲製,建立奉行社會主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當時除了蘇聯外,世界上主要國家均未承認外蒙古獨立。直至1945年雅爾塔會議,蒙古主權國家地位逐步被國際社會公認。
中華民國則采取了折中的方式,聲稱由外蒙古人民投票自決。
1945年8月14日,中國國民政府代表宋子文等人在蔣的授權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民國政府聲明“日本戰敗之後,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證實這種獨立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以現在的邊界作為國界。”同年10月20日,外蒙古獨立公投結果公布,97.8%的公民讚成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也承認外蒙古獨立。(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建交,確認了外蒙古獨立。)
但是蔣介石代表的國民政府敗退台灣後又拒絕承認蒙古國。理由是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蘇聯違約在先,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條件,故廢除《中蘇友好條約》,不承認外蒙古獨立。
但是1961年蒙古申請加入聯合國時,中華民國代表在美國和蘇聯壓力下,以缺席的方式放棄使用否決權。
及至2012年5月21日,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以新聞稿形式重申其承認蒙古國為一獨立國家。
三、外蒙古的蘇俄化與去俄化
辛亥革命以後,蒙古謀求獨立,蘇俄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長期影響/控製蒙古,也從經濟上,軍事上支持蒙古,文化上俄化蒙古,強奸蒙古民意。蘇聯解體之後,蒙古經濟上失去了外援,十分困難,政治上,文化上卻迎來了相對獨立,蒙古當局努力去俄化。
自1924年蒙古共和國建立起,蒙古人民革命黨在蘇聯影響下,在蒙古推廣斯大林模式,采取消滅宗教,牧業集體化等方式改造社會,同時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員會”,廢除傳統蒙文,改為與俄語相同的西裏爾字母並普及教育,極力蘇俄化。
1929年起,蒙古當局先後沒收封建王公及部分封建主的財產,對民眾進行廣泛的思想清洗,軍事鎮壓,沒收佛教寺院的財產,摧毀廟宇,中高級喇嘛則送入勞改營或屠殺光,著力摧毀蒙古傳統的藏傳佛教。
從1933至1953年,據蘇聯統計有3萬6千蒙古國人死亡或失蹤(當時的外蒙古人口不到百萬)。
1937年7月,蘇聯處死蒙古國總理博勒吉德·根登;1939年3月,繼任者阿南德·阿瑪爾再遭處死,由蘇聯指派的霍爾洛·喬巴山擔任國家領導。1945年8月10日,蒙古向日本宣戰,喬巴山率蒙古人民軍與蘇軍配合,出兵中國東北,對抗日本關東軍。
1952年霍爾洛·喬巴山去世後,尤睦佳·澤登巴爾長期擔任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最高領導人)。
冷戰時期,蒙古追隨蘇聯,加入經濟互助委員會,蒙古各級領導人也都由留學蘇聯的畢業生擔任。從1960年代起,蒙古由單一的畜牧業國逐漸變成擁有礦業、動力、燃料等工業體係的半工業國,工業產值由由1940年的12.77%上升到1980年的42.5%。城鎮化也逐步超過60%。在大國蘇聯的照料下,物質生活還不錯。
諸多方麵則深受蘇俄政治/文化影響,包括對西裏爾字母的使用,建築方麵體現如烏蘭巴托的高層公寓,原型俄式的都市公共設施係統等等。
中蘇分裂時期蒙古始終站在蘇聯一側,中蘇交惡後,蘇軍駐紮蒙古 ,蒙古成為雙方對峙的一線。
從極端親俄到極端去俄化,蘇聯解體是轉折點。
1990年1月12日,首都烏蘭巴托爆發示威,最終演變成民主化革命,迫使蒙古當局進行政治改革。去蘇俄化,去社會主義已現苗頭。
1991年8月,蘇聯解體,彼時已無力影響蒙古。
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改國名為“蒙古國”,通過蒙古國憲法,並更改國旗國徽,宣布放棄社會主義,實行多黨製。
整個九十年代蒙古經曆了一係列經濟危機和私有化改革,21世紀後在礦產品帶動下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對外奉行“第三鄰國”政策,積極發展多邊外交。
此間,蒙古努力去俄化,逐步恢複傳統蒙古文化,推廣藏傳佛教。
(蒙古的藏傳佛教雖然備受打擊,但近年來,藏傳佛教重新在蒙古國內占據了重要位置,現在蒙古國的佛教徒人數超過總人口的一半。
當今的蒙古國,全國人口中約53%信仰藏傳佛教,約3%信仰伊斯蘭教,2.9%信仰薩滿教,38%沒有宗教信仰。)
2014年,蒙古國議會通過法律並規定自2014年起所有官方文件統一使用傳統蒙古文。2020年3月18日,蒙古國政府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三)》,決定從2025年起全麵恢複使用傳統蒙古文,國家公務中同時使用西裏爾字母蒙古文和傳統蒙古文;新聞出版部門到2024年前必須同時用雙文發布內容。
四、外貿嚴重依賴中國,但是文化上,意識形態上又非常警惕中國
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總額1299億元。
其中,中國從蒙古進口977億元,幾乎占蒙古出口的80%。(主要是煤炭和銅礦)
除了礦產大量出口中國,蒙古最富盛名的特產羊絨原毛也大量輸出中國。
盡管蒙古經貿上嚴重依賴中國,但是文化上,意識形態上又非常警惕中國,民間甚至非常仇視中國。不少蒙古民眾甚至認為中國是蒙古的諸惡之源。
2005年末,以“泛蒙古運動”為名義的團體襲擊了大量華人所開的超級市場和酒店。
事實上,極右團體長期排斥中國,蒙古國內廣泛存在支持的民眾。例如,當極右團體發現街頭的廣告或招牌上並列使用漢字與蒙文時,他們會要求店主取締,甚至破壞其店麵。因此,在首都烏蘭巴托,漢字已幾乎消失(連日本商店的漢字也改為使用假名或英文),而華人店主則為了免受襲擊而將招牌改為蒙文與英文並列。)
近年蒙古極右派勢力的反華、反華運動迅速蔓延。因“與中國男人同寢”的理由,不少蒙古女性被剃光頭,中國人或與中國有關係者被蒙古人屠殺的事件頻發。烏蘭巴托市內的新民粹主義者四處書寫“射殺中國人”的標語。其中代表性的極右團體“藍色蒙古”(音譯為“福福蒙古”)成員有數千人,在人口僅360萬的蒙古比例相當可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蒙古的民意。
但是官方卻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理性和總體友好。
2014年,習近平到訪蒙古國時中蒙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中蒙全麵戰略夥伴關係。
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總額1299億元(同比增長11.2%)。
其中,中國從蒙古進口977億元(同比增長5.8%),幾乎占蒙古出口的80%。主要是煤炭和銅礦
中國向蒙古出口322億元(同比增長31.4%)。
中國貿易逆差655億元。
從過去十年看,中蒙雙邊貿易規模穩定快速增長,特別是在近兩年,中蒙貿易規模達到千億級。2024年中蒙貿易額是2014年的2.9倍。
2024年,中國從蒙古進口最多的是能源類產品(尤其是煤炭),進口金額619.5億元,占比63%。
其中:
進口煤炭8293萬噸,進口金額597億元,占比61.1%。
進口原油56.9萬噸,進口金額22.7億元,占比2.33%。
其次是金屬礦產品,進口金額300億元,占比30.7%。其中:
進口銅精礦155萬噸,進口金額238億元,占比24.3%。
進口鐵礦石742萬噸,進口金額36億元,占比3.7%。
第三是農副產品。進口金額26.6億元,占比2.72%。其中:
進口羊毛1.63萬噸,進口金額11.7億元,占比1.2%。
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油菜子、鬆子、肉類。
另外進口綿羊5.13萬隻。
歸結起來,中國從蒙古進口最主要就是煤炭和銅礦。二者合計差不多占進口的90%
但是中國向蒙古出口的商品更為廣泛
其中出口較多的是機械電子類產品,出口金額98.8億元,占比30.7%。包括
工程機械(提升機/起重機/輸送機/挖掘機/鑽機等,含零部件)。
礦山機械,特種機械,破碎/磨粉/模壓機(含零部件)。
鍋爐、發動機及零部件。
電機/電力設備,變壓器/穩壓電源/電路器/電氣控製裝置等。
通訊/音像設備
其次是運輸設備類產品,出口金額72.8億元,占比22.6%。包括:
汽車,貨車近萬輛
拖拉機及牽引車,掛車/半掛車,摩托車/腳踏車等
第三是金屬及其製品(以鋼鐵製品為主)
第四是農副產品及食品。
然後依次是塑料/橡膠及其製品、家具/玩具/運動/遊戲雜項製品、石材/陶瓷/玻璃製品、木紙製品、化學品與化工品、紡織鞋服、精密儀器等。
五、蒙古哈韓
蒙古才360萬人口,作為內陸國家,對兩個鄰國俄國,中國都充滿警惕,對韓國卻表示了友好和親近。大量的蒙古人跑到韓國去打工。
蒙古經濟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來自於出國勞務者的匯款。蒙古GDP的10%以上是來自出國勞務者的匯款。蒙古人最大的外出勞務國是韓國。官方統計有三四萬蒙古人在韓居住。占蒙古總人口約1%。
每年旅行造訪蒙古的韓國男性也非常多,許多是以買春旅行為目的的,在蒙韓國人經營的以賣春為目的的卡拉OK經確認達50間以上。此外,類似擦邊的的騎馬俱樂部及按摩店的賣春活動也在增加,時常有一出機場就直接前往賣春騎馬俱樂部的目擊報告。
與此同時,韓國的大企業及零細企業亦在蒙古開展事業,在蒙古長期滯留的韓國人有好幾千。
當然,在蒙韓國人的不適當行為也使蒙古反韓情緒有所上升。隨著韓國經濟與文化對蒙古的影響增大,蒙古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又表現尖銳化,泛蒙古運動中的極右團體除中國以外加入韓國為排斥的對象,韓國與蒙古間的關係也在變化中。
六、蒙古有稀土資源,和中俄關係都不好,美西方十分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