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務實小民

昨夜,多倫多冷月無聲,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開通一個,權當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個人資料
務實小民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哈佛校長薩默斯想泡的女生,金刻羽名字的來曆,引商刻羽

(2025-11-21 21:39:17) 下一個

近日,圍繞愛潑斯坦的文件是否要解密公開吵得沸沸揚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前校長薩默斯也牽涉其中,他個人已道歉,目前已暫停授課正接受調查。

原來他曾經想泡哈佛女生金刻羽,還發郵件請教老流氓愛潑斯坦。

 

金刻羽教授(哈佛學士/博士,後執教於倫敦政經,香港科技大學)躺槍,

她老爸金立群也曾是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投行行長,有不少人好奇了金刻羽名字的來曆,這裏也八一下。

引商刻羽,的確還是個很不常用的成語,該成語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形容樂曲高雅,應和者極少。今天指嚴格講究聲律,具有很高音樂造詣,也會延申指專業極致。

 

成語故事具體展開一下:

某一天,楚襄王向宋玉問道:

先生是否有一些不好的德行?為什麽士大夫與老百姓沒有交口稱讚你,很多人還經常非議你?

宋玉回答道:是,是的,確實有這樣的事情。但是請讓我把話說完。

他講:

-----------------------------------------------------------------------------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翻譯成現代文:

有位外地人在郢都唱歌,他剛開始唱的是《下裏》《巴人》,(由於曲調簡單通俗)國都中圍過來跟著唱的有數千人;

當演唱的是《陽阿》、《薤露》時,國都中圍過來跟著唱的減少到數百人;

當演唱的變成《陽春》、《白雪》時,國都中圍過來跟著唱的隻有幾十人;

(等到變成更複雜高雅的曲調)引用商聲,刻飾羽聲,雜以流轉的徵聲,(此時)國都中聚攏來而跟著唱的不過幾人而已。

也就是說,其曲愈高深,其和者就愈少。曲高和寡!

宋玉的《對楚王問》是用來解釋自己不受人待見的原因,由於自己超然脫俗,遺世獨立,因此知音不多,甚至為世俗誹謗。

 

具體再看引商刻羽這個詞,“商,羽”是名詞,指五音中的兩種聲音,“引,刻”是動詞,指依照,表現,刻畫,呈現…引商刻羽指非常嚴格地按音律去演唱,音樂造詣精深。

古代有宮、商、角、徵、羽五聲;後又增加變徵、變宮為七聲。

(在政則比之為君、臣、民、事、財五事。

宮聲代表君;商聲代表臣;角聲代表民眾;徵聲代表事;羽聲代表財物。)

五音還按發音部位分為喉音、舌音、齒音、牙音、唇音,並對應鼓、銅鍾、笛、二胡、古琴等典型樂器。所以也有了五音不全的成語!

“引商刻羽”中商聲是中國傳統五聲音階中的第二音級,具有獨特的音樂屬性與季節象征(亦指秋聲)

在音律體係中,商聲的確立可追溯至漢代京房改進笛製時專門增設的商音孔位。

在傳統文化認知中,商聲被認為與秋季相呼應,因此商聲亦指秋聲

這種聲律特征投射至文學創作,催生出以阮籍"素質遊商聲"為代表的詩詞意象,使商聲成為寄托秋思的典型審美符號。

商聲符合'中和之聲'的審美標準,常被用於祭祀、宴饗等正式場合。

 

而“羽為物”,羽聲是商聲的子音,羽弦四十八絲,其聲最清。

羽為冬音,屬水。琴音傳神地表現了涓涓山泉匯成小溪、流過峽穀、流過平原的景象。

柔和溫婉的音樂,可鎮定安神,抑製興奮,給人以自在安詳。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