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3年12月19日,法學大家,江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江平(1930年12月28日-2023年12月19日),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係,莫斯科大學法律係。 中國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新中國民商法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終身教授。)
有意思的是,江平去世,朱鎔基溫家寶兩位前總理送了花圈。
一年前,(2022年6月24日),大陸著名良心律師張思之先生與世長辭。他為國家的民主進步、為中國的法治和人權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張思之(1927年11月12日—2022年6月24日),河南鄭州人,中國律師、法學家,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憲法與人權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
張思之被譽為“律師的良心”。六四事件後,曾參與鮑彤、魏京生、王軍濤等政治犯辯護。)
兩位老人相繼駕鶴西去,新聞界,政法界人士猶記,2006年十幾位長者對《冰點》停刊事件發出的抗議聲明,聲明正是張思之先生所起草,江平等人鼎力支持。也算是當年那群人為了言論自由的掙紮。
雖然最後也是不了了之,但是至少還能抗爭,還能給有關方麵形成一點點的壓力。
可惜今日,真的鴉雀無聲,宛若換了人間。
(二)
《冰點》是北京《中國青年報》旗下的周刊,創刊於1995年1月6日。
《冰點》最初叫《冰點新聞》,是每周出刊一次的專題新聞版,內容包括專題新聞和時事評論
由於其敢於言論、關係民眾與社會命運的風格,一直很受讀者歡迎。
2006年1月11日,第574期《冰點》周刊刊登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袁偉時《現代化與曆史教科書》一文,引起中共中央宣傳部強烈不滿,中宣部新聞局2006年1月20日內部發行的《新聞閱評》第34期上嚴厲批評文章“為早定結論的曆史問題翻案,在黨的思想陣地上不止一次地散播有嚴重錯誤的觀點”“是對我們黨倡導的社會主流文化的惡意詆毀”。
因此,“冰點”被停刊整頓,同日下午中國各大媒體接到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等部門的通知,禁止大陸其他媒體報道“冰點周刊”停刊事情。
但是,冰點主編李大同不服,在《冰點》被停刊翌日晚上即在互聯網上發表《就〈冰點〉周刊被非法停刊的公開抗議》,將相關事實放入公眾視線下辯論。
1月26日,台灣作家龍應台在香港《明報》、台灣《中國時報》等香港、台灣、新加坡與美國多家媒體上同時發表《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為聲援《冰點》打開序幕。前新華社副社長李普則強烈批評中宣部做法,並呼籲胡錦濤整頓中宣部。原《人民日報》社長、總編輯胡績偉亦撰文聲援《冰點》周刊。
2月2日,江平、朱厚澤、李銳、張思之、胡績偉等人簽名“關於冰點事件的聯合聲明”
2月16日,《中國青年報》黨組織宣布主編李大同、副主編盧躍剛被免職。
當天下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冰點周刊》停刊事件,該部發言人秦剛說,《冰點周刊》所刊載的《現代化與曆史教科書》一文,“嚴重違背曆史事實,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損害《中國青年報》形象”,因此停刊整頓該刊物。
2月17日,李大同、盧躍剛發表聯合聲明,認為在對《冰點周刊》處理上,官方做法不符合憲法規定。
但是這些最後都不了了之。
(三)
關於冰點事件的聯合聲明
2006年1月24日,《冰點》終被中宣部假手團中央的宣傳機關下令停刊整頓,這是中國新聞惡性管理製度長期作祟的集中爆發。這是中國新聞界的重大曆史性事件。
曆史證明:隻有極權製度需要新聞管製,妄想永遠把大眾蒙在鼓裏,貫徹愚民政策,圖謀“一言堂”萬壽無疆。然而無情的現實證明:惡性新聞管製的土壤注定要生長出李大同、盧躍剛、杜湧濤、賀延光和他們那個形弱質堅永葆朝氣的冰點群體。這是曆史的唯物論,這是生活的辯證法,不會依任何人的欲念而轉移。
《冰點》堅守理念,十年不易。他們編發廣大作者的智慧和良知,體現出輿論監督權力、改造社會的巨大力量,受到了廣泛、持續的讚揚。這樣一份顯示著先進性的黨報周刊,竟遭蓄意封閉,消息傳出,兩岸輿論震驚或出意外,全球為之震動則屬必然。
事出有因。它決非孤立個案。這是中宣部近幾年屢屢封閉、改組諸如《新京報》、《嶺南文化時報》、《環球經濟導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以及《書屋》、《同舟共進》、《方法》、《戰略與管理》等等等等報刊雜誌這類惡性管理行為的延續,其源大多出自該部的一個 “閱評小組”。中宣部把 “宣傳”異化為“管製”,代行政府權力,應屬越權,構成違憲。“閱評組”自始以“審”代“閱”,以“判”代“評”,根本名不副實。他們為了鉗製輿論,剝奪言論自由,除了扣帽子、打棍子之外,竟至發展到製造各類“黑名單”,暗中追查,待機而發,有時一個電話指示便完成了“執行”過程,使相對方失去了申辯的權利。他們的做法荒誕粗暴,全然不受法律約束。據知中央從未授予他們持有特權。他們甚至違背中央16屆5中全會通過的文件精神,把勵行法製,以法治國的國策從根本上架空。人們會提出問題:宣傳機構不保護媒體,不保障言論自由,還有什麽作用?
試看他們得勝稱慶之後,人們得到的卻隻是輿論界盡失活氣,新聞業幾近枯萎。人們聽不到爭鳴,看不見和諧。“主流意識”也不知流到了何處。
然而,我們曾是高歌“不自由,毋寧死”追隨革命進軍建設的。誠然,我們都屆暮年,但自信銳氣不減,於是願效梁任公“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回顧六七十年的教訓,透過曆史風雲,深知一旦失去言論自由,當權者就隻能聽到一個聲音,哪裏會有心情舒暢,政通人和?而今縱覽天下局勢,又感悟一條規律:在集權製度向憲政製度轉軌的曆史關頭,剝奪大眾言論自由,不敢讓人說話,一定會給政治轉軌、社會轉型埋下禍根,不免引發群體對抗,導致動蕩。古往今來,執政者用暴力維持強權政治,得到了多少血的教訓,我們怎能失憶?
言論自由對於提高執政能力不可一日缺失。其底線恰恰在於保障而不是給予,更不是賜予。而保障的基本要求應是:政權不得以國家的需要加以限製,例如不能借口“穩定”予以剝奪。經驗證明:廣開言路有助於“穩定”,處置孫誌剛事件的經驗是最好的例證。自由的輿論釋放了冤抑,社會矛盾得以緩解,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司法的缺陷。汕尾事件的教訓,更從反麵證明了我們的論斷!
言論自由的意義不在於保守固有文明,而在於能夠導向不斷的創新。取消言論自由注定會妨害創造力的發揮,因而應當盡快立法,擴大公民的自由權利,保護媒體的言論自由,促進國家的進步興旺,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法國大革命產生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二戰後出台的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對此都有示範性條款,何不接軌仿效?
概括以上申明,提出如下要求——
一、中宣部就冰點事件向中央提出書麵報告,深刻檢討,汲取教訓,撤銷“閱評小組”。
二、全麵恢複《冰點》周刊,不得“秋後算賬”。
三、盡快出台《新聞保護法》,廢除一切惡性管製新聞的辦法,保障新聞媒體的職業權利。
“願殉自由死,終不甘為囚”;“自由昭臨處,欣欣迎日華”。這是先烈獄中高歌的《自由頌》。我們將踏著先烈血痕,竭盡薄力去捍衛公民的自由權利;我們與《冰點》一同前行。
簽名(以姓氏筆劃為序):
江平 朱厚澤 李銳 李普 何家棟 何方 邵燕祥 張思之 吳像 鍾沛璋 胡績偉 彭迪 戴煌
2006年2月2日,於北京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jOHnLDNT-XgBPLdAi8a8WDseiWsFobEj0jpJBeNqd0M/edit?pli=1
文章瑕疵: 時任中宣部長姓名 is missed .
為他點讚!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讓冰點變成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