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1.中歐投資協定曆時 7 年完成談判協定。但未來還需要等待歐洲議會審批通過,真正達成協定仍需數月時間。
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又稱中歐 全麵投資協定(中歐 CAI),旨在構建中歐雙邊投資製度安排。協定談 判 2013 年正式啟動,至今經曆了 36 輪談判。
2. 協定核心內容包括四方麵:
(1)保證相互投資獲得保護,尊重知識 產權,確保補貼透明性;
(2)改善雙方市場準入條件;
(3)確保投資環 境和監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勞工標準,支持可持續發展。
3. 多年來,中歐全麵投資協定談判的主要難點和分歧在於:
(1)公平競爭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歐盟希望確保歐洲企業相對中國 國有企業的非歧視性監管待遇,要求中國提高國家援助透明度。而中方 的立場顯示中國不希望將國企政策被“公平競爭環境”原則一刀切,力 求保障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中的重要地位不受動搖。
(2)市場準入問題。歐盟要求改善中國在電信、計算機、生物技術和 新能源汽車方麵的市場準入。而中方也在爭取進入歐盟市場投資某些行 業(如電力和其他能源)的自由準入。
(3)歐盟投資保護主義上升。疫後歐方投資保護主義上升,呼籲加強 醫藥、生物技術、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安全考慮及投資審查;擬在 5G 領 域製定網絡安全框架。
對照上述四方麵核心內容,除了第4條,每一條都談起來步履維艱。
(倒是第四條沒有扯皮,想起秦暉老師講的低人權優勢以及他和法國WTO談判代表的談話。當然歐洲並不那麽關心普通低工資勞工,他們更關心政治化的新疆勞工問題。)
4. 促成談判達成的關鍵性因素是什麽? 12 月 28 日,歐盟委員會表示 CAI 消除了外國在中國投資某些行業的障 礙,如新能源汽車、雲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等,也將是中國第一份履行國有企業行為義務和全麵透明補貼規則的協議。 12 月 29 日,中國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 年版)》,擴大外 商投資範圍(新增 127 個條目,包含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高端製造領 域),出台多項優惠政策(包括免征關稅、減收企業所得稅、優惠土地使 用等方麵)。
今年以來中國進一步縮短了外資準入清單,從40條縮短到33條,開放了金融、公用事業(城市排水管網)、製造業(商用車)、礦業冶煉、農業(小麥種業)等。客觀上為談判達成創造了條件。
有消息人士指出,中歐也是明知拜登上來會破壞談判,所以趕緊加快談判節奏,原本從2013開始談了7年都沒談成,但今年四季度一下子取得突破。
5.可能的影響
(1)歐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互相投資占比始終很低,和彼此的經濟綜合體量和貿易狀況曆來不匹配。歐盟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僅占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6.8%,而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占比不到2%,該協定有助於打開雙方投資空間。
(2)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在中美關係很不確定的背景下該協定達成有利於穩定中國和歐盟的關係。
遺憾的是,各方領導人高調宣布後,歐洲股市沒有太大反應。相信A股會聽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