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航之見

人在海外,身單影孤,願廣結天下有識之士,縱觀天下,緬懷曆史,暢想未來。
正文

隋煬帝楊廣、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之比較

(2020-12-06 06:06:24) 下一個

       在八十年代初,筆者讀高中。那時別說是電視機,就是收音機也不是人人都有。學生宿舍在教工家屬區內,每到中午12點,是評書連播時間,不少老師家門外,或蹲或坐著一大群學生,在津津有味地聽著評書。劉蘭芳的“嶽飛傳” 、單田芳的“隋唐演義”及後來田連元的“楊家將” 、袁闊成的“三國演義” 陪伴我們成長,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那時候學製短,作為理科生,課堂上學的“中國曆史”或“世界曆史”,後來幾乎沒什麽印象,這些評書才是我們的曆史老師。

 

       單先生的“隋唐演義”,我至少聽過三遍,上百個人物栩栩如生,性格各異,至今難以忘懷。評書中的一號反麵角色,非隋煬帝楊廣莫屬。單先生眼中的楊廣,是隋朝的亡國之君,荒淫好色,作惡多端,一無是處;稱楊廣時,張口閉口“昏君楊廣”,其主要惡行,幾個字就能概括,那就是:弑父、殺兄、屠侄、淫母。如真是如此,不管哪個年代,這樣的人都是畜生不如,枉為人類。

 

       然而,評書畢竟是評書,傳播的再廣,也代替不了史實;如評書中的隋唐十八條好漢之首,打遍天下無對手的趙王李元霸就是虛構。

 

 

       隋煬帝,曆代以昏君視之,千餘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曆史上最荒淫無度的昏君、暴君之一;秦始皇,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製度的基本格局 ,被公認為“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津樂道,是中國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被譽為“天縱之聖”。然而曆史不是如此簡單,近年來,隨著更多史料的展示,楊廣極端負麵的形象開始鬆動,一個複雜多麵,集大功和大惡於一身,更加真實的楊廣開始呈現在我們麵前。就是這個“臭名昭著”的楊廣,有過與秦始皇及唐太宗極為相似的作為和經曆。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嫡次子。其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即位後,改年號為“大業”。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弑。其死後,被隋恭帝楊侗追諡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諡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諡為閔皇帝。

 

綜合各種資料,楊廣的主要曆史功績有以下內容:

 

  1. 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製度。中國的科舉製度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製度,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其始於大業二年(公元606年),並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1905年),持續了1300年。這是中國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影響極其深遠。“學而優則仕”是孔夫子的理想,而真正成為現實卻經曆了漫長的時間跨度。中國目前“一考定終身”的高考甚至公務員考試製度,弊端重重,然而就是不能廢除,因為它迎合了中低層民眾的根本需求,是階層流動的少數窗口之一,這其實也是科舉製度被廢100多年後,影響猶在的體現之一。
  2. 開鑿南北大運河。隋煬帝開鑿南北大運河與秦始皇修築萬裏長城一樣,是名垂千古的偉大工程。自運河開通之後,中國的南方和北方自此融為一體,不但溝通了南北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對中國統一疆土的貢獻,中國現在沒有成為以長江或黃河為界的幾個國家,運河可謂功不可沒。

 

  1. 登基前完成祖國統一。楊廣年僅二十歲就掛帥統領五十萬大軍攻打南朝的陳國,並一舉滅掉,時隔近三百年後再度統一中國。

 

  1. 開疆拓土及暢通絲綢之路。 楊廣親自或派人出征吐蕃、吐穀渾、高昌、薛延陀、南詔、進擊林邑(今越南北部)、琉求(台灣)等地。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進而打通了絲綢之路。

 

 

  1.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為了製衡關隴集團及控扼山東之舉,是強化中央政府控製能力的必要措置。

 

       另外,楊廣興趣愛好比較多,善詞詩,能草書,擅飛白,工丹青,富收藏。他是隋唐時期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餘首。他的詩風廣闊,既有千軍萬馬出征時的雄偉,又能描寫夕陽下長江寧靜的江景。以下詩詞是其代表作。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

                                                    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秋思詩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

                                                    一望黯銷魂。 

       北宋詞壇高手秦觀和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每人模仿《秋思詩》一首,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兩首作品後來都成了千古絕唱。

 

                                               《滿庭芳·山抹微雲》

 

                                                         秦觀

 

       山抹微雲,天連衰,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如果說馬致遠的詩屬於模仿,尚可解釋,秦觀的詩無疑屬於抄襲。


       楊廣是一位功罪在一身的末代皇帝,建立千秋偉業的理想與事實,卻給大業年間的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其主要罪孽歸為以下幾點:

  1.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頻繁發動戰爭。窮兵黷武,不僅消耗了自己大量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2. 用民過重,因為開挖運河和營建東都而不幸斃亡的民夫成千上萬,搞得天下民怨沸騰。
  3. 三次征伐高麗失利,包括關隴貴族集團門下子弟在內的幾十萬士卒死傷殆盡,不僅天怒人怨,也引起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嚴重不滿及分化,成了壓倒隋朝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4.過於殘暴,為了上位弑父還不肯定,但殺兄、屠侄應無異議。

 

      5.縱情聲色、荒淫無度、驕奢淫逸,加之貪官汙吏趁機橫征暴斂,盤剝百姓,導致民不聊生。私德不佳,因占有了宣華、容華兩位夫人,淫母(庶母)也沒冤枉他。

 

 

 

       楊廣作為中國曆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他也是中國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是談及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是非功過兩分說,不能一言以蔽之。楊廣有成為千古明君的實力,但剛愎自用、好大喜功,致使偉業損極一時,卻利在千秋。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卻遠非劉阿鬥和陳後主之輩所能相比,其治國能力可比秦始皇和唐太宗。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

 

         秦、隋兩個朝代,在中國曆史上占據及其重要的地位,兩朝之間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它們都是結束了大分裂局麵,完成了中國曆史上的大統一。秦朝是結束了春秋戰國,而隋朝是結束了十六國南北朝的局麵;
  2. 它們都是在曆史上存在年代比較短暫的朝代。秦朝14年而亡,隋朝37年而亡;

       3.都是在如今的陝西境內建都。秦朝是鹹陽,隋朝是長安;

       4. 都是廢長立幼。秦朝廢長子扶蘇而立胡亥,隋朝廢長子楊勇而立楊廣;

  5.都大興土木,改善交通。秦朝有阿房宮、長城,隋朝有洛陽宮,大運河。

  6.都有暴君,濫用民力。秦朝嬴政,隋朝楊廣;

    7.中國史學界一直有“漢承秦製”“唐承隋製”的說法。意思就是秦隋兩朝

     為後繼的漢(持續410年)唐(持續289年)兩朝進行了諸多富有開創性

       的政治建設。

       秦隋兩朝就如兩顆璀璨的流星,作為兩個重要的短命王朝,秦隋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完成統一、進行諸多影響深遠的製度性建設和工程建設、不恤民力、窮兵黷武……。可以說,除了焚書坑儒外,秦始皇做過的事,楊廣多半也做了。在曆史的夜空中劃過短短一瞬間,他們的光芒是璀璨的,他們的功與罪,也是後人爭議不完的話題。

       楊廣與李世民身上也有許多的共同之處:

       1.二人都出身顯貴,楊廣的祖父楊忠與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都是北朝時代北周朝廷中的功臣;二人都是強大王朝的第二代君主;而且兩人有血緣關係,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和楊堅的妻子是親姊妹,因此楊廣與李淵是姨表兄弟,進而楊廣是李世民的姨表叔;

       2.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二兒子,而當時隋朝的太子是楊勇;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二兒子,當時唐朝的太子是李建成。按製,他們都不是皇帝的繼承人,他們能夠當上皇帝都是用非常規手段上位的。楊廣是通過“弑父?”殺兄上位;而李世民是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大哥李建成和小弟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所以說李世民也是通過殺兄逼父建立自己政權的;

      3.楊廣與李世民都是年輕有為,年輕時率領軍隊南征北戰,楊廣率軍滅掉陳朝,完成全國的統一;李世民則打敗十八路反王,滅掉宇文化及,成功完成全國統一。在長期的征戰中他們兩個人的功勞都蓋過當時的太子,正因為如此,對皇位起了覬覦之心;

       4. 二人都文才非凡,有不少傳世佳作。楊廣的文才如上所述,李世民也有很高的文藝造詣,文學界公認其詩其文都對初唐文風的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5. 二人都平略邊患,積極反擊過異族入侵。麵對邊韁異族侵擾,楊廣與李世民都曾積極反擊,有時候甚至還親自帶兵出征。而李世民自便橋會盟喝退突厥人後,更是多次反擊突厥等異族的入侵,維護了邊疆的安定與國家的統一;

 

        6. 二人都重視科舉製度,積極削弱門閥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7. 若論“好色亂倫”,二人不相上下隋煬帝在其父隋文帝死後,立刻強占其父的寵妃宣華陳氏。唐太宗則強占其弟齊王李元吉的王妃楊氏,後被唐太宗收入後宮;

 

       隋煬帝做過的事,除了開運河外,唐太宗多半也做了。可以說,正是這個讓大隋勞民傷財的大運河工程為唐帝國在世界上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人的根本區別在於,李世民比楊廣會爭取民心!隋煬帝自恃其才,隨心所欲,既沒有把大臣們放在眼裏,更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上。李世民上任之初,就意識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接著又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政治主張,因為明白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一再節製徭役、安撫民心,廣施善舉、籠絡人心,禮遇大臣、固其忠心,從而形成了內有忠臣傾心輔佐,外有順民安居樂業的“貞觀之治”。

 

 

 

       隋煬帝楊廣之所以江山不保,成為亡國之君。就是因為他做事沒有按步就班,而是太急於求成了。隋煬帝的幾個大方略政策從長遠來看,都是利在千秋的英明決策。但他恨不得在有生之年把天下所有事都做完,為此不顧當時的國力民情,征集了大量民夫夜以繼日的勞作。雖然工程如期完工了,但因此而不幸斃亡的民夫成千上萬,搞得天下民怨沸騰。如此“急政”,天下豈有不亡之理?

 

       總體來看,隋煬帝算不上是千古明君,卻也並不是千古暴君,更不是很多人想象中一無是處的人渣。準確地說,楊廣應該算是英主和昏君的雜糅體,這在曆代帝王中是相當少見地。他英明過,也糊塗過;上進過,也墮落過;獲得過驕人的成就,也慘敗過;曾經使萬國來朝,讓中原百姓揚眉吐氣,卻也曾令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

       成與敗,得與失,善與惡,千古流芳與遺臭萬年,往往不過是一念之差,運氣因素也不除外。曆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然而失敗者也應有一席之地。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