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為了畢業設計,頭一回去了廣州。學生時代囊中羞澀,吃頓像樣的早餐已屬奢望。走街串巷時,遠遠望見熱氣騰騰的粥攤,頓時心生歡喜。湊近一看,木牌上寫著幾款粥:皮蛋瘦肉、豬肝、魚粥……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魚粥?一聽這名字,童年畫麵便撲麵而來:舅舅為小貓煮的小魚稀飯,熱氣蒸騰,腥味頂風十裏。那時貓嫌,人也嫌。眼下肚子空得貼了背,隻敢點最“保險”的皮蛋瘦肉粥。
那一碗下肚,竟出乎意料地順口,濃稠香滑,遠勝食堂的“米水湯”。可惜皮蛋,瘦肉多半隻是點綴,真正撈著,猶如中獎。
其餘幾款粥仍讓人心生怯意,尤其魚粥,光是瞥一眼,便想退後半步。
後來工作緣故,頻繁往返深圳與香港,再次與粥“狹路相逢”。深圳旅館的自助早餐,粥類一字排開,手中不自覺又端起皮蛋瘦肉粥。旁邊同事笑道:“不試試艇仔粥?你們那兒沒有這味吧。”
望了望那鍋粥,魚味撲鼻,連熱氣都裹著腥氣,隻能陪笑搖頭,暗自想:命是自己的,還是穩妥些好。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香港一個清晨。當地同事帶去碼頭邊的小攤,那是漁船啟程前的清晨時光,天色微亮,海風微涼。攤上隻賣艇仔粥,別無選擇。饑腸轆轆,隻能坐下——或說幾近蹲地,那凳子矮得幾乎貼地,心裏直打鼓……:今晨隻怕要硬著頭皮對付“貓粥”了。
誰知粥一上桌,竟清香撲鼻,毫無腥味。舀一勺入口,層次分明,溫潤綿長,不禁問同事:“這怎麽會不腥?”。同事笑言:“這才是真正的艇仔粥。‘艇仔’就是漁家子,這碼頭的料,新鮮得很,自然不腥。”
那一刻才懂,粥不腥,不隻因魚鮮水淨,更因人勤心誠。
從此再未抗拒廣式粥。閑暇時,也會在家嚐試熬煮。雖仍偏愛皮蛋瘦肉粥,但略加改良,以麥片代米,簡單易煮,滋味亦佳。熱粥入口,熱氣撲麵,記憶便悄然浮現:那碗碼頭邊的艇仔粥,那晨光、那海風,一切清淺而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