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俠士

自娛自樂,隨心所想
正文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2021-02-13 18:37:52) 下一個

這句話,指導了曆代不少中醫愛好者,包括醫學家。但是,黃帝內經太素中對於這句話是這麽記載的: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行,獨壽不彰。這個很好理解,意思是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沒有了陽氣,生命的火光就會暗淡。主流醫學中,秉承了王冰的素問,大多認為陽氣是關乎人的陽壽的,為了延年益壽需要補陽,顯然,這個與太素的記載幾乎是矛盾的:如同油燈,你讓他亮的持久,不需要,也不應該讓燈燃燒的太亮,太費油的燈很快就會油盡燈滅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病怏怏的人居然活了8,9十歲,一些看似健壯如牛的運動員才活了5,6十歲就掛了。這提示我們,生命的火花不需要燃燒的太旺盛。

今天,我們能夠讀到的黃帝內經太素,都是源於日本仁和寺的絹抄本,上世紀初(抑或更早,但不超過200年)蕭延平花了20多年的時間根據幾經輾轉抄本與宋本素問、靈樞,針灸甲乙經進行了比對,本世紀初北京中醫藥大學李雲又進一步利用影印仁和寺太素經進行了再次校對,更正了蕭延平由於利用抄本不良導致的一些錯誤,補充了蕭抄本所遺失的幾卷內容。

仁和素黃帝內經太素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一個典型是在王冰本中記載的“太陽主開,陽明主闔,少陽主樞,太陰主開,少陰主樞,厥陰主闔”,太素中是“太陽主關,陽明主闔,少陽主樞,太陰主關,少陰主樞,厥陰主闔“,1000多年來,不少一家根據王冰的主開信口開河引經據典吹了不少牛。下麵節略江蘇名中醫徐湘亭先生的一段論述:

1 . 從文 字意義推考 , 楊上善所 釋關 固樞 三 者是 有根據 的 。 《 說文》 : “ 關 , 以木 橫持門戶 也 。 ” 故 《 玉篇 》 即謂 “ 關 ,(戶冋)也 。 ” 《 正甜 》 即謂 “ 關 , 門牡也 。 ” 後人 稱 關 為 關 係或關 閉 , 乃是 引伸之義 。 闔 字 《 爾雅 》 謂之扉 , 《 說 文》 : “ 闔 , 門扇 也 。 ” 後 人稱闔為 閉闔 , 亦是 引伸 之義 。 樞字 為戶樞 , 各書均 同 , 後 人稱 樞 為 樞紐或樞機 , 亦是 引 伸之義 。 楊上 善的門有 三義 , 乃依據 字書原意 , 以 喻三 陽三 陰各具特 性 , 這 和王冰注釋 截然不 同的 。 2 . 從各篇旁 證核 對 , 可 以證 明關 字的正確 性 。 《 靈樞 · 根 結 》 篇 與 《 素 問 · 陰 陽 離 合 論 》 , 同樣載有 “ 太 陽為 開 , 陽 明 為 闔 , 少 陽為樞 , 太陰為開 , 厥 陰為 闔 , 少 陰為 樞” 六 句 。 然而 從 《 根 結 》 上 下文 詞對照 , 即可發現 它的破綻 , 是掩蓋不 了 的 。 《 根 結 》 上 文既有 “ 折關 、 敗 樞 、 開 闔而走 。 ” 下文 接說 : “ 故 開 折則 肉節 讀 ( 《 太 素 》 作贖 ) 而暴病起 矣 。 ” 又 說 : “ 故開折則倉凜 無所 輸 , 隔洞 。 ” 這 二 個 “ 開折 ” , 和上文 “ 折關 ” , 是 相互抵觸 的 。 故蕭 延平 即據 以反駁 。 再從文字句法而說 , 開 與折 皆為 動詞 , 但詞 性不 同 , 雲 開 即不能 雲折 , 雲折 即不能 雲 開 。 二個 動詞 , 除非 詞性相 同的 , 可 以連在 一起 , 例 如攀 折 花木 , 開 放 水 閘之 類 , 在 動詞下麵 , 必有 一個名詞 , 然後 才成 句 子 。 倘使 隻有動 詞 , 沒 有名詞 , 究竟指 的什麽 呢? 所 以這 一 “ 開折 ” 肯定是錯誤 的 。 如按 照 《 太素 》 作 “ 折關 ” , 那就 通了 。 關 為門牡 , 故 可雲折 。 至 於 “ 折關 ” 和 “ 敗樞 ” 、 “ 開 闔 ” 是同一句法 , 屬於動賓短語 。 按楊上 善注 : “ 太 陽主骨氣為關 , 故骨氣折 , 肉節 內敗 , 肉節 內 敗 , 故暴病 起 。 ” “ 太 陰主水 穀 , 以 資身肉 , 太 陰脈 氣關折 , 則水穀無 由得 行 , 故 日 倉 無輸 也 。 以 無所 輸 , 脆氣 虛弱 , 洞拽無禁 , 故氣不 足 而生病也 。 ” 這樣與上文所說的折關就符合 ( 總0 6 9 ) · 5 . 了 。 又有一 例證 , 《 素問 · 皮 部論》 : “ 太 陽之 陽 , 名 日 關 樞 。 ” 《 太素》 、 《 甲 乙 經 》 皆 同 。 又說 : “ 太 陰之 陰 , 名 曰 關蟄 。 ” 《 太 素 》 作關 樞 , 《 甲 乙經 》 作關 執 。 三 者雖有小異 , 但 總 以關名 之 。 張誌聰 《 素 問集注 》 : “ 夫 內為 陰 , 外為 陽 也 。 《 營衛 》 篇 曰 : 太 陰主內 , 太 陽主 外 , 樞 轉外出之陽 , 而太 陽關 之 , 故名關 樞 。 陰藏 動蟄之氣 , 而 太陰關之 , 故名關蟄 。 ” 這 一注釋 , 他是承 認太 陽和太 陰為關的 , 與前篇 所 注 《 陰陽 離合 論 》 是 背道而 馳 。 因為他 沿襲 王 冰之 說 , 不 敢反 駁 , 所以兩 處即不 一致 。 然 而我們 以 《 皮 部論 》 的 “ 關樞 ” 、 “ 關蟄 ” , 即可 證 明太 陽 、 太 陰應 當稱關 , 而不 能稱開 了 。 再進 一步研 究 , 太 陽與太 陰為什麽稱 它為 關 呢? 由於太 陽 經絡分布 於背脊兩側 , 為諸 陽 的關 鍵 , 故 《 熱 論 》 曾說 : “ 巨 陽者 , 諸 陽之 屬也 。 ” 百病之生 , 必始 於皮 毛 , 而後漸入 經 絡 , 以 至藏府 , 《 皮 部 論 》 早 已說明其理 。 張 仲景 《 傷寒 論 》 以太陽病冠 於六經 之首 , 其意 亦 同 。 故太 陽 傳經之邪 , 由太 陽而 陽明 , 而少 陽 , 所 以太 陽為三 陽之關 。 如果太 陽 膝 理 開 泄 , 風寒入其 藩籬 , 為寒為 熱 , 不 可窮極 。 此 與 《 經脈根 結 》 篇所 謂 “ 關 折則 肉節 鄉賣而暴疾 起矣 ” , 如 同一 轍 。 太 陰之脈 , 布 胃中而入 於 腹 , 為諸 陰 的關鍵 , 因脾 主為 胃行 其津 液 , 上 輸 於 各藏府 , 凡 陰邪的傳變 , 由太陰而少 陰 , 而 厥 陰 , 所 以太 陰為三 陰之關 。 如果脾 藏運化 失 職 , 水濕 溢於肌表則 為腫脹 ; 滲於腸 胃則為 腹 滿 下利; 升降不 通 , 則為胸痞梗 阻 。 故太 陰 具有禁固升發兩種作用 , 如戶扁 然 , 能啟能閉 , 倘 開而不 閉 , 則為洞泄 。 此 與 《 經脈根 結 》 篇 所 謂 “ 關折 則倉凜無所輸 , 隔 洞 ” , 意思一致 。 後 人拘 泥 於 《 素問 》 太 陽為開 , 認 為 太 陽 之 邪 , 必須發 汗而解 。 太 陰 為開 , 認 為 太 陰腹 滿 , 必須 通府 泄濁 。 未始不合 於理 。 不過這是 從 治病的一 端而 言 , 而未 明太陽有護衛 陽氣的 功能 , 太陰有藏寒 當溫之戒 , 二者均應有禁固 之權 也 (本文原載於江蘇中醫雜誌1983年第2期)。徐湘亭先生大約在1985年左右去世,時年82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