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人生

分享我跑步的故事和心得,希望能和跑步愛好者廣泛地交流。跑負分割,傳正能量!
正文

卡爾加裏馬拉鬆----10分配速的拉拉隊

(2024-06-01 11:56:10) 下一個

Memorial day 長周末,正趕上領導Tina的生日。她決定用跑慶祝,要跑遠在加拿大的卡爾加裏馬拉鬆。為什麽選這裏?無非是可以順便打卡風光優美奇異的Banff國家公園。

因為沒有額外請假,所以逛Banff 隻有在比賽前一天進行。這一天我們匆匆領略了加拿大的奇山異峰,它們都是遠古造山運動和冰山活動的產物。

 

大學裏學過,冰川峽穀和河流峽穀的區別是前者是U形的,而後者是V形的。可不是,在Banff看到的山坡多是下麵這樣由陡變緩的。

在山間浪了一天,回家早早睡下。明天還要早起跑馬拉鬆。現下已經是初夏時節。東北長大的我來前就知道卡爾加裏的天會很長。這裏晚上十點天還沒黑,早上五點已經蒙蒙亮。倒是對早起有幫助。

比賽日的天氣預報是30多度到50多度,10%降水概率。看上去有點冷。不過隻要不下雨就算比較理想。做拉拉隊的我計劃跟跑一段,但是跑多長並沒確定。

起跑是按bib 顏色分區。Tina 的綠色區要比首發的晚幾分鍾。

Tina 出發後我在人行道上跟跑。賽道的前幾英裏拐來拐去很複雜。我實在懶著看地圖安排加油點,索性一直跟著,以10分左右的配速做觀眾。甩兩個數學名詞:別人的加油點是離散的,我的是連續的。

路上見到許多有趣的人和事。

還有至理名言:“忍痛一時,翠花不朽”。

到了16公裏時,接下來的賽道相對簡單,就是跑出去再跑回來。看到路對麵的裏程標識是36公裏,我告訴Tina,折返點大概在26公裏處,也就是還有10公裏。這時開始下雨了,我把Tina早時脫下給我的Patagonia皮膚衣再交給她穿上,防止失溫。皮膚衣是給跑者的。我作為啦啦隊,配備的是羽絨服。這時我讓Tina先跑,自己停下來也穿上羽絨服。

穿上羽絨服,再想追Tina時卻感到肚子疼,隻能停下來找廁所。這一找就是很久,因為加拿大街頭的商家要麽關門,要麽借口沒廁所把我打法走。我隻好往下一個補給站挪動。雨越下越大。我心中擔憂Tina,怕她失溫。她穿的皮膚衣並不擋雨。而我的背包裏有件雨衣。我想追上她把雨衣給她,可是現在卻急著找廁所,大有自身難保之感。

終於到了補給站。移動廁所前有幾個跑者在排隊。一個女生抱怨連天:“早知道是這鬼天氣,我才不報名呢。”她排了一會兒就冷的受不了,怕冷大過了內急,接著去跑了。換個境況我肯定對她深表同情,但當內急難忍,我隻是高興少了個人搶移動廁所。輪到我時,想速戰速決,但凍僵的雙手卻快不起來。

再次跑起來時,雨已經很大了,還夾著小冰雹。作為啦啦隊,我此前都是一直低調地盡量在人行道上跑。這時擔心Tina,怕她頂風冒雨,跑不動了會失溫,也就顧不得太多了,直接在賽道上飛奔,超過一個又一個的跑者,不再多想是否搶了他們的賽道,也不再在意觀眾會不會誤以為我是參賽者。身上羽絨服吸水變重,再加上頂風,我使盡全力也隻是勉強跑了略快於7分的配速。經過一個個的裏程標識,20, 21, 22 ... 迎麵依次跑過越來越慢的已經折返的官兔:3:05, 3:10, 3:15 ... 快到26公裏時,看到了4:30的官兔。這時前麵折返點已經在望,視野內的跑者寥寥無幾,怎麽還不見Tina?難道她進了Medical tent?正在心急的時候,一個嬌小的身影向我招手。我看過去,藍色的皮膚衣濕透後顏色變深,但那身形容顏都是熟悉親切的。

跟著Tina折返後,頂風變成了順風,感覺好跑多了。我們小敘了一下“分別”的這一段。原來她啥事沒有,還在擔心我,怕我出了問題。但想到折返後就會見到我,就繼續跑了。聽上去好像如果不折返,她就賽也不比了,去救我。這小小的身軀,卻總想擔負兩個人的問題,真是讓我無語了。但知道她沒事,我還是大感欣慰。

經過前麵幾英裏的狂奔追逐後,我也是強弩之末了,感覺跑著Tina的配速也沒覺得很輕鬆。

返程上雨越來越小,直到停止。最後的幾英裏甚至天開始放晴,但太陽大多數時候還是躲在雲層後,隻是偶爾露個臉。Tina基本保持了配速,開始超人。我們數著超的人數,快到終點時竟然有四十好幾。

最後衝線時,我撤離了賽道,從圍欄外跑到終點,隻來得及錄下麵一段。

最後完賽時間4:33。離PR差挺遠。但是考慮到賽道的難度(起伏不小,也有點海拔),天氣等因素,還是很滿意的。

她的這個訓練周期狀態一般,許多LR都沒有跑完,周裏程也隻有30多。她能順利完賽有很多的啟示。總結如下:

1. 無論是周裏程,還是LR長度,與其算距離,不如算時間。LR最長3小時,能跑多遠跑多遠,而不是一定要完成20英裏,甚至18英裏都不是必須。

2. LR可以跑的很輕鬆。可以跑跑走走。把LR跑的太快太累有害無益。

3. LR跑的又快又長不要高興,很有可能是過早Peek,把比賽的狀態用在LR上了,比賽時就沒狀態了。我見過太多"Workout warrior",訓練時很猛,但比賽成績不理想。

4. 跟上麵一個道理,不要為LR跑不好而灰心。

5. 不管是LR,還是Speedwork,能完成就完成。不能完成不要強撐。

6. 完賽一個馬拉鬆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周裏程,而是要跑適合自己能力的裏程。我在Strava上見過很多每周的裏程很高,很穩的,比賽成績往往並不理想。

7. 馬拉鬆訓練,或者更廣地說,長跑訓練,“苦練”往往效果不好。訓練負荷一定要和能力匹配。否則事倍功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