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人生

分享我跑步的故事和心得,希望能和跑步愛好者廣泛地交流。跑負分割,傳正能量!
正文

超馬探索中新的收獲和

(2024-06-15 10:24:10) 下一個

“負鼠”後一周,我和Tina去卡爾加裏,陪她跑了一個馬拉鬆。

卡爾加裏回來,“負鼠”的失敗記憶猶新。我急切地想再做嚐試,以圖在超馬能量補給上有所突破。我報了一個一周後的本地超馬。然而達拉斯地區頻頻降雨,比賽因為賽道過於泥濘而推遲。

其實比賽隻是讓超馬嚐試更有趣。沒有比賽也還是可以進行嚐試。隻要跑的足夠長就行了,怎麽跑,和誰跑都不重要。所以在原定比賽的那天,我來到了跑步聖地白石湖。在這裏,雖然不是跑比賽,跑步的氛圍也沒差太多。繞湖一圈是9英裏。我計劃跑5圈。

過去的多次嚐試,我都沒有及時做紀錄,過後許多細節都忘了,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數據。所以這次我決定帶著手機,隨時紀錄。我的計劃是大約每小時吃2個膠(每個100卡),3到4個Salt stick fast chew(每個100mg鈉)。除了送服膠和fast chew,不渴不喝水。

那天的天氣比較悶熱,好在是陰天。

頭三圈基本保持7分多一點的配速。感覺還好。但吃fast chew時會有“燒心”的感覺。第三圈的後半程感覺體力下降,但還能大致保持速度。第四圈時體力嚴重下降,開始大幅掉速。這時心率很高,估計是脫水嚴重。我開始加快吃fast chew和喝水。最後第4圈的最後1.5英裏開始走路,想著休息一下,補充些水和電解質,可以恢複體力繼續完成第5圈。但是第4圈完成之後,Hip flexor疼的厲害,決定放棄第5圈。

因為第4圈體力不支,所以這次嚐試不能算成功。失敗的原因我分析是電解質補充不足,導致脫水。

這裏解釋一下為什麽電解質不足會導致脫水。人的體液裏,水和電解質總是緊密相連的。電解質少了水往往也相應減少。這時不能光靠喝水來緩解脫水,因為那樣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喝的水會很快排出去,並且造成更多的電解質流失,加重脫水;另一個是作為脫水的應激反應之一,抗利尿激素活動增加,抑製排尿,這就會導致低血鈉。後者比前者更嚴重。

所以電解質流失會導致脫水,而且必須同時補充電解質和水。

這次的心得就是補充更多的電解質。前麵我說Fast chew對胃的刺激比鹽要輕微,但是這次感覺吃多了還是有些刺激。因此我想到了應該嚐試以液體的形式補充電解質。

說到液體電解質,我想起我那個唯一完成了的墨西哥百英裏,用的就是Tailwind能量飲料。現在想來那次成功並非也許真的是得力於Tailwind。於是我決定下一次的嚐試將使用Tailwind。

雖然我迫切地想開始下一次嚐試,但現在還有一個新問題,就是Hip Flexor疼。我以前曾經Hip Flexor受傷,養了兩個月才好。其實早在準備峽穀耐力賽時,我就感到舊傷有複發之勢。大概是為了練燃脂而跑了太多LR(長距離拉練)。每次LR最後幾英裏會感到跨間疼痛,並且日趨嚴重。“負鼠”時已經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跑步多年以來,傷痛對我來說司空見慣。所謂的舊傷複發也並不是就不能跑了,隻是跑多了會疼,而且如果聽之任之,繼續像以前一樣跑很可能會加重。那樣6月去給鄧國敏做西部一百的兔子可能會成問題,8月的東部一百更是怕不能完賽。

為了能完成西部一百的私兔任務,為了東部一百能完賽,我別無他法,隻能養傷。但超馬的摸索也不能停。能量補給難題不解決,西部私兔尚且不妨,因為隻需跑20英裏。東部一百卻還是無法完成。養傷就不能LR,嚐試能量補給就必須LR。怎麽辦怎麽辦?

我想到了答案。其實答案很簡單,簡單的有點無聊:就是交叉訓練。

交叉訓練一直是我應付跑步傷痛的法寶。LR也可以部分用交叉訓練代替。超馬的嚐試隻是把通常的LR加長而已,同樣可以大部分用交叉訓練代替,時間更長一些就可以了。

所以白石湖36英裏後一周的周六,我就在健身房進行了超長交叉訓練。計劃是一小時騎車,一小時橢圓機,兩小時樓梯機,最後一小時跑步機。每小時喝500毫升tailwind,含200卡能量和620毫克鈉(檸檬酸鈉)。最後一小時跑步因為hip flexor 有感覺而減短為40分鍾。

這次訓練之後感覺很好。最後跑步時8分配速感覺很輕鬆,一點沒有配備的跡象。表明沒有脫水,說明電解質補充是夠的。中間我還感到口渴而喝了點水。這說明電解質可能還補的有點過。不過似乎沒什麽問題。

當天食欲很好。但下午感覺有點不適。這種感覺我在攝入了過多檸檬酸鈉後常有。這也是以前我否定了檸檬酸鈉的原因。雖然近5小時的訓練沒有問題,我還是擔心如果時間更長會是個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又想到了食鹽。這時我想起,這也是以前我去買隻含食鹽,不含檸檬酸鈉的電解質膠囊的原因。真是轉了一圈,又是故地重遊。但也不完全是,因為以前嚐試的是膠囊,而不是食鹽溶液。

其實要說食鹽溶液,我也是嚐試過的。那是墨西哥百英裏那次。我帶來tailwind和自製的能量粉。而自製能量粉又有兩種,一種是無味的麥芽糊精加鹽,一種是麥芽糊精加果糖。

為什麽加鹽的就不加果糖呢?這是因為我不喜歡又甜又鹹的味道。所以當時的想法是要麽鹹,要麽甜。這個偏好是因為東北的食品就是這樣。蛋糕,雪糕,糖果,掛漿土豆是甜的。炒菜,茄子燉豆角,酸菜燉粉條是鹹的。上大學後才嚐到了南方(東三省以南方又甜又鹹的口味,什麽菜裏都是放糖的。很是吃不慣。

可是墨西哥的嚐試並不成功。放鹽的飲料味道很差。所以那次嚐試之後就放棄了食鹽溶液。

現在又回到食鹽溶液,並不是原地打轉。這次我加了果糖。一代粉末裏有200卡的能量和700mg的鈉,其中大約500mg來自食鹽,200mg來自檸檬酸鈉。

於是周日,也就是近5小時超長交叉訓練的第二天,我就再次來到健身房。這次計劃是4小時。安排跟前一天差不多,隻是少了一小時的樓梯機。

這次爬樓梯的時候感覺很餓,就到健身房隔壁的Aldi 買了印度餅吃。回來後算了一下,大概吃了240卡。

這次回來感覺還好。沒有了昨天喝太多檸檬酸鈉的不適感,但是卻有另一種不適。不知道是卡路裏吃的太多,還是鈉攝入的太多。但感覺很輕微,喝了很多水之後就好了。這說明鈉攝入確實有點多。

周日的實驗接近成功。但還是差那麽一點點。所以我又在籌劃下一次。

下一次我決定要加略少的鈉。周日的嚐試我是把檸檬酸鈉和食鹽的兩種膠囊拆開放進我的能量粉。下一次我決定用散裝的電解質。散裝檸檬酸鈉早就有了。食鹽不用說廚房就有。還差檸檬酸鉀。我在亞馬遜上買了一大袋,估計夠我用一輩子。

轉眼又是周五。各種成分湊齊了,我開始配置粉末。這時才發現我廚房的秤精度是一克,這樣誤差會很大。買更精密的秤已經來不及。我隻好粗略稱了一下,目標是每袋粉末裏200卡能量,600毫克鈉加上90毫克鉀。但實際有多少鈉多少鉀隻有天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周日到了,我再次前往健身房。這次計劃是4.5小時的交叉訓練。我將在每小時攝入一袋我自己配置的電解質粉末。

整個訓練過程中,我感覺狀態很好。沒有出現過去經常出現的不適感。食量也適中,沒有吃太多也沒有吃太少。我注意讓自己保持水分充足,不過量也不缺乏。

4.5小時的訓練結束後,我感到非常滿足。這次嚐試非常成功。我終於找到了適合我能量補給的方法,而且已經成功驗證了兩次。這對於我即將麵臨的西部私兔和東部一百的挑戰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經曆了一番波折和試錯,但最終的成功讓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也為自己找到了適合的解決方案。我期待著未來的挑戰和超越,因為我知道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

而在這一路上,Tina一直陪伴著我,支持著我。她的陪伴讓這一切變得更加有意義和美好。我們一起經曆了挑戰和成功,攜手走過了這段旅程,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我深深感激她的支持和鼓勵,也感謝她在我生命中的存在和陪伴。

現在,我已經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繼續前行,不斷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和夢想。這個旅程將會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我相信自己定能勇往直前,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