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一角
電視劇《裝台》一集集地看著,相關的話題在談論著,順子,八叔,鐵扣,陝西普通話,陝西小吃,……
"高高地仰起我的臉,不懂就問問蒼天……",聽著孫浩的歌,跟著順子的三輪車,我又回西安。鍾樓,南大街,城中村,許久未聞的鄉音,就連路旁的那些榕樹,都是那麽地熟悉和親切。對西安的思念從心底慢慢升起。
我出生在江蘇,上學前到西安,在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離開西安也己二十多年。
我想念西安的什麽?我說不清。
西安有的是名勝古跡。華清池,兵馬俑,上大學時去過,大雁塔,小雁塔就在家附近。南門的城牆,回去偶爾也到上麵走走......
西安有的是美味小吃。羊肉泡饃,酸湯水餃,涼皮,肉夾饃......, 不怕吃不飽,隻怕吃不了。
西安有寫《廢都》的賈平凹,寫《白鹿原》的陳忠實,寫《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路遙……
小時候住在部隊大院,父輩們講的都是南腔北調的普通話。上了中學,才常聽到陝西話。同學之間都講普通話,所以我隻會醋溜幾句陝西話。
南方人到北方,天氣幹燥寒冷能適應。不習慣的是沒有足夠的大米。七十年代物質匱乏,除了定量的白麵大米,每人每月都有固定的粗糧——玉米麵和高粱米。那時沒有如今的粗糧細做,飯在嘴裏,嚼了又嚼,就是咽不下去。為了讓家人多吃點大米,我爸爸經常用麵換大米,有時和進城賣米的農民換,就像郭達小品"換大米"那樣。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多換些,騎著自行車馱袋麵去附近的農村換,來回就是大半天,我現在還記得有一種大米叫做桂花球。
小學的小平房不見了,鳥槍換炮變成了高樓大廈,班主任年年一樣的評語又在耳邊起,"粗心大意,愛做小動作";中學煥燃一新,校牌依舊,我最喜歡的英語老師,滿腹經倫卻又懷才不遇,現在也該年近九十了,走過千百回的塵土飛場的小路不見了蹤影;大學校園裏教室宿舍仍在,那些曾經朝夕相處的身影浮現在眼前,你們現在在哪?你們都好嗎?校園邊那排小飯店,是否還有當年我常去的那幾家?
同學再聚,在花白的頭發裏,在變形走樣的身材上,在老花鏡後閃爍的眼晴裏,尋找著頑皮少年的清秀身影,追憶著遠去的青春歲月。
東大街的騾馬市,西大街的城隍廟,南大街的書院門......這些地方,不知道去過多少次了,每次回去還是要去看看走走。必不可少的回民街,從街頭到街尾,賈三家的灌湯包子,老孫家的泡饃,胡辣湯,甑糕…… 一路吃下去,聽一聽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看一看熙熙攘攘南來北往的人群,摸一摸包裝得紅紅綠綠的土特產,一解鄉愁。
西門城牆根邊“怒吼”的秦腔聽起那樣高亢嘹亮,褲帶麵不再嫌寬,小麵盆一樣的碗不再覺得太大。唱就放開嗓子,吃就吃個痛快,蹲著吃飯又有何妨呢?
我想念著和西安有關的點點滴滴,一草一木,和在那裏生活的人們。
“一眨眼,青春不在,我模糊雙眼....... ”,幾十年過去了,青春不在,東奔西走,仍然聽不懂秦腔,仍然隻會醋溜陝西話,可是對西安的思念和愛卻從未改變。
長相思,在長安。
和你一樣的感覺。
物非物,人非人。記憶無法抹去,思念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