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氏物語

記錄瞬間,感悟人生。說說過往,聊聊現在。說故事,聽心聲。
正文

大院裏的小星星

(2020-07-29 21:52:41) 下一個

 

 

紅磚牆圍起來的部隊大院,雖有哨兵把守,卻並不總是讓人感覺安全。

上學之前,三四歲吧,雖然年齡小,但是記憶中會有驚恐的時候。 特別是每周三晚上,大院裏統一在燈光球場放映電影時。那時的部隊,為了豐富文化生活,春夏秋傍晚,每周都會放一部片子,一般還都是挺好看的。所以每到周三吃過晚飯,家家戶戶都會搬著小板凳,早早地到球場占地方,都想找到位置適中的C位,看起電影來,最舒適。《林海雪原》,《朝陽溝》, 《紅燈記》,《抓壯丁》,《畫皮》......雖然小,有的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是我很喜歡;記得最喜歡看的是《霓虹燈下的哨兵》,看了好多遍都還要看。裏麵有很漂亮的花花世界大上海,還有就是好奇裏麵的男主角童阿男,在參軍入伍前,那頭發怎麽會一根根都拱起來,硬硬亮亮地往後麵背著卻不塌下來——頭發不是軟的嗎?

雖說是都在部隊大院,實際上是分成了軍人和工人兩個群體。軍人研製出的無線電設備, 都需要工廠的工人加工製作出來。工作上分工合作,又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裏,軍人和工人卻不動聲色地渭涇分明。或許是因為文化背景,工資分配和技術等級諸方麵都存在差距,軍人在經濟狀況上會好一些。然而當兩個群體發生衝突時,工人一方往往是一幫人上來,圍著孤立的軍人指指點點。而遭此境況的軍人都遵守部隊紀律而保持沉默。由於考慮到軍民關係,軍人需忍氣吞聲。因此,在社會地位方麵,似乎是軍民倒掛。

 

平時不湊到一起,倒也罷了;而每周三的電影之夜,幾乎全大院的人都會聚到一起。 人聲起伏, 熙熙攘攘。原本是該搖著蒲扇驅蚊,喝著白色大瓷缸泡的茉莉花茶,磕著瓜子看電影,度過每周中最悠閑的一個晚上,卻往往會被乍起的武鬥攪了清淨。那是無產階級至上的時代。即使部隊主要是依靠軍人鑽研科技,來進行軍事建設,然而卻是要在無產階級工人老大哥的監督下執行。在沒有約束的機製中,個人恩怨極易在大眾聚集時發酵甚至爆發。一般情況下,在場的軍人一方都不吭聲,但是罵得過分時,軍人家屬就會衝出來對陣;雙方嗆起來時——東風吹, 戰鼓擂,這TM的時代,都是老百姓,誰怕誰!

嗆急了, 還動手,石頭來回地飛。後來有經驗了,就會在看電影的時候撐把傘或者腦袋上頂個盆兒,抵禦階級敵人隨時有可能暗中射來的黑槍子兒

有一次, 幾個工人師傅突然站起來,粗聲大嗓地喊著軍人王**的名字:**是個窩囊廢!就是當眾剪了他jiba, TM連個屁都不敢放!” 我還沒聽懂他們喊的是要剪了王叔叔的啥,的一聲,王叔叔的妻子李阿姨, 從人群中竄站起來,手握一把明晃晃的利剪, 滿麵漲紅,大喊誰在那裏放屁!老娘我今天先剪了誰的jiba ” 霎時現場一片靜默,緊接著又騷動起來。眼見剪尖兒就要觸到一人身上,挑事兒的工人撒丫子就跑;周圍幾個軍人家屬趕緊紛紛上前圍按住那握刀的手臂。 一場即將發生的流血事件,震懾住所有的人。那個晚上,電影看的難得的肅靜。

王叔叔和李阿姨在我家隔壁樓門裏住。平日,王叔叔彬彬有禮,李阿姨輕聲細語, 對人都是極和善的;對我是尤其的好,時不常會捏捏我的小臉蛋,手裏瞬間變出個超級好吃的大白兔奶糖。今晚突然這樣勇武,我被驚得在旁邊發懵,一直回不過味兒來。為何一向和藹的李阿姨突然變得這樣憤怒?是被那王叔叔要被剪掉的地方惹惱的嗎?那究竟是一個什麽所在? 三四歲的我,想破頭也沒想明白;不過三年級下學期讀了《紅樓夢》,在第二十六回,浪蕩公子薛蟠行的花酒令裏,看到了這兩個字的原形。我終於明白了工人師傅口裏嚷嚷著要剪的是什麽部位, 也終於理解李阿姨為何那麽氣憤!那物件兒是不能隨便剪的。現在想來,李阿姨一定是眼見平時丈夫常被欺負而不爭,早就憋得難受;今晚,又當眾蒙這樣的羞辱,她實在無法按捺心中的憤怒!欺人太甚!兔子急了還蹬死鷹呢。

 

這激烈事件, 驚到領導層,後來做了處理。李阿姨一戰成名,從此看電影變得清淨很多。隻是因為這女人爆了粗口,被人盯上,後來又經曆過幾次全院知名的別的形式驚心動魄的對戰,直到那個全民瘋狂武鬥和知體倒掛的時代, 在全國範圍內陸續結束,王叔叔一家也早早專業轉業離開了部隊,生活才平靜下來。而我經曆那次電影場驚魂之後,雖然害怕,但到底還是記掛著要研究童阿男那別致的發型,電影總是要看;隻是會搬著小板凳, 搗著小短腿,獨自一人坐到電影幕布的另一邊。這樣看,所有畫麵都是反的, 然而負負得正, 整個電影看下來, 一點不影響情節。更重要的是,周圍沒有坐人,不用擔心子彈在頭上飛,心裏感覺很踏實;媽媽叫我幾次坐回去,沒叫動, 反正就在對麵, 隻隔一塊高高懸起的布,視線都看得到,也就由著我去。三四歲的小姑娘,遠離眾人,孤獨一個,卻倍覺安全。那一時刻,心裏強大到超越了那個年齡。這種內心感知到的孤獨使人強大,也一直伴著小姑娘長大成年, 直至今天。

 

大院裏年齡相仿的男孩兒女孩兒,從小在一起玩兒打仗遊戲。上了學,又都列隊同行。雖是插在不同的班級,但是朝夕相處,都相互熟悉。即使四年級下學期我轉到縣小學,不再一起上下學,但是都住在大院裏,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其中有兩個小男生,一個高挑,劍眉星眸,叫小克;一個瘦削,娃娃臉,見了女孩子就臉紅,叫小軍。

小克長得玉樹臨風,像電影裏的男主角,每次見到,都是一臉酷酷。 我很喜歡看他的眉眼;美中不足,他的成績總是班裏後麵幾名,這對於從大院裏出來的孩子來說,很罕見。

記得從前很小的時候,小克的媽媽經常到家裏來和老媽聊家常。 我在一旁坐,讀著識字卡片,耳朵卻支愣著,東一句西一句的,也聽了個大概。似乎是小克父母之間出了什麽問題,小克媽媽有時候說著說著會忍不住哭。那時全國都在文化革命的狂熱中,部隊裏也要求選擇左右派站隊。依稀記得當時我老爸沒選,最後被定了個中間派。小克的爸爸和媽媽似乎被分成了不同的派。一家人,為啥不是一個派呢? 小小的我搞不懂。但是,這不同的派,會不會就影響了小克的性格?記得,沒上學時,每天一起在大院的水泥台子上打乒乓球,小克還有說有笑;上了學,漸漸地,小克臉上就失去笑容, 見了麵都懶得抬眼皮,成績更是毫無起色。他很好看,我挺想和他在一起玩兒;但或許是成績不好吧,他慢慢變得不合群。過了兩三年,再見麵時就頭一別,麵無表情地飄過。我也沒得罪他呀!主動找著說話幾次,都是冷冷瞥過來的眼神,好像很嫌棄的樣子。後來還有意無意在他可能出現的地方晃,想問問為什麽突然就不理我了。終於有一天又碰上了,還沒開口,小克劍眉豎起,衝我怒吼離我遠點兒!” 

我自然是委屈,隻是想著我們還能像小時候一樣,幾個人每天在一起打乒乓,逮螞蚱,幹嘛這麽凶!

小克的父母最終還是沒能走成一個派係,後來離了婚。那時候,離婚是件很丟臉的事, 也會淪為全大院的談資。小克變得越發的沉默, 不再和我們這些一起長大的小朋友玩兒了。 除了小軍。

小軍是個靦腆內向的男孩子,和小克一樣,爸媽都是軍人,很斯文的家庭。因為排行老三, 家裏人都叫他三三。可是別的人不能叫, 一叫就跟人急。記得那時還沒上學,我曾試著當麵叫這個名字, 這小子竟然一個飛踢過來,幸虧我躲得快, 否則早就著著實實吃了他一腳。到現在我都搞不明白,這個小名, 為什麽外人一叫,他會變得這麽煩躁,那時候也沒有現代小三的概念啊! 本來見他長得白白淨淨,一見女孩就臉紅,還想逗逗他;自從遭遇那記飛毛腿之後,我見了他就正襟危坐很多。小時候親密無間一起玩兒的朋友,也分成了不同的派係。 小克和小軍倆人同陣營了一段。可是後來, 我發現他倆也不再走在一起了。

我知道,小軍的父母是選站在同一個派係裏的。聽爸媽聊天, 懵懂知道,小軍父母表現積極,檢舉不同派係的同事有功,很受部裏領導賞識,後來雙雙破格提拔,年紀輕輕就成了副師級幹部。而在他們提升後要進京述職上任之前,小克和小軍就已經不再一起玩兒了。我後來把自己聽到和看到的胡亂聯想:不會是家長站隊不同,再加上背後檢舉,造成這哥倆分道揚鑣的吧。

 

而小軍的爸爸一路絕塵, 升至軍級; 我大學畢業後還在一個場合偶遇這位軍長,我倆見麵後不久, 小軍媽媽就來家裏提親。這親把我提的直發愣:當年向我惡狠狠施飛毛腿的那個男孩子,會有可能喜歡我?難以置信。我知道,從小,小軍的媽媽是很喜歡我, 專門還織過一件洋紅色毛背心送來穿。那款式貼身而時髦。小時候穿在裏麵保暖;長大了, 穿在外麵, 做了時尚短坎兒。那背心一直是我喜歡穿的小衣服,怎麽搭都好看。甚至長大以後,漂洋過海隨我穿到了異國,掛在衣櫥裏,直到現在。每次看到它,都會引發對大院的紅色回憶。那來自長輩的人情和關懷, 讓人溫暖。然而, 青梅竹馬的感情,在尚未留下深刻烙印之前,已過早地懵懂中斷;鬥轉星移,時過境遷。小時候短暫而脆弱的友情,終於沒能擦出愛情的火花。

 

高考時,小克和小軍都報了軍校;後來偶爾在大院碰到時,都戴了大蓋帽,一個進了炮兵學院,一個飛上藍天,成了一名空軍飛行員。看上去,很颯,精神而養眼!隨著時代的變遷,兩個人都變得開朗了些,他們之間似乎也沒有了小時候的嫌隙。

 

雖然大人們分派係,影響了孩子們的相處方式,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我和好朋友小紅,就一直如影隨行,雖然她的爸爸被打成了右派。小紅性格文靜,身材苗條,學習刻苦;每次我溜牆頭出去摘酸棗事發,被老爸修理後,她都會趕來慢條斯理地安撫。我們一起跳皮筋,一起chua(念三聲)拐,一起溫習功課。那份踏實的友情,讓我知足而溫暖,我想我倆這樣相伴應該會直到永遠。然而,分別,卻來得這樣猝不及防。小紅的爸爸出事了, 說是泄漏了機密文件。不過一天的時間,一家大小匆忙整理行李,夜裏就被軍卡拉走了。當第二天一早, 我如約敲門一起去打羽毛球時,才發現,她的家早已人去樓空。小紅,就這樣,像空氣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來聽樓上伯伯說,他爸爸是右派,全家被遣回安徽老家了。沒有具體地址, 在那個靠書信往來的年代,我們倆斷了聯係,好朋友小紅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大院。我失去了自己最初最好的朋友。

 

一起玩兒的小夥伴們,都走得零零散散,小小的心靈會有莫名的感傷。想不明白,為什麽那個時候, 大人們的紛紛擾擾和政治站隊, 一定要影響到孩子們的世界?

 

孩子都是純潔的,隻是被複雜的現實抹上了不同的色彩。在那樣高度相似且相對封閉的環境裏,竟然沒有從大院裏共同走出來的一輩子的摯友,不能不稱之為一種遺憾。童年時的小夥伴,仿佛一粒粒小星星,散落在空中閃爍,時隱時現;當烏雲襲來時,星星被遮擋了光輝,彼此看不見。我們隔空,無法相望,黑夜裏的蒼穹顯得格外空曠而寂寥。而對於那個時代, 原本就每天不是在這裏就是在那裏,上演著這樣或那樣的人生悲喜劇;由此,大院裏所有發生的過往,都變得不足為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鹿氏說故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是總參通信部的一個研究所。被紅圍牆圍起來的部隊大院。主要包括部隊的軍人, 還有警衛人員,配著有一些工人,是用於加工生產些零件設備。在前麵文章【彗星來的那一夜】上天入地姊妹花,做了些有關大院的介紹
鹿氏說故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家宴' 的評論 : 也算是戀舊之人了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軍工大院吧,我們學校有很多軍工子弟,不過他們住的地方沒院,就是集中在一起。感覺工人家庭的穿著舉止都挺破的,老有打架鬥毆的事,那裏的學源不太好。就是李文華以前待的那個軍工廠。

寫的生動、好看。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美好的回憶!感謝分享!
家宴 回複 悄悄話 好是溫馨的小星星們。那件漂亮的毛衣追隨樓主漂洋過海,有情有義的主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