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2.17 科大“幹聯站”始末

(2023-09-01 09:08:29) 下一個

科大“幹聯站”始末

趙婉如(636)

1967年春夏之交,文革最初的狂風暴雨稍有緩和,逐步能聽到為幹部鳴冤叫屈的聲音,這聲音雖然微弱,但像春天剛剛露頭的小草,生命力很強,從66年冬就開始蘊釀的反方向的思潮開始湧動,正是此時,科大“幹聯站”應運而生。

已經有不少文章介紹當時科大的黨委書記、後來轉任清華校長的劉達。他是“幹聯站”提出“好幹部”的名單中地位最高最有名的。事實上,“幹聯站”還整理過其他好些位幹部的材料,比如包忠謀,認為他們也是很好或比較好的幹部,不僅不應打倒,還應該恢複他們的名譽,讓他們繼續為國家做貢獻,做更大更好的貢獻。

“幹聯站”是我在文革中參與的比較大的事件之一,大於我先前參與的“井岡山公社”的活動及其它的零星活動,比如接待各地來京串聯的學生。從文革一開始,我就和其他一些同學有同感,對“打倒一切”不理解、不認同。雖然也受過共產黨多年教育,頭腦裏深度地刻有“黨指向哪裏就奔向哪裏”的教導,但在我們這批人成長的五六十年代中還是能看到不少西方各國的書籍,包括曆史、政治、文學方麵的,對不同國家的不同製度,有雖膚淺的理解但感覺到相當強烈的震撼,法製民主在心裏有萌芽的狀態。以為人群中自然是最好的和最壞的都是少數,中間的是大多數,怎麽說打倒就幾乎無一幸免,而且也沒有任何司法程序,這至少是對人的尊嚴的摧殘。良知何在,人性中善的部分何在?我當時看過一些公布了的劉達的材料,沒看出他有什麽政治、行事和為人方麵的大問題,相反,他工作過的地方大家對他好評如潮。這樣的一個幹部,為什麽居然被看管起來,吃飯都要被看押著去?

說到“幹聯站”的成立,我要提一下可能一直被忽略忘記了的一個人——626 的魏尚豐。“幹聯站”確有強大的社會思想基礎和許多同學的努力和鼓勵,但真正成為一個有名號、有辦公地點、有不少卷宗材料、有大量活動的組織,是在67年春夏,於教育主樓西四層,“井岡山公社”與626戰鬥隊舉行了一個聯席會議,正式打出了“幹部問題聯絡站”——“幹聯站”的旗號。我的“井岡山公社”的戰友何毓寧按照聯席會議的精神起草了《“幹部問題聯絡站”成立宣言》,但他後來沒有繼續參與幹聯站的活動。張臘狗(張恒烈)、魏尚豐和我是較早的組織者。

“幹聯站”的早期重要會議都在校門內西側第一排的辦公樓開會,後來落定在校門西側的二層門衛小樓內。626是“幹聯站”的主力,加上來自“井岡山公社”的陸宗偉和我,又不斷加了636和其它不同係和年級的熱血青年,和五係58 級畢業生、當時為輔導員的董會雙等。魏尚豐後來參與的活動減少,這是他為什麽後來不為人知的主要原因吧。張臘狗以他敢說敢當的性格,強壯彪悍的體魄,加上特殊的名字,更有他從看管劉達到擁護劉達的極有說服力的自身轉變過程,很快就成了“幹聯站”的標識。我主要負責組織和計劃工作。643的陸宗偉,626的嚴挹非、魏琨,636的朱天相,624的陶圻,634的王興榮,626的王茂讚、張一平、王培德、王寶蓉、杭卓如、屠衡滄,636的魏茂鈞、高雨芳、莊杭豐, 623的華強,645的李文忠,等等,做了大量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以及和其它部門及其它高校的聯係工作,編輯和印刷了數本在科大工作過的好幹部的材料,相當有說服力。其他不少人,包括626的陳思軒、徐家輝、陳李斌等許多人都經常來幹聯站探詢、鼓勵,給予了很多物資和精神上的支持。說來有趣,當初攻擊“井岡山公社”的一些人逐漸都變成了好朋友而不是對立麵的人了。王興榮和我還附帶辦過一個叫做“大馬蜂”的小板報,征集發表一些短小的諷刺文章,為 “幹聯站”的活動搖旗呐喊,製造聲勢,也起到過一些作用。王興榮有一次高興得手舞足蹈地說,“幹聯站”集中了科大不少優秀的人才。

我們的活動一直持續到1968年秋。1968年8月9日開始,共500人的工宣隊和軍宣隊入校,不承認“幹聯站”為群眾組織,並於 9 月 23 號這天辦了一個“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強迫解散“幹聯站”,正式結束了它的活動,讓大家各自回班聽候分配。沒想到等我們畢業後,居然還有人因為 “幹聯站”的活動被調查,比如我的同學朱天相,在他工作的單位裏還成立了一個專案組。另一方麵,張臘狗和陸宗偉卻因為“幹聯站”,成就了他們幾十年相濡以沫的美滿姻緣,為我們這些朋友常年稱道。

關於劉達,材料已經很多,不再贅述。“幹聯站”隻是一個小組織,起的作用也有限,隻是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運動、大合唱中一個人的一聲,但大海就是由一滴滴水組成的。潮流到了不能不逆轉時,絕大部分幹部就一個個逐步被解放了。

我們畢業後即使在天涯海角,也還關心著母校的情況,聽到劉達和其他幹部們官複原職,又有新位置、新措施、新成就,很歡欣鼓舞。我們這些人和劉達保持了很久的聯係,可以說是忘年交吧。我為曾經替這樣有信念、有膽識、有能力的好幹部呼籲過而感覺青春無悔。

等我到了美國,後來讀研究生後,劉達已是清華校長,他要去看他的董會雙帶話給我,讓我盡快讀完博士,去清華工作,他有位置給我。80年代的博士還蠻值錢,劉達的信息很明確,有了博士學位,他就不是因為我保過他,而確實是工作需要,沒有網羅親信或答謝的意思,他對其他和他沒關係的人也會這樣做。雖然我後來留在了美國,但他的鼓勵和對晚輩的關心我銘記在心,也是我不斷努力的動機之一。

最後,本文要感謝 643 陸宗偉、626 魏尚豐、645 何毓  寧、636朱天相提供了曆史細節,增加了本文的可信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李目 回複 悄悄話 記錄曆史,為您點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