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賈忠貞(6011)
【情係科大】編者按:本文作者賈忠貞一家是科大之家。先生王鬆桂是科大6011(數學係)學生,1965年畢業留校任教。科大1970年下遷到合肥,1971年作者也隨遷合肥,任教科大數學係,教授非數學專業的微積分、線性代數、複變函數、數理統計等多門基礎課程,並著有《矩陣不等式》一書。作者的兩位女兒均考入科大本科。1993年秋作者隨先生調到北京工業大學數理學院任副教授。2001年退休。現居美國。作者在文中深情回顧在科大度過的二十多年時光,有艱辛有快樂,更有夢想有追求。今年是科大的甲子年,作者謹以此文表達對科大永遠的眷念和熱愛!祝母校生日快樂!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是我的學校我的單位我的家;是我的第二故鄉;是培育我成長的魂和源。我在那裏工作,在那裏學習,在那裏成長,在那裏變老……那裏有我的同事和朋友,有我的課堂和學生;那裏有我尊敬的師長,有我崇拜的偶像;那裏有我的夢想和追求,有我的缺失和遺憾;那裏有我的歡笑和淚水,有我二十多年的人生路……我深深眷戀著科大!
一、一間房的家
“文革”期間,中國科大從北京搬遷到合肥。一年後,我隨丈夫來到科大。天賜良機,我興奮不已!我夢裏都想有個自己的家,足足企盼了13年!13年前我父母雙亡,無家可歸,隨處漂泊;5 年前我結了婚,夫妻兩地分離,仍是獨守空房。如今三十而立的我,能在科大棲身,全家團聚,終於有了夢寐以求的家,我怎能不由衷地興奮呀!
我的家隻有一間平房,房間裏由一道牆隔成倆屋.裏麵放一張雙人床、一個三屜桌、兩把椅子、一個木箱。那就是我們的書房、辦公室兼臥房;外間放一張單人床、一個做飯的鐵爐子、兩個小竹凳,那是公公的臥室兼廚房。房間裏所有的家具都是從學校後勤處借來的。私家財產隻有一隻木箱、兩個小竹凳,外加我和丈夫用包裝箱自製的小碗架。後來,我們請人修理了一下破爛斑駁的水泥地,在鏽跡斑斑的鐵窗上,裝上綠色的紗窗,掛上我親手縫製的花布窗簾,歸置整齊的雜物上,蓋一層好看的塑料布,桌子上擺放了一盞自己用紡紗廠的廢料做成的小台燈……我們精心營造家的溫馨,來補救房間裏的一切缺憾。我們一家四口——公公、女兒和我倆,聚居在這一間房的家。雖然簡陋,但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一扇門,下了班推開這扇門,看見的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鍋灶、我們的小天地。當萬家燈火閃爍在夜空的時候,也有我們那扇窗戶發出的光明。我從此再不感到孤獨!
雖然那時的我們已經 30 歲,雖然我們家的總收入不到 120 元,雖然隻有一間房的家,雖然生活條件還很差,但我不計較這樣的清貧。隻要能和我的孩子、我的親人相守在一起,享受生活長流裏細細碎碎的甜蜜,再不分離,我就會感到滿足。不是胸無大誌的滿足,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滿足、一種能和親人團聚的滿足、一種能在科大奮進的滿足!有愛和希望在心裏,心海裏蕩漾著的是快樂、幸福和力量!
這排平房共五間,住著我們五家人,兩家科大的、三家銀行幹校的職工。房前大約10米遠處,居中有一個小水槽,槽上安著兩個水龍頭。五家人每天刷牙洗臉、洗衣做飯,都共用這兩個水龍頭。但鄰居們都能相互協調、和諧相處、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從沒發生過任何摩擦。
當時的這裏,無論春夏秋冬,隻要不刮風下雨,大多數人家的門窗都敞開著。這樣,熱天便於空氣流通,冷天便於攝取陽光。鄰居之間的來往也大為方便。我兩歲的小女兒,一大早起來,東家進西家出,張家叔叔給糖果,李家阿姨給油條。吃的是百家飯,哪還用追著趕著喂飯呀!天熱的時候,大家索性把爐子搬到院裏,邊燒飯邊交流烹飪技藝。我是北方人,又剛有了家,對做南方菜一竅不通,這裏正是學習的好機會。我的很多烹調手藝,就是從這裏學來的。
滄桑巨變,舊地換新顏。如今那樣的日子,已遠離我整整40年!存留在我記憶裏的不是那些淒苦的生活,而是那些曾經的老鄰居間的真摯善良、和諧友愛,以及在那些簡單質樸的生活中,孕育著的輕鬆快樂的氛圍。
感恩那一間房的家,它是我生命的一片港灣。
二、蜂窩煤爐
我在科大的家裏有個小煤爐,用的是蜂窩煤(把煤粉用特定的機器壓成直徑和高度都約 12 厘米左右的圓柱體,中間有一些1.6厘米左右的小孔)。這隻小煤爐,是我新家的重要成員,它帶給我家的氣息、家的芳馨、家的溫暖,它是記錄我生活的一隻硬盤。記得小時候的家,隻有媽媽和我倆。家裏土炕的一端,是北方老家的那種爐灶。爐灶的煙道在炕的下麵,煙穿過兩米長的煙道,才到達煙筒排出。必須有足夠的熱量,熱氣流才會把煙氣衝出高高的煙筒。而我家沒錢又沒力,沒有充足的燃料,一遇天冷,就造成煙的倒灌。常常弄得媽媽鼻涕眼淚直流,十分辛苦。幼小的我感到十分辛酸,那時候我總想著,什麽時候我家才能有個好爐灶呀!後來媽媽沒了,家沒了,爐灶也沒了……
再後來,我結了婚,但仍然沒有“家”。住在單位裏一間5平方米的小屋裏,隻有住大屋的才配有廚房。大同的煤,烏黑發亮,質高價低,供應充足。可惜我有煤無爐,無法享用。偶爾想煮點麵條什麽的,隻有等鄰居家做完飯,再添加一些自己的煤,做頓飯,過過癮。那時候,我總想著,什麽時候我才能有自己的爐子呀!
終於我盼到了,在科大有了家,也有了自己的爐子—— 小小的蜂窩煤爐。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爐子,第一次使用這樣的爐子。其優點甚多,不帶煙筒,移動方便,不用天天生火,不會煙熏火燎。但曾有一段時間,我總“駕馭” 不了它,常常夜裏沒封好,早晨火滅了,手忙腳亂生火,照樣煙熏火燎。在鄰居們的幫助下,我才慢慢掌握了用蜂窩煤爐的技巧。但對我們這些北方人,蜂窩煤爐也有它的不足之處。火力太弱,你想煮點兒麵條餃子什麽的,一大鍋水半天燒不開,好不容易水開了,放進餃子又半截涼,餃子被溫水泡著,變成了片兒湯。有時候一大早起來,想給急著上學的孩子做點早餐,開了爐門,火總上不來。你心急火燎,它從容瀟灑,無奈隻能委屈肚子。
那時候,我總想著,什麽時候才能有一種爐子,既有大同煤那樣的優點,又有蜂窩煤爐這樣的方便呀!
終於我盼到了,記不起哪年哪月,液化氣爐誕生了。一個長方形的,十分輕便的鐵皮“箱”,上麵有兩個火盤,相當於兩個爐子。一條細管接到一個大罐子上,閥門輕輕一擰,藍色的火苗即刻升起。絕對的幹淨、絕對的火力充足、絕對不會再為煙而流淚……然而,我卻心有餘悸,這麽大的煤氣罐,擺在身邊,萬一一時不慎、萬一有什麽差錯、萬一質量不好、萬一天氣炎熱,心裏揣著諸多的擔心和萬一。那時候,我總想著什麽時候能有一種爐子,既能保持這個爐子的優點,又不帶那個“大炸彈”呢?終於,我又盼來了。我們有了管道煤氣爐,又有了天然氣爐。閥門一開火就來,像喝自來水一樣方便。我十二分的滿足!還能有比這更好的爐子嗎?我不再奢求。
2002年,我去佛羅裏達旅遊。女兒租了一套房,每天旅遊回來,我們可以自己做飯。我走進廚房,眼睛掃了一圈,爐子在哪兒呢?女兒指著台子上一塊光亮平滑,像厚玻璃,又像花崗岩的方形板說,這就是爐子,電熱爐。打開開關,四個紅紅的圓圈,就是四個火盤。鍋放在紅圈上,要燒要煮要炒,任你使喚。這是至今我見到過的最漂亮、最幹淨、最方便、最實用的家用爐!
肯定還有很多很多我不曾見過的,我不敢幻想的,各色各樣的“爐子”,為現代家庭生活發光發熱。
爐子的變遷,演繹著時代的變遷。我算是個幸運兒,在爐子邊一頁頁翻過時代這本厚厚的書,一步步追隨著時代前行。
但我依然懷念和感謝科大給我的那隻小小的蜂窩煤爐!
那裏記載著一代科大人艱難奮鬥的腳步.也記載著那個激情似火的年代.
三、芭蕉扇
才和纏纏綿綿的梅雨告別,烈日炎炎的酷暑又來做客。我這個北方佬,初來乍到,還真不懂如何接待這位“南方貴客”!
合肥的夏天太“熱烈”。火辣辣的豔陽驅散梅雨的霧靄,融化掉一切雲彩,燒熱空氣,烘烤大地。真是“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然而,我喜歡科大校園內夏日的夜晚!
那個年代,沒有冰箱空調和電扇,也沒有好的住宿條件。酷暑中勞碌了一天的人們,最好的消暑時間是夏日的夜晚,最好的消暑辦法是納涼,最好的消暑器具是芭蕉扇。每天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校園裏無論住樓房還是住平房的人們,幾乎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會走出戶外,因為外麵有更寬敞的空間。他們在門前選一塊兒合適的地方,鋪上涼席,擺上竹椅,人手一把芭蕉扇,搖著搖著……借此消除一天的疲憊,緩解酷熱的熏蒸;扇來一絲清風,驅散周圍的蚊蟲。如果此時你在校園轉一圈,會看到房前屋後馬路兩邊,夜幕中映襯著一團團淺淺的花朵,那是三五成群的納涼人;一隻隻飛舞著的白色蝴蝶,那是人們搖著的芭蕉扇;一陣陣低聲的歡聲笑語,那是納涼人在談天說地。多麽心醉的夜晚!
記憶中最深刻的乘涼經曆,是在我一間平房的家裏。家的右側緊靠一條水泥路,地方寬敞也相對幹淨。每當太陽落山以後,我會先選一塊好地兒,撒幾盆清水,讓大地降降溫;飯後一收拾停當,就搬出我們的小竹凳,孩子的小竹車。然後倆人分坐在小車兩旁,一人一把大大的芭蕉扇,不時為孩子扇風驅蚊,為自己借涼降溫。不多會兒,就有附近的同事朋友或鄰居們湊過來,一起乘涼、一起聊天。聊一天的趣聞軼事;傳播一天的各種信息;傳授日常生活知識,交流做飯買菜的技巧技藝。有時候討論一些數學問題;有時候了解一些學校的創業曆史。反正天南海北,從古到今,大到國事,小到家事,無所不聊。我從這裏結識了新朋友,獲取了新信息;我從這裏了解了科大的現在和過去;我從這裏學到了知識,懂得了科大精神和科大人;我從這裏知道了科大校園是藏龍臥虎之地;這裏有我崇拜的偶像,有我學習的榜樣,有我的朋友和老師。這夏夜的閑聊,能撫平我緊張心理中的皺紋,引領我進入生活的堂奧,給與我智慧和啟迪。
忘不了科大夏日的夜晚!
隻是聊天,但珍藏於我心中的是一本書;
隻是芭蕉扇,但珍藏於我心中的是一幅畫。
四、我的課堂
科大不僅是我學習科學知識的課堂,也是我認識社會、學習生活智慧、放眼世界的課堂。我的課堂是我成長的豐沃土壤。來到科大的第二年,學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我的先生是執教者之一。一天,他把新課本帶回家。當我一眼瞥見微積分和線性代數這幾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時,心海裏翻騰起不小的波瀾。我的心在痛、在癢!想起自己的求學生涯;想起大學畢業以來六七年的歲月,我已經從一名少女變成了少婦,而我的學業,則從單調上升變成單調下降。多年的荒廢,曾經學到的那些專業知識,幾乎全部還給了老師。今天展現在我麵前的這兩本新書,刺激了我的神經。一股渴求知識的欲望,從我的心底裏開始升騰……
從那以後,我總是從繁雜的家務中、從簡陋的生活條件中、從工作的餘暇中,抽出時間看書學習,重新拾回丟掉的專業知識.不甘心丟棄多年苦苦求學所得;不甘心30歲的年華,再空然飄逝;我有一種渴望,渴望知識,渴望進取。
兩年後,我帶著新的使命,走上了大學講台,給化學係 “工農兵學員”上數學課。我給學生講課的課堂,也是我自己學習的課堂。我是老師,也是學生,自己先努力作學生,然後再認真作先生。我明白,自己寒窗苦讀多年搭建起來的知識小屋,經曆了7年的風吹雨淋,幾乎全部倒塌,現在重拾磚瓦,重新設計,再造新屋,不付出加倍的勞動是難以完成的。為了建設我的知識屋,我願意傾注全部精力和熱情。從日常瑣碎的家務事中,擠時間擠心力,想方設法攝取知識。在去七裏站買菜的小路上,在洗衣做飯的間隙裏,我腦子裏思考著問題,默背著教材。日子忙碌,但心裏充滿了樂趣。
曾記得有一次,科學院三十多位知名專家來到科大,大概是討論有關所係結合的事情吧。在學校大禮堂,我見到了這些我久仰的大家,比如馮康、關肇直等……後來,又聆聽過華羅庚、張廣厚在科大的講演.我感到十分榮幸、十分幸福!心裏在想:雖然我很貧窮,穿著自己染色、自己縫製的衣衫,吃著每月半斤肉28斤糧的粗茶淡飯;但我的精神很富有,全國8億人口,有多少人能來到科大?有多少人能見到這些知名專家?有多少人能身處科大數學係這個藏龍臥虎之寶地? 有多少人能有機會受到這樣的知識熏陶?而我有。雖然物質是生活的基礎,但我寧願追求知識的富有。
懷著極大的熱情、美好的憧憬,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意氣風發地前行。
然而,現實生活,往往事與願違。那個年代,我和丈夫都需要奮鬥。我們既沒有老人助力,更沒條件請保姆。在時間和物質都缺乏的條件下,常會產生一些矛盾。比如,有時到了做飯的時間,他不動窩,我也繼續看書,心裏在嘀咕:“為什麽就得我做飯呢?我也想多看會兒書呀!”我們倆像小孩一樣,互相推脫。這可苦了孩子,沒辦法,最終我還得“雙肩”挑:一肩挑自己的渴望,一肩挑起母親和妻子的責任。
累點兒苦點兒,我都能承受。我的心氣很高,卻有一副不爭氣的軀體,不能全力攀登我心中的高峰。一天夜裏,我突發疾病,腹部劇痛,惡心嘔吐,大汗淋漓,在床上打滾……兩三個小時後,好不容易有些好轉,天亮了,稍休息一會兒,該去上課了。那時候,還沒有B超,醫生也說不清是什麽病。有的說是胃痙攣,有的說是十二指腸潰瘍,沒辦法確診。起初,就這麽挺著,常是晚上發病,吃點止痛藥,三兩個小時後好轉,早晨堅持去上課。可是發病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以致後來出現黃疸,不得不住進校醫院。
三周的醫院生活,對我打擊很大。聽著上下班時,廣播裏傳來的音樂,看著那些挎著包急匆匆上下班的人們,好羨慕!自己呢,躺在病床上,廢人一個,不但什麽都不能幹,還像個包袱一樣拖累丈夫,心裏很難過,很內疚……
出院後,還是常發病,到處求醫,沒有結果。當時一位醫生朋友對我說:“你可能是太勞累了,你們倆人都這麽奮鬥不行,總得有個人顧家。你還是換個輕鬆一些的工作,保證王老師專注事業吧。”
我痛苦地思索著。心裏很怕,怕病痛,怕拖累他人,心裏很苦!恨身體不爭氣,連自己的一點兒理想都不能去實現。萬般無奈,硬著頭皮,找領導提出了連自己都難以啟齒的要求,調我到係資料室工作。感謝領導,批準了我的要求。我寬慰自己,留得青山在,做個有心人。這裏這麽多書,還怕學不到知識呀。
實際上,我難以駕馭自己那飛翔的心魂。每當我看到學生上課,看見老師討論數學問題,看見那些教科書、參考書的時候,心海裏五味雜陳。痛苦、羨慕、遺憾、悔恨、思念、不甘……沒有我的學生,沒有我的課堂,我幾乎無法生活,比病痛更折磨我的身心!
可是事已至此,我怎麽能出爾反爾呢?我怎麽有臉再向領導提任何要求呢?我就這麽痛苦著、猶豫著,上下求索,心裏渴望一種真誠的生活。畢竟我還年輕,還要走很長的生活道路,不能就這樣放棄追求,悔恨終生!長時間地猶豫之後,我終於鼓足勇氣,厚著臉皮,戰戰兢兢的向領導道出了自己的心情。
我深深懂得領導的難處,深深知道自己給領導造成的麻煩.我很感激他們體諒我,最終答應了我的請求,讓我重新回到了我的課堂。
其實,這件事的本身,就是我學習的好課堂。慢慢地我懂得:人生免不了會遇到麻煩,在病痛和困難麵前,焦慮不安和恐懼不能帶來麵對生活的本領和勇氣,而應當麵對現實,有一定的定力,冷靜判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麽,並想好怎麽去做。既為自己負責,又要為他人設想。慢慢地我也從遺憾和沮喪中解脫出來,麵對困難,繼續鍥而不舍地努力完成自己該做的事。
病魔並沒有被趕走,依然時好時壞,伴隨我走過多年。我常抱著暖水袋工作學習做家務,喝水吃飯運動都小心翼翼……我依然為自己的渴望執著地求索。犯病的次數還是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弱。積聚起來的問題,終於在某一天徹底爆發了。急救車送我到安徽醫科大學醫院,躺在過道裏等待診治。雙眼緊閉的我聽見一位護士或醫生說:“怎麽臉色那麽難看?很厲害吧?快!”我的腦子還清醒,感到自己差不多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住進了醫院,經過醫治,劇痛消失,但隱患未除。究竟什麽病,仍然不能確診,到處求人問醫。我的鄰居施大夫、我的恩人張院長、林大夫,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在這些好心人的幫襯下,安醫給我做了靜脈造影.初步查出膽囊有問題,決定做膽囊切除手術。當時這也算不小的手術,手術前夜,我久久不能入睡,既緊張害怕又充滿期待。想著自己還不到 40歲,經曆了多年的苦痛,多年的身心折磨,希望能通過這次切腹之痛,重獲新生。
手術成功了,我的生命之火重新點燃……
然而,經曆過多年病痛的洗禮,身體已大傷元氣。我如同一顆砍去了枯枝敗葉的病樹,要重發新根長新葉,重新綻放,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而此時我的路上已是“病樹前頭萬木春”。術後兩個月,丈夫要出國學習兩年;兩個孩子,一個要升高中,一個要上初中。我不得不先做家庭花園裏的園丁,為這些春花小樹澆水施肥,保證他們茁壯成長,這是我的職責。至於自己的那些夢想,隻能先放在夢裏,放在路上,放在未來。因為當下的我,肩膀實在太單薄了…
在磕磕絆絆的生活道路上,要說有什麽不幸的話,我覺得自己的不幸,是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人生是一種艱難特殊的藝術,不能修改,無法再來;人生猶如一本書,一輩子隻能讀它一次。成敗對錯,都由自己負責。然而,學習是一把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我注重學習的腳步從未停止。科大文化對我的熏陶,是我獲取這把鑰匙的最佳課堂,是我靈魂裏永久的陽光。
五、科大精神
在科大校園的二十多年裏,我一次次流淌內心的渴望,一次次汲取知識的營養,一次次點燃生命的力量……那是因為我受到一種熏陶——科大精神的熏陶。生活在這裏,你每天沐浴在一種朝氣蓬勃的氛圍裏,一種積極奮進的氣場中;身臨其境,耳聞目染,你能感受到一種不怕險阻、不畏權威、獨立思考、苦戰實幹的精神,一種創新民主的精神。你會獲得一種驅動力,停不下前進的腳步…… 究竟什麽是科大精神,渺小的我回答不了這麽大的問題。但我有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的科大精神就一個字“幹”!苦幹實幹巧幹,高瞻遠矚地幹。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校園,那些催人奮進的故事。
77、78級進校的那個年代,人們沒有電視機錄音機,更沒有手機和計算機。為了幫助同學們練習外語的聽說能力,學校廣播台每天定時播放當時最時髦的英語教材《靈格風》。每到早飯時間,就會出現一種奇觀。食堂周圍,道路兩邊,凡是安裝大喇叭的電線杆子下麵,都聚集著成群的學生。他們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手捧飯盒,有的嘴裏嚼著饅頭;神態各異,但都聚精會神;人很多但很靜,諾大的“露天課堂裏”,沒有一點兒雜音,隻有喇叭裏的英語聲……
每當我悄悄地從他們身邊走過,心裏不禁升騰起一種激情,被他們的精神感動著。可惜當時我沒有照相機,更沒有攝像機,無法記錄下那空前絕後的景象;我也沒有漂亮的文筆或繪畫才能,寫下或畫下那真實而感人的場麵,但我把它深深刻印在了心中,我覺得那是一種能催我奮進的能量。後來,人們有了電視機錄音機計算機學習機,還有各種英語班。人們學英語非常方便了,再也用不著站在露天裏,聆聽大喇叭裏的英語了,就再也看不到那樣的奇景了。然而,這種景象所呈現出的進取精神,卻永遠種植在了我的心田裏。當時,我擔任77級七係的數學輔導老師,由於學生多,數學老師負擔重,所以學生的作業隻能改二分之一.可好多學生為了學得更好,常在本子裏附上條子,懇請老師每次都能詳細批改自己的作業。有時候因為一些客觀原因,耽誤了上自習課的時間,班幹部會主動想方設法找教室調時間,跟老師聯係,決不甘心拉掉一次課。無論課間休息,還是晚自習輔導時間,老師身邊都圍滿了學生,師生一起探討學習方法,研究數學問題,其中好多都是課本以外,《吉米多維奇習題集》上的問題。他們珍惜機會、珍惜時間,認真努力地攝取盡可能多的知識。
他們的勤奮努力,為自己汲取了成功的智慧,創造了錦繡的前程。這個班級裏的好多人,五年間利用各種機會,先後走出國門看世界,在更廣闊的天地裏打拚。留在國內的,也都是國家重點單位的棟梁之材。
我這裏所講的隻是一個小小的側麵。如果你接觸更多的學生和老師,你就會了解科大學生的優良學風;科大老師的敬業精神;科大人不畏困難的決心和聰明實幹的感人故事,你會感受到科大人攀登知識和科學高峰的那種精魂。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奮鬥路徑、不同的進取方式。我自己覺得人生在世,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地位高和低,總得有點兒精神,否則就沒有了靈魂。你想得到,就必須付出。我相信奮鬥的力量,鄙視不勞而獲。人的心中應當有座自己的山峰,哪怕不高但必須登攀。在登攀的路上,才有可能欣賞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才有可能施展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綻放出生命的魅力和芳香。你是真正的花朵,才會引來蜜蜂采蜜、蝴蝶飛翔,你的生命也才會有豐富的色彩。
這是科大精神給予我的啟迪,給予我終生受益的精神能量。
科大正是靠著這種自強奮鬥的精神,才創造出了今天的輝煌。
六、記憶和感悟
常常想起二十多年前的科大校園。想起圖書館前郭沫若的銅像,棕櫚樹旁孺子牛的雕塑;想起“葉密千重綠,花開萬點黃”的桂花樹,和菶菶萋萋的法國梧桐;想起“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和五彩繽紛的玫瑰園。想起校園裏飄溢著的那些香氣:桂花的奇香、玫瑰的芳香、蓮花的幽香、梔子的清香、還有那濃濃的書香……
我常常想起我那姹紫嫣紅的小院:粉色的薔薇簇擁在籬笆牆上,火紅的石榴花在窗前綻放,潔白的水仙和梔子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金黃色的迎春花送來春天的微笑,滿身帶刺的仙人掌花是院中的奇葩,還有藏在綠葉中紫色的麥冬花、蝴蝶花也盡顯自己的妖嬈…… 我懷念我的小院,懷念我的校園。我愛這裏多姿的花卉,
不隻為它們容顏的美麗,更因為它們各自獨具的魅力;不隻為它們那誘人的香味,而更因為這香味給以我靈魂的啟迪。
在這裏,我仿佛是一隻小小的蜜蜂,每天在各種花叢中飛來飛去采集花蜜,來滋養我心靈的蜂王;我仿佛是一節蓮藕、一株小草,從這泥土裏汲取我成長的養料;我仿佛是一片片綠葉,沐浴著這裏和煦的陽光。這裏的一草一木串聯起我心中的遐想,喚醒我被世俗和習慣束縛著的心靈,為我打開一扇可以觀察天高地遠的亮窗。
我從貧瘠中走來,物質的貧瘠、教育的貧瘠、心靈的貧瘠,以及時間和習性的限製,讓我更能感受到這片土壤的肥沃、這裏鮮花的綺麗和這塊空間對我生命的意義。
我來這裏尋求的不僅僅是知識,亦是陶冶一種性情,修養一種學風,活躍軀體中已經懶惰了的那些細胞。
很幸運,來科大不久,我就遇到了我的好鄰居。一個是我樓上的徐佩霞老師,一個是我隔壁單元的陳宏芳老師。我這裏所說的好,不隻是指日常生活裏的點點滴滴,而是她們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的那種不同凡俗的魅力。在我的眼裏,她們彬彬有禮,但讓你感到舒服而親切;她們優雅大方,透射出良好的個人素養;她們知性智慧,但讓你感受到和藹與謙虛。在我的心裏,這種內在的文化氣質和高雅的風韻,才是一個女子真正的美麗。女人,花樣的容顏終會被水樣的年華淹沒,隻有用心靈的智慧鑄就的氣質風韻,才是自己永遠綻放的玫瑰。
在科大校園裏,還有兩個對我影響至深的女人:一個是我的同事季孝達老師,一個是我的朋友吳允燕。
和季老師相識相知,不單因為我們在同一個教研室,而且還因為我們的心緣相通。當我知道她和我一樣,從小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一手撫養成人的時候,心裏覺得離她很近。天長日久,我逐漸覺察到她身上有那麽多讓我景仰、值得我學習的好品質。她性格溫和、安靜內斂;既有女人的柔美嫻淑、端莊儒雅、真誠善良的氣質,又有鑽研業務的學者風度和做社會工作的親和能力。她積極奮進,對自己要求很高,不但學問做得好,而且社會工作和家庭都很好。可她從不炫耀、不自傲、不滿足。在長期的相處中,她是我最信賴的好姐妹;在前行的道路上,她是我的一位老師和典範。也許,我的某些水平與她相差甚遠,但她的精神離我很近;我最欣賞具有獨立性格的女人。精神的獨立、個人能力的獨立、社會地位的獨立,是女人的幸福之本。
說到女人的獨立,我不能不說說我的朋友吳允燕,她比我年輕,是科大63級的。我們呆在一起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在一段比較特殊的時期,我們曾在一起工作、一起縫衣做飯、一起聊天談心。她那鮮明的個性和特有的資質,深深印在我的心裏。我喜歡她,甚至崇拜她。她心地善良、熱情純真、聰明機敏;她剛毅堅定,勇於創新進取,有一股不怕艱難、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敢於追求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幸福!雖已多年沒機會和她再相見,但她一直是我心中的楷模,一位能給我勇氣和力量的女人。
我常常思考“自己應當作一個怎樣的女人?”我身邊這幾位我看得見、觸得及的女人,就是我心中栩栩如生的典範。說實在的,一個人一輩子能認識幾個人?能認識幾個地方?在我年輕單純迷茫的時期,在我幹渴的心魂祈求甘露滋潤的時候,我能有機會在科大這個地方,和這幾個人有這麽一段交情,對我來說,就像茫茫大海裏的航船,看到了駛向彼岸的燈塔,有了指引方向的燈光。我懂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起點,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有不同的奮鬥路徑。我欣賞她們、學習她們,不是企求達到她們所擁有的某種水平或某些條件,而是她們身上折射出的那些優秀品質,契合了我的靈性,滋潤了我的心田,變成了我希望成熟起來的一種能量。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每當我心靈軟弱的時候,每當我惰性滋生的時候,每當我有依賴情緒的時候,每當我怨天尤人的時候,這幾個女人的形象會首先跳入我的心懷,幫助我克服缺點、振作精神。她們身上釋放出的那種醇香和校園裏濃厚的書香氛圍,熏染著我的性靈,陶冶著我的情操。慢慢地,我養成了愛學習的習慣,向書本學習,向身邊的人和事學習,向社會和生活學習。學習給心靈以智慧的靈光,給人生以明智的穎悟,給性格以良好的修養。雖然我走在一條平凡的路上,但我覺得我的人生並不平庸,我一程一程地行進在自己的路上,用自己的食糧,追尋明媚的陽光,辨認星月的明亮;欣賞一路的草青花香,聆聽途中的風聲雨聲和小鳥的鳴唱……
我別離了科大!帶走了她給我的心靈滋養,留下了我對她的悠悠眷戀。
當我有機會靜靜地讓往事爬上心頭的時候,記憶中的這些珍藏,依然是我領悟人生的一股清流、沐浴心靈的一杯甘露。
2018-04-01
(來源:【情係科大】瀚海數據說 第132期)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