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大前門”
嚴家祺(591)
人生像是乘火車一樣,從一個站台上車後,在車廂中遇 到各色各樣的人,不同人在不同站台下車。一些人給人們留 下了良好印象,下車後,令人懷念;一些人在同一節車廂相 遇時,發生了衝突,但一旦下車,再次遇見的機會很少。就 是父母,從我們上車時在一起,當他們下車後,往往就再也 沒有見到。一般來說,家庭成員,構成自己的“第一社圈”, 同學、同事、朋友構成“第二社圈”,隻有“第一社圈”的 人,能夠幾十年始終在同一節列車上。
人生還有“第三社圈”,這就是我們通過電視、廣播、 報刊、網絡,間接接觸和了解的人。
“人生列車”開向何處?大概我們很多人並不清楚。
我們上學時的同學,在“人生列車”上,與我們相處也 不過幾年,很少有人,從小學到大學一直是同學。近五十年 前,我的同學從“大學”一站下車了,二〇〇九年,同學們 決定在北京中關村聚會。有一天,我從紐約打電話給一位上 海同學,我覺得他在學校時不關心政治,當他聽到我名字後, 馬上說,“我不能同你通話”。我才知道,政治還是一種“壁 壘”,把人與人隔了開來,我沒有回中國,當然也沒有參加同學聚會。大家決定,在畢業五十年那天,同學們還要在北京中關村聚會。
我們的同學聚會,不僅有對青年時代的美好回憶,而且, 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融化在每人血液中的科學精神,把我們 每一個人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我在北京上的學校,是中國科技大學。五十四年前,我 背著行李,穿著布鞋,在北京前門火車站下車。我在家鄉, 看慣了“大前門”香煙的廣告,當我看到真實的大前門時, 我第一感覺是,這個大前門,怎麽這麽矮小破舊?當來到複 興門外玉泉路科技大學時,看到的是綠樹成蔭的環境和嶄新 的教學大樓。科技大學是由科學院新建的大學,我是第二屆 學生。
在談科學精神前,我要談一談當時科大學生的生活。一 九五九年,科技大學學生食堂吃飯是敞開的,開飯時,有些 學生用筷子向新出籠的饅頭“插”去,一“插”就是“一串” 五個。在中國農村,人民公社辦起了“大食堂”,吃飯也是 敞開的,但時間很短,到一九五九年就不行了,但在北京的 各個大學,學生們吃飯仍不受限製。然而,好景不長,第二 年開始,學生就定量吃飯了。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由於 肉類食物過少,大家感到十分饑餓,每月每人發點心票和水 果糖票,幾乎都在月初就去買來,很快吃光。在這饑餓時期, 我的一位哈爾濱親戚給我寄來了一袋黃豆。學校要求大家在
下課後盡可能休息,少做體育運動。每周在大禮堂放映香港、 蘇聯和西方電影。三年“困難時期”是科技大學最自由、最 輕鬆的時期。正是在這一時期,我讀了維克多·雨果、巴爾 紮克、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的許多小說,也學唱外國歌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麗的梭羅河》伴隨了我一生。
在三年“困難時期”,學校裏學習風氣很濃,閱覽室有 許多公共圖書,大家都去搶座位。我在閱覽室裏,把一本《數 學習題集》的上千道題都做了一遍。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對 政治毫無興趣。在大禮堂聽政治報告,右耳朵進,左耳朵出, 隻記住郭沫若校長談訪問東南亞國家後創作的一首詩:
印尼三千島/緬甸百萬塔/島島倒倒倒/塔塔塌塌塌
我所在的係是應用數學和電子計算機係。六十年代初, 學校裏有一台計算機,也就是電腦,有幾個房間大,進入機 房,為保證清潔,每人要穿白大褂。我的專業是基本粒子物 理。科學院數學所的關肇直教我們微分幾何、集合論、泛函 分析,張宗燧教我們熱力學、統計物理、電動力學、相對論、 量子場論。關肇直教學有兩個特點,一是理論聯係實際,特 別是把數學與解釋各種自然現象聯係起來;二是常常引用恩 格斯的《自然辯證法》,講數學和自然現象的“辯證法”。 張宗燧與關肇直很不相同,對什麽“辯證法”和任何哲學都 嗤之以鼻,以純粹的科學精神教學,教了一學期的熱力學和 統計物理,到下一學期,在頭兩、三節課,用幾頁紙的數學公式就概括了前一學期的所有知識。他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簡單明了。我清楚地知道,理解透徹的知識,是無需記憶的,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我都能準確地講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本原理。
科技大學的五年學習,我們每個同學都形成了對科學和 科學精神根深蒂固的觀念。這就是,任何科學理論都是為了 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的,當原有的科學理論不能解釋新現 象時,原有的科學理論就要得到修改,新的理論就出現了。 對科學來說,舊的理論不能解釋新發現的事實,這不是科學 的危機,而是科學獲得新進展的起點,科學就是在不斷的修 正中這樣進化的,科學精神”就是“修正主義”精神。
科技大學五年的學習也使我堅信,任何現象,包括千變 萬化的政治,都可以找出它的合理解釋。我的“座右銘”是: “要理解一切不理解的事物和現象,要找出對周圍世界統一 性的理解”。當一九六三年學校裏讓大家學習“反修”文章 時,我總弄不清“修正主義”怎麽能與“帝國主義”“並立 在一起”。我想不通的是,“修正主義”就是科學精神,怎 麽能反對呢? 我對當時大躍進、人民公社都看不清、想不通, 自此開始,我決心要用科學精神來思考我長期以來想不通的政治問題。
當時科技大學學生總的來說是不關心政治的,我卻想轉行研究政治,我以為讀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是“轉行”的一個途徑。我對“自然辯證法”感興趣,完全是關肇直教學的結果。關肇直在講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一篇批判《神靈世界的自然科學》時說到,螞蟻是“二維空間”的動物,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中。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四維空間”裏,這個人可以隨意穿過“三維空間”的牆,通行無阻,正像我們人類是“三維空間”的動物,可以不受“二維空間”的限製而行動一樣。也許是這堂課,改變了我的注意力,我開始對哲學、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大感興趣。
由於受關肇直老師的影響,我為了弄懂“自然辯證法”, 一九六三年暑假期間,我沒有回江蘇老家,仔細讀了蘇聯出 版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寫了一篇《二階圖形的辯 證法》,很快在《數學通報》上發表了。接著,又在《人民 日報》上發表了《自然的東西和人造的東西》一文。一九六 四年畢業分配時,我們係的所有同學都繼續從事數學、自然 科學、工程技術方麵的工作,而隻有我一人放棄了自然科學,成為哲學研究所於光遠、龔育之指導的“自然辯證法”研究 生。
我的畢業論文是研究基本粒子“色散關係”的,從頭到 尾都是數學公式,沒有任何哲學語言,張宗燧老師通過了我 的畢業論文。當張宗燧知道我要報考哲學所研究生時,他說,哲學裏麵都是一些糊裏糊塗的東西,學物理又搞什麽哲學, 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物理全都白學了。
張宗燧是張東蓀的兒子。張東蓀對北平和平解放有很大功勞,他作為傅作義的代表與中共代表秘密談判,促使北平和平解放得以實現。張宗燧是一位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我始終敬仰他、相信他說的話。文革期間,張東蓀被關進秦城監獄,張宗燧在中關村科學院受到多次批鬥後自殺了,我是事後很久才知道的。張宗燧對哲學的看法影響了我一生,大學畢業後,我在哲學研究所,始終沒有忘記張宗燧老師對哲學的看法,我認為那種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哲學是騙人的東西,在“文革”和“反修”的大環境中,在對哲學這種看法下,我在哲學所十八年,包括“文革”十年在內,對哲學的研究一無所成。
(本文來源:香港《蘋果日報》2013-2-1,7 原標題:《科學精神就是 修正主義精神》)
科大瞬間》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