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科大的氣度

(2022-12-09 16:04:12) 下一個

【科大瞬間】第234期 | 壽天德 5912(原生物物理係)

【作者導讀】我是一名老科大人,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工作了38年,做人做事都深受科大影響。我深深地體會到,相對於國內其他大學,科大是一所受“論資排輩”影響較少的大學,她具有“不拘一格舉人才”的氣度。在科大,隻要你勤奮努力,有真才實學,就比較容易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生物學係(現在已經成長為醫學部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科大能立足國內高校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8年12月作者在哈佛大學訪問與諾獎獲得者DH Hubel教授

 

陳霖越級晉升

 
1978年下遷合肥九年後的科大物理係生物物理教研室發展成了生物學係由中科上海細胞生物研究所所長莊僡先生任係主莊先生作很忙很少來合肥,係裏也沒有主持工作的常務副主任。
 
當時,科大離開北京自然失去了在科學院各所工作的兼職教師,加上下遷後戶口仍在京的教師大量調回北京,科大生物學係的師資力量很弱,甚至沒有一個正教授,除了5位副教授和剛提的幾個講師外,多數教師為助教。生物學係常被輕視,加上係黨總支主要領導的悲觀情緒也起到了消極的作用,係內人心渙散。後來,經科學院副院長李昌同誌介紹,龔立三先生由哈爾濱農學院調來科大,擔任生物學係常務副主任,主持全係的工作,試圖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但係裏仍然人心不穩,很多老師依然希望調離科大。
 
1984年,被教育部凍結多年的高等學校師資職稱評審工作開始有所鬆動,但條件苛刻:隻對特別優秀的教師啟動職稱晉升評定工作。在係黨總支和主任聯合組成的係務委員會上,大家認為可以考慮將龔立三從副教授晉升為教授,青年講師陳霖晉升為副教授。作為係副主任,職稱還是講師的我,認為陳霖在學術上有突出的表現和潛力,他曾以獨立作者、科大為唯一署名單位,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vision”的學術論文,著名學術刊物《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與公民”欄目曾專文正麵評述和介紹他的工作,表明其學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前沿。我建議將陳霖申報的職稱改為“教授或副教授”,由同行專家來決定到底晉升教授還是副教授。此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通過後上報人事處。在評審程序進行中,包括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北京大學心理係主任王甦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心理係胡寄南教授在內的五位專家一致認為陳霖已達到正教授的學術水平,可以直接晉升教授。但根據那次新規定,需要六位專家評審,當時尚缺第六位專家評審意見。時間緊迫,如不及時補充材料,陳霖就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了。
 
關鍵時刻,我意識到這件事關係到能否振奮生物學係的人心,關係到生物學係的發展,意義重大,一定不能馬虎。於是我想到了在安徽醫學院工作的我國營養學的奠基人,時任圖書館館長,已經九十多歲萬昕教授,立刻騎車到安醫找他為陳霖寫推薦信。萬老聽了我的介紹,表示願意當“伯樂”,為年輕人才做推薦工作。就這樣為陳霖的越級晉升之路鋪上了最後一米路基。
 
不久後,科大學術委員會公布了特批陳霖為正教授的決定。陳霖成為科大生物學係曆史上第一位全職、也是最年輕的正教授。
 
這件事說明科大對年輕人才的重視,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生物學係師生自強奮鬥的信心,讓大家看到了科大生物學係光明的前景。後來,由於在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獨特貢獻,陳霖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創建了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為我國認知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在視覺實驗中檢查貓眼底並矯正視力(1980's ,中科大,合肥)

 

牛立文脫穎而出

 
有一年暑假,我正在係裏值班,突然接到學校電話,緊急傳達中國科學院通知,要求趕快呈報優秀年輕教師包括論文在內的材料,參加科學院的優秀人才的評選,被評上者可不經評審程序直接晉升副研究員或副教授。
 
 
當時正值炎暑,係裏的其他領導人都不在合肥,那時也沒有手機之類的便捷通信工具,無法聯係上他們。時間緊迫,我隻好根據平時對年輕教師的了解,決定上報人選。憑感覺,我認定講師牛立文是最有競爭力的人選,當即作主將他叫來學校整理了材料,交給學校上報中國科學院。開學後,此事曾引起部分係領導班子成員的非議,擔心可能會引起係裏一位比他年長的年輕教師的矛盾,要求撤回已經上報科學院的材料,但我不為所動。
 
後來牛立文果然在科學院的評選中脫穎而出,成為科學院的優秀年輕人才並直接晉升了副教授。晉升副教授後牛立文果然不負眾望,不但在蛋白質晶體學研究上做出很好的成績,還擔任了係和學院的領導,為生命科學學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再後來,他兼任了安徽大學副校長,為安徽大學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結緣陳林義

 
我在科大學習和工作38年,其中有20多年從事視覺信息處理的腦機製研究。這20多年裏,我和同事們從一無所有、因陋就簡地建立視覺研究實驗室開始,終於將實驗室建設成為我國當時的三個視覺研究中心之一。
 
 
因為視覺中很多問題與眼科密切相關,在視覺研究工作開展之初,我就和科大校醫院的眼科醫生陳林義建立了密切的聯係。陳林義原是部隊衛生員,複員轉業到科大校醫院工作。他雖然學曆不高,但積極追求上進,主動到北京醫學院第一附院眼科進修了很長一段時間,還閱讀大量的眼科書籍,在醫療實踐中精益求精,水平提高很快。每當我們做視覺中樞電生理實驗時,總是請陳林義醫生專門為我們的每隻實驗用貓眼遠視且有散光檢測視力,佩戴鏡片矯正視力,以排除眼的光學誤差對視覺腦生理功能研究的影響。他基本上是有求必應,總是按時耐心地為貓雙眼進行驗光配鏡。我們也在與他長期交往中學到了不少臨床眼科知識。
 
十多年來,陳林義購買了大量眼科著作,刻苦學習,鑽研業務,在臨床眼科,特別在兒童弱視和斜視的治療上取得很好的成績,取得了安徽眼科界公認的成績,還撰寫了眼科著作(包括為台灣方麵購買版權在台出版的著作。為此,我曾書麵向科大領導和學位委員會介紹了陳林義的工作,特別推薦他晉升為副主任醫師。此建議得到了學校的采納,材料上報安徽省衛生廳評審後,他晉升了副主任醫師。
 
後來,陳醫生還和我們合作成立了科大兒童斜視和弱視研究和治療中心,建立了臨床電生理實驗室,為病人檢測視網膜電圖和視覺誘發電位,在診斷和治療以及科研中發揮了作用。
 
陳林義有高超的醫術,又晉升為主任醫師我還是推薦人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有較高的領導才能,後來被任命為科大校醫院院長,在他任職間間科大校醫院取得很大的發展。
 

陳林義基金捐贈簽約儀式在科大東區218樓舉行(2020年6月)
 
【結語】以上事例都證明,科大是一所能夠包容不同意見的大學,是一所“不拘一格舉人才”的大學,是一所有氣度的大學,是年輕人才成長的好地方。
 

另篇:一封匿名信

 
由於家庭的原因,1997年 5月,我離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特殊人才”名義引進到上海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授兼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在這之前,我曾任科大生物學係負責人12年。到了複旦大學以後,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我零基礎建立了視覺研究實驗室,帶領研究生研製了我國首套基於內源信號的腦功能光學成像係統,開拓了視覺科學新的前沿課題的研究,填補了複旦大學在腦科學領域研究的空白。
 

 視覺研究實驗室的三位博士生畢業紀念  2004 複旦大學

 
1999年在談家楨先生的授意下,複旦大學人事處來電話要求我提供材料申報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但我覺得自己條件不夠,當即在電話中就婉言謝絕了這一要求,並建議複旦大學找另外更合適的人選。過了一段時間,人事處又來電話,請求我“即便不為自己,也一定要為複旦大學去爭取這個院士地位”,因為複旦生命科學學院隻有一位院士:年近百歲的談家楨院士,這與複旦大學的地位很不相稱。在學校的再三勸說下,我最終同意提供材料,成為當年公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正式候選人,不過後來落選了。
 
事隔兩年,人事處又來找我,要我參加新一輪的新增院士候選人的申報。我和我老伴商量後,決定今後不再參與申請院士的活動,因為我們覺得:一,我們對院士的光鮮地位和特殊待遇不感興趣;二,我們願意將餘生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教育和科學研究上,為國家做貢獻;但是,做了院士後會有“後果”,即被學校捆綁,主要精力必須花費為學校組織爭取大項目和獎項上,即便拿到了大項目,後麵如何管理協調這些項目也是個難事:我的實驗室裏除幾個研究生外就我一個“光棍”,連個助手和秘書都沒有,事事都得躬親。為此,我向學校正式提出永遠不再參與院士的申報活動,並推舉了兩位很有競爭力的院士候選人選。

 

不久,突然一位校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友人給我轉來一封匿名信。該信署名為“中國科技大學八係(生物學係)人”,原信是發給中國科學院學部院士遴選辦公室的,同時又給這位院士發了一份。該信以駭人的“文革”口氣,劈頭蓋腦地給我戴上了“思想反動”、“不學無術”、“打擊他人”等幾大“罪狀”,而他們所羅列的“事實”,不是無中生有,就是歪曲事實,完全沒有根據,目的顯然是要阻擋我再次申請院士,但此人萬萬想不到的是我已決定永遠不再申請院士了。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匿名信的作者竟然向我身上潑汙水,而我全然不知,更不可能辯解!

 

麵對此事,我做了三件事:㈠ 寫信感謝那位院士,感謝他及時將匿名信轉給我,否則我可能永遠背上“黑鍋”;㈡ 在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理與生物物理係黨支部全體黨員會上宣讀了這封匿名信的全文,並說明信中所言內容不實;㈢ 將該匿名信複印後分別發給科大黨委書記、生物係黨總支和係主任,同時附信一封,特別聲明我不是要去追查誰發的匿名信,隻是告訴大家科大也會發生此等事情。

 

做完這三件事情後,我又從容地繼續我的神經生物學教學以及視覺腦機製研究。此外,我還負責整理和出版我主編的《神經生物學》,並主持《複旦神經生物學講座》。前者在高教出版社出版,前後四版,曆時21年;後者每年出一期,印刷1000 份免費發送全國各高校圖書館和師生、讀者,曆時20年,最後6年我負責組稿、編輯、出版工作。
 

作者攝於2010年
 

【作者簡介】壽天德,5912校友。1964年留校任教,曾任生物學係係主任、理學院副院長、兒童斜視弱視研究和治療中心主任等職;1997年起任複旦大學教授、博士導師、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以及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研究所所長。發表學術論文82篇,出版專著、教材4部;獲199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78年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編輯:理實,許讚華
校對:沈濤

排版:許讚華

 

《科大瞬間》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喬皛白 1501 | 王
9015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當領導都會得罪人。比方說你在推薦年輕人的時候,沒被你推薦的可能記恨與心。所以我就當不了領導。怕得罪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