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一次難以忘懷的尋訪

(2022-07-25 10:25:53) 下一個

【科大瞬間】第190期 郭傳傑 (中國科大科技史與科學文化公眾號)

 

我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科大”)後,在初期調研以及後來的日常工作中,經常聽到有人提到劉達老書記的名字,尤其是與年長一些的教授、幹部、退休員工在一起時。我無緣見到劉老,因為他1975年就離開了科大、1994年就因病逝世了。“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中。”時隔那麽多年,口碑如此,還有那麽多老科大人以讚譽的口氣經常說到他,一定深有其因,何況在科大嚴謹理性的校風中,讚揚某人(尤其是對領導),是件比較珍稀難見的現象。於是,引起了我想了解劉達、學習劉達的強烈願望。

劉達從1963年調任科大黨委書記至1975年離任,這漫長的12年,是中國現代史上極為特殊的年代,也是科大曆史上變動巨大、極其艱難的時期。作為一個負有實際責任的主要
管理者,其政治品質、膽魄識見和擔當精神,足以左右科大在風高浪急年代的生存發展命運。我從許多老教師的聊天閑談中,從一些片言隻語的回憶文字裏,了解了劉達當年的
許多大小故事,如遭批鬥時剛正不阿、氣節凜然,工作生活中惜才護才、求真務實,“文革”之後銳意革故鼎新,興辦“回爐班”,……等等。劉達堪稱一身清正、為國育才的先範。在某種意義上,正是由於有劉達在特殊時期的主心骨作用,科大才得以瀕危而未潰、絕處再逢生,曆經二次創業,為科大今天的創新輝煌,奠立了堅實基礎。

2005年,我們決定,提前三年開始籌辦50周年校慶。我們很明確,科大籌辦校慶不是請名流、開大會、宣偉績、做廣告,主要是借50周年校慶之機,凝練科大精神,弘揚科大文化。因為,雖然科大曆史的長度不及國內那些百年名校的一半,但科大近半個世紀的曆史艱苦卓絕,充滿了特色與傳奇,有許多飽蘊家國情懷、科學精神的鮮活故事,尚未有搜集、梳理以及提煉。於是,學校組織學生、老師,采訪編整口述史,舉辦各種報告會、座談會。校領導分工,在校慶之前,對科大創校早期的老科學家、老領導包括老員工,隻要對科大創建、發展有大貢獻的,做一次全麵的探望拜訪,再聽聽他們當年篳路藍縷的故事,聽聽他們對學校未來發展的高見。

2008年春節之前,我和侯建國、鹿明等一行來到北京,分組按校慶辦給出的名單和地址,到家裏或醫院,先後看望了張勁夫、錢學森、何澤慧、李佩、貝時璋、楊承宗、龔升、周光召、彭珮雲等前輩和領導,趙忠賢、王誌珍等知名校友,以及郭沫若、嚴濟慈、華羅庚、劉達、楊海波等的家人。

元月29日上午,鹿明、朱燦平、黃超群和我一道去尋訪劉達的後人。記得我們先按地址找到林業大學宿舍,結果沒有找到;後來又驅車嚐試另一個地方,仍然落空。因為學校已很久沒有與劉達家人聯係過,所以不太清楚他兒子的準確住處。這樣試錯性地找了幾個地方,根據朱燦平當年的日記,我們最後來到位於海澱肖家河的中央黨校宿舍南區,敲開了一個普通居民樓二層的家門,終於找到了劉達兒子劉冀同誌的家。他大約40多歲,看樣子非常樸實、敦厚。雙方自我介紹後,他和同樣樸實的妻子,把我們熱情地迎進了家門。這是一個普通的小三居,裝修和家具都十分簡陋。劉冀深情地訴說著父親多年後仍心念科大、常常憶起在科大的歲月與人事,對科大有種特別的情感和牽掛,說到動情之處,幾次眼噙淚水。他妻子在一旁插話:老爸在科大最困難的時期,從北京到合肥幹了十幾年,多年來我們沒見到過科大的領導,沒想到你們今天能來,我們真的很激動,說明科大沒忘記他。她這一席話,說得我很羞愧。我連連說,我們來遲了,對不起劉老,對不起你們!

在返程的路上,我們幾個很久沒說什麽話,沉默了好長時間。我心裏默想著劉達老人在科大校園裏與師生同舟共濟、艱難奮鬥的那些日日夜夜,他把自己的心血、智慧留給了科大,融進了科大堅韌的生命力。我們科大人應該把他對科大的貢獻和音容笑貌,常留心中,把他癡心教育、無私奉獻的精神化作奮進世界一流的動力。

排版編輯:俞霄

 

《科大瞬間》編輯部

 
 

 

常務編委:

 

許讚華 803 | 劉揚 815

黃劍輝 815 | 滕春暉 811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