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藝術家親述“孺子牛”的前世今生

(2021-12-05 19:35:45) 下一個

原創:熊衛民 張雲涵

第129期

從“扭轉乾坤”到“孺子牛” —— 雕塑家親述”孺子牛“的前世今生

熊衛民 張雲涵 訪問整理

 

【編者按】

78級校友捐贈母校一座“孺子牛”雕塑的故事,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大人。這 些故事有的來自道聽途說,有的來自78級當事人的回憶。今天,我們來聽聽製 作這座雕塑的知名雕塑家程連昆教授本人的口述,了解當年三十出頭、有著科 大學子一樣火熱激情的他,是如何從最初的雕塑競標中脫穎而出、創作出科大 第一座雕塑的;而這座藝術精品,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作者導讀】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科大”)校史館西側草坪,稀鬆幾棵綠樹映襯著一座 有點斑駁的雕塑:兩頭強勁十足的牛犢相對而立,在竭力旋轉一個直徑約為一米的大圓球。這個雖 說不上氣勢磅礴,但充滿豪情壯誌的雕塑,表達了科大人敢為天下先的銳意進取精神,是科大的象 征之一。它是在什麽樣的環境之下被如何塑造出來的?年已古稀的作品創造者、雕塑家程連昆先生 對此依然記憶尤深、曆曆在目。我們還吃驚地發現,在這件作品的背後,也隱藏著程先生五味雜陳 的人生和不肯屈服的心。

受訪人簡介: 程連昆(1947— ),安徽阜陽人,知名畫家、雕塑家,安徽建築大學建築係教授。 1978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阜陽分校藝術係,1981-198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室學習, 1988-1989年在中國美協基金會城市雕塑研究班深造。1986年成為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作品頗 豐,其中《村娃》、《情深》兩件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村娃》還獲該展覽會優 秀作品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弈》、《榮譽的基礎》和《球之戀》分別入選第一、二、三屆中 國體育美術展覽。

訪談人: 熊衛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特任教授) 張雲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2017級碩士生)

訪談時間:2017年11月29日下午16:00-18:00 訪談地點:安徽建築大學程連昆工作室

中國科大最早的校園雕塑,兩頭牛雙目圓睜,低首蹬足,奮力推動,大有扭轉乾坤之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熊衛民(以下簡稱熊):程教授您好!昨天咱們邊走邊聊,已談過一會,因周圍比較喧囂,了解到 的情況較少,今天我們正式向您請教。主要有兩方麵的事情想了解:一個是您個人的成長經曆和事 業發展情況;另一個是您為科大創作“孺子牛”或“牛轉乾坤”雕塑的過程,包括創意的由來,是否經 曆過競標,落實雕塑設計的情況,以及後來作品的擺放、陳列等。

程連昆(以下簡稱程):好的。那我就先講一下我的個人經曆。我實話實說,可能有些地方不適合報道出去......(此處省去1.4萬字)

雕塑家程連昆教授三十多年後重看自己的雕塑,感觸良多(20171128日,熊衛民攝)

科大學生出題

:那您是何時從中央美院回來的?

:1982年。我回來後不久,合肥市成立了雕塑領導小組辦公室,準備做環城公園雕塑,分管這項 工作的是吳翼副市長。於是我就從研究所借調到了合肥城市雕塑領導小組辦公室。1983年,我正式 參與城市雕塑創作,完成了合肥環城公園第一件城市雕塑——《醒獅》。後來合肥被評為全國第一 批園林城市,這些動物雕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時全國隻有三座城市入選。(1992年評出的全國 第一批國家園林城市分別是北京、珠海與合肥。)

雕塑家程連昆和訪談整理人之一熊衛民(20171129日,張雲涵攝)

:當時您是如何得知科大要建雕塑的?

:最早得知這個消息的是韓美林。科大的學生會先找的是他,可他當時不做城市雕塑,他就告訴 學生可以找我們兄弟倆。然後學生們就找了我們。我們跟韓美林關係密切,經常去他那裏玩。 結束他剛出獄時,腳上長了瘡不能動,我弟弟還陪了他兩三天。

我們從學生口中得知,恢複高考後的科大第二屆畢業生(:78)要給母校捐獻一座雕塑,麵向 安徽雕塑家征稿。除了我們兄弟倆,應征的還有安徽省美協的肖哲英,還有在安徽省博物館工作的 嚴玉敏。我當時還在研究所工作。雕塑所需經費是由科大的同學們你三塊、他兩塊捐贈的,好像一 共捐了幾千塊錢。我記得一個人捐的最多的是兩百塊。

:學生把他們的想法告訴您了嗎?

:他們講自己大學剛畢業,馬上要走向工作崗位,肩負著未來中國科技發展的曆史使命——原話 好像是他們要責無旁貸的擔負起發展中國科技的重任。

參與雕塑項目的七八級學生會成員. 後排:路陽 (788, 1), 陳一濱 (786, 2,發起此項目的核心人物), 吳景深 (783, 4), 許銘 (789, 1)。中排:王立群 (788, 3), 陳曉明 (786, 2), 王凱寧 (781, 1)。前排:陳蔚 (782,右1) (圖片由788路陽提供)

:他們講了作為科技工作者這類話嗎?

:講了。他們說,作為科技工作者,他們就是要振興中國科技,為中國的四化奉獻他們的青 春。

:這座雕塑的構思是突然想到的,還是醞釀了一段時間?

:有一個過程。我和我弟弟想,世界的發展也即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取決於科技的進 步,科技的進步又取決於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而科技工作者中最有生機、最有活力、最有創造力的 是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因此希望在他們身上。我們想,可以用牛犢來代表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 嘛。這是我們兄弟倆最初的創意。我們在北方小城市長大,經常看到牛、馬這些動物,從小就對它 們有很深的情感。後來在陶瓷廠創作過很多牛、馬等動物雕塑供出口。所以,我們想到用農村老家 的小黃牛的形象來代表青年學生是很自然的。合肥這邊也有牛,但都是大個的水牛。

下麵的問題是怎麽來體現他們推動世界的進步發展。我們就用一個圓球來代表世界,然後用兩頭牛 來推動著圓球轉,這就有了發展進步的寓意,可以體現科大青年學生推動科技進步的雄心壯誌和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精神。

有了這個創意,以後的事情就好辦了,形式感就會在摸索當中形成。我們送到科大競選的稿子是用 泥巴做的模型(當時合肥還沒有做玻璃鋼模型的能力),不是最後稿。後來要正式放大,才重新做 了稿子,科大校園裏現在的雕塑就是根據這個稿子做的。

實際上我們兄弟倆也是初生牛犢,應該說和那些青年學生有著同樣的精神狀態與經曆。因為我們年 齡相差無幾,命運相同,有共同的感受。他們上大學也不容易,有的是知青,有的是在農村呆了很 多年才考上大學的。

:作品是如何推選出來的呢?

:是通過學生投票產生的。學生會把應征的三座模型放在禮堂裏,組織同學投票。(:786 昊回憶:當時是我們聯係的合肥的部分雕塑家,記得有超過十件作品,在階梯教室裏投票。)凡是 捐了錢的同學,不論捐錢多少,每人一票,喜歡哪件就投哪件。結果我們的票數最高。肖正英和嚴 玉敏做的什麽我不記得了,因為我們沒有到投票現場去。

78級同學在一教的階梯教室給多件競標的雕塑樣品投票

克服困難做雕塑

熊:雕塑入選以後在哪兒進行放大工作呢?

程:當時沒有地方放大,科大找不到場地,我們更沒有場地。後來,科大負責後勤的副校長盧崗峰說,地下室有空位,可以到地下室去。因為我們那時年輕,覺得在哪兒都無所謂,就去了地下室。哪知底下潮熱難耐,當時正值夏季,遍地都是小蚊子,還有人在地下室裏種蘑菇。我們合力整理出一片空地後,才開始和黃泥,搭架子,做雕塑。我和我弟弟從阜陽帶了兩個徒弟過來,四個年輕小夥子在地下室裏一起製作。地下室光線也很差,我們在正頂上裝了一隻三百瓦的大燈泡,要不了幾個小時就爆了,得拿手電筒照著換一個再接著幹。

熊:當時有沒有想過在外麵搭個帳篷築造?

程:因為天氣炎熱,帳篷擋不住熾熱,而且熱風一吹,泥巴很快會幹裂,裂了就沒法做了。在潮濕的地下室,泥巴就不會馬上幹掉。況且學校也不會允許我們搭個篷子在校園裏幹活。

張雲涵(以下簡稱張):雕塑裏也加泥巴嗎?

程:雕塑製作需將小稿按成品1:1的比例進行放大。先按此比例焊接內部鋼骨架。然後用泥在骨架上塑形,待放大泥稿完成後再用薄薄的金屬片插片把泥稿分割成若幹塊,然後將熟石膏粉調成糊狀,潑在泥稿表麵,分3——4次進行,其間還要摻入麻絲等材料,同時預埋連接件,等石膏凝固後,再用木棍加固。接下來便是開模,需把一塊塊外模拉開,清理模內的殘泥,用水衝洗幹淨,塗上凡士林等脫模劑,至此外模加工完成。接下來我們將模具從地下室抬到室外的基座上進行拚接,並同時焊接成品雕塑的內鋼架,合模時,模塊間不能有縫隙,特別是底層,如果不嚴實,上麵的接縫就會越來越大,到後來模具就合不起來了。合模是一個十分艱苦而細心的過程。模具合好後,便可開始澆灌水泥,澆灌前要先把模縫用石膏補起來,防止漏漿。我們是人工攪拌水泥,拌完一些便向模具裏澆灌,一層層一直澆到模具的頂部,如果水泥漿有滲出,有些地方就會出現蜂窩狀氣孔,需再用水泥補上。孺子牛的球體上有一道深色的痕跡,便是當時補上的。水泥澆灌完成,一個星期後我們敲掉外模,一個完整的孺子牛雕塑便初步完成了。

熊:做雕塑的時候學生應該還沒有畢業。要趕在離校之前把這個雕塑做完?

程:是的。因為經費有限,所以隻能買灰水泥加瓜子片,跟《醒獅》的基座配方一樣。科大雕塑就是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製作完成的。它還有個閃光的地方——獲得了合肥市城市雕塑評比二等獎,而且當時雕塑沒有評一等獎,二等獎就是最高獎項。

熊:當時有沒有提費用問題?

程:這個項目就是我們總承包的。我們把幾個人的吃喝住,材料等等加起來,把預算報給學校,大概是五千多塊錢。因為做《醒獅》一共花了七、八千塊錢,這個我估計也差不多。《醒獅》是政府投錢,我一分錢沒拿,最後給了我七十塊錢加班費。這邊是包工包料,剩下的錢寥寥無幾,但是究竟剩了多少,我現在也沒有印象了。不管怎樣,我們盡力完成了一件作品,當時覺得很有成就感。

訪談整理人熊衛民和張雲涵(202079日,範樂天攝)

雕塑原名牛轉乾坤

:聽說科大這尊雕塑一開始並不叫孺子牛”? :先叫扭轉乾坤。這個名字也是我們兄弟倆取的,寓意是要改變科技落後的世界。 :學生們也很讚同這個名字?

:學生們很讚成,但學校不同意。馬上就要做名字了,盧校長卻通知說不行:“扭轉乾坤,是要 扭轉誰的乾坤?所以這樣的名字不妥。雕塑擺放的位置也是他定的,本來是要放在圖書館(東區老 圖書館)前比較重要的位置。結果也不行,他說放哪兒就放哪兒。

:也不能有扭轉之意?

:是啊,扭轉誰的乾坤?還是俯首甘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比較安全。

:“孺子牛這幾個字是誰寫的呢?

:我估計是從魯迅的手稿裏摘出來的,放大後交給一個搞雕塑基座的宋工程師做的,最後讓工人 雕刻在雕塑的基座上。

:聽說當時還想塑成青銅的?

:當然想做成銅像,可是沒錢。學校當時大概出了三千多塊錢,加上學生捐的,總共大概是五千 多塊錢,比《醒獅》造價還要便宜。正是因為錢少,所以用不起白水泥。《醒獅》的基座是灰水 泥,獅身是白水泥。科大雕塑整個都是灰水泥。

:青銅如果做小一點可以嗎?

:小了一是沒有氣勢,作為一個校園雕塑,得有大的體量。二是小的雕塑送給學校隻能擺在某個 室內。不能像現在這樣放於公共空間。

:當時投票的學生們有沒有表現出對自己籌款所建雕塑的興趣,參與進來?

:我們沒有接觸到同學,隻接觸到了學生會的幹部。有兩三個同學負責跟我們聯係,其中有個叫 黎昊(:786)的,因為學生畢業,其他同學都走了,而黎昊是合肥人,所以最後是他一直堅持 到雕塑完成。他算是甲方,學生代表,整個過程都由他負責聯絡,最後由學校驗收。

自左至右:黎昊(786),蹇陽(785),團委張依斌老師,美術指導韓美林(),程樹深(789),程 連仲(雕塑家),程連昆(雕塑家)。攝於圖書館後孺子牛雕塑擺放地。

:所以有不少同學沒能即刻看到雕塑,直到以後返校才看到? :有可能是這樣。有的同學可能已經回家了,也有畢業分配去工作的。 :當時像黎昊,還有學校的學生對您的工作是怎麽評價的呢? :應該說還是很認可的。緊接著合肥城市就給這個雕塑評了個二等獎。

堅守到雕塑完成的學生代表786黎昊(照片由黎昊提供)

【編者後記】822沈濤同學在校時曾為這座新落成的雕塑寫下激揚的文字:“圖書館東南角矗立著的 石雕......能給人以震撼、啟示和力量。那兩條牛雙目圓睜,低首蹬足,用犄角、用闊背奮力推動地 球,大有扭轉乾坤之勢.....你仿佛感到它周身有奔湧的熱血,感到它喘息噴吐的熱氣,聽到它短促而 振聾發聵的咆哮。我驚歎於那驚心動魄的一刹那,折服於那粗獷、神奇的力的美。”

如今的雕塑已曆經風霜,麵目全非,惟願科大學子”扭轉乾坤“的豪情壯誌代代相傳!

(本文圖片除注明外,均由校友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圖編輯:餘明強, 劉揚

排版編輯:俞霄

 

《科大瞬間》編輯部

常務編委: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陳錦雄 812 | 劉揚 815

黃劍輝 815 | 滕春暉 8111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