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在科大的青澀歲月

(2020-12-30 04:36:44) 下一個

【科大瞬間】在科大的青澀歲月

2018-12-01       第37期

李劍 8512/8518 科大瞬間

 

【編者按】

八十年代是一個新事物層出不窮、思想不斷突破禁區的年代。那時, “煥發青春”是時常聽到的一句話,也就是說,各個生理年齡的人們都普遍感到心理年輕。這個時期進入科大的學生,更是正處於一個青春勃發的年齡, 如魚得水。盡管他們當中有些人是被“外力”不由自主地推入校園的, 但在這麽一個特殊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裏,也必然會令他們留下難忘的青春記憶和心路曆程。在畢業二三十年後重新回望八十年代以及自己當年的青澀, 其感受有如在靜靜品嚐下午茶時撒在身上那溫暖的陽光。

                                                                                                       黃劍輝

 

在科大的青澀歲月

李劍 8512/8518

 

一個周末的早晨 ,我打開手機瀏覽《科大瞬間》裏的文章 ,爰人在身旁評論說 :"不知為什麽 ,每次看到你和你的那幾位科大好友 ,總讓我覺得你們還像當年校園裏的年輕人一樣。〃哇 !這話讓已經踏入半百的我立刻神清氣爽起來。

可過後一想  ,其實科大畢業生好像並沒有什麽與眾不同的特質。2010年我回校參加畢業20年聚會時 ,我們這些當時正值中年的90屆畢業生們 ,都已是家庭和社會的中堅。同係不同係地聚了幾撥 ,有時會感覺到"這些同學怎麽不像科大畢業的呢?〃。但是後來轉念一想 ,可不是嘛 ,畢業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這麽多年 ,大部分人的書生氣已然消失殆盡 ,似乎也並沒有什麽科大氣質會成為我們的"標配〃。然而 ,在科大度過的那些歲月卻成為每個科大學子難以忘懷的日子 ,就我自己而言 ,對母校的情感是複雜和一言難盡的 ,可以說有點類似知青情結吧。

應該說我是陰差陽錯地上了科大的。本來一直向往到北京上大學 ,卻不由自主被外力推進了"褲子大"。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 ,心情應該說是憂大於喜 ,憂的是要進入一個傳說中"學習起來不要命〃的學校 ,而且學校離家遙遠 ,乘火車加上中轉時間單程就超過40個小時。若說還有幾分喜的話 ,畢竟是被令人仰慕的大學所錄取 ,說起來還是臉上有光的。

就這樣 ,在合肥的科大校園裏我度過了17歲到22歲的五年。漫長而又短暫的科大時光淹沒在畢業之後的歲月裏。今天 ,將近三十年後 ,不少深藏的瞬間又浮現出來 :新生軍訓實彈射擊被宣布為零環時的羞愧 ;確認科大沒有舞蹈類社團時的失望 ;滂沱大雨中因想家嚎啕大哭 ,被附中孩子誤認為是少年班學生時的尷尬 ;第一次參加大學裏征文《藍色狂想曲》被選中展出時的興奮 ;下了晚自習到小賣部喝一碗胡辣湯時的愜意 ;大學一年級就被男生追求時的惶恐失措 ;第一次和學長去聽音樂會晚歸 ,擔心被關在女生樓外的氣急敗壞 ;剛剛學會在吉他上撥幾個和弦 ,就敢到水上報告廳去參加唱歌比賽的"無知無畏〃;……

文藝女青年

運動健將

科大初印象

合肥雖然是安徽的省會 ,可在上世紀80年代卻是個交通不便的小城市。第一次乘火車進入合肥站時 ,雖然有點心理準備 ,可我和同行者還是被小縣城車站一般的破舊和簡陋震驚了 ,爰哭的我簡直要掉下眼淚來。不過也許真的要感謝火車站的鋪墊 ,當我終於踏進科大校園時 ,對校舍的老舊就沒有太多詫異感了。當年17歲的我來自內蒙古草原鋼城 ,習慣了幹燥涼爽的氣候 ,合肥九月份依舊悶熱潮濕的天氣對我來說又是一個下馬威 ,從未離開過父母和家鄉的我 ,就這樣開始了大學生活。至今我仿佛還能看到當時自己一邊拿著小汗巾不停地擦臉 因為不習慣潮濕而感覺臉癢) ,一邊和同宿舍的新同學互相介紹 ,彼此認識 ,雖然內心恍惚 ,神情卻還能保持淡定的樣子。

大一室友(8512)合影(第二排中間為作者)

安徽電視台拍攝大學生題材電視劇中的“室友”合影。(右三為作者,右一右四是科大同級校友,其它三位是安徽大學學生)

高數滑鐵盧

在科大的第一學期我還算個標準的好學生 ,每天白天上課 ,晚上就泡在自習室 ,當然也有思家心切無心學業的時候。8312的學姐奚明是我的中學校友 ,學習的精神和成績都堪稱楷模 ,心中有了標杆 ,我這個誤打誤撞進來的"準學霸〃學習成果還算得上無愧於心。直到期末考試 ,除了高數 ,所有科目都已考完 ,也知道了成績 ,大體還算良好。於是我的心好像已經飛回到家鄉一樣。高數考試的當天下午就是乘火車回家的時刻 ,上午在考場上我就感覺到高數可能要砸鍋 ,因為主要的求導公式我都沒有記住 ,本來並不算難的試卷被我答得稀裏曄啦。懷著僥幸的心理交了試卷 ,然後把一切都拋到腦後 ,我急切地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後來好長時間我都不願回憶大一的寒假 :收到成績單後 ,媽媽以她能夠想到的最委婉的方式告訴我 :高數不及格 ,開學需補考。其實這委婉隻會讓我更感痛苦和羞愧 ,從未經曆過掛科的我受到的打擊超乎家人和我自己的想象....能夠客觀平靜地看待這件事情是在畢業後十多年之後。

南方的冬天

在合肥度過的第一個冬天曾讓我萌生退學的念頭 ,在北方有暖氣的房間裏 ,任憑窗外怎樣北風呼號 ,室內都是暖意融融。然而在合肥 ,因為冬天室內沒有暖氣 ,晴天時 ,白天室內要比室外冷 ,回到宿舍外衣也是不能脫掉的。到了晚上 ,室內就會更加寒冷。每天晚上鑽進被子就是一種考驗 ,凍得我淩晨三四點鍾就會醒來 ,膝蓋以下都冷冰冰的。好在大學的第二學期科大裝了暖氣 ,否則我不知如何麵對後四年的冬天。

無奈的化學實驗課

選擇化學專業是因為我高中時化學學得不錯 ,那主要是中學的化學老師教得特別棒 ,讓我學起來感覺很輕鬆 ,恰好我爸爸也是化學專業出身 ,所以就選擇了應用化學係。最初的無機化學學得並不費力 ,可是到了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我的短板就暴露了 :動手能力差。有機實驗常常讓我很傷心  ,比如說 :通過層層反應最後的產出物應該是白色晶體 ,而我呢 ,要麽產量特別低 ,要麽幹脆不是晶體而是油狀物。分析化學實驗也讓我很傷神 :實驗精準度的高要求對我這個天性馬虎的人成為一種考驗。當時化學實驗室的通風設備比較老舊 ,實驗室裏彌漫的氣味增添了我的緊張和不適。另外 ,學有機化學要記住大量的反應方程式 ,在對反應機理沒有特別吃透之前 ,需要大量做題來鞏固記憶 ,於是我開始對所學專業有了排斥感。

科英班的美好時光

就在我感覺迷茫和無助的時候 ,大三下半學期又出現了新的機遇 ,科大要開設一個新的專業 :科技英語。一直比較喜歡英語的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轉換專業。經過考試我很幸運地轉入科大的第一屆科英班。於是在科大最開心的兩年開始了   ,來自不同專業的19個學生組成了一個新的集體 ,開始了英語專業和各種人文課程的學習。

擔任我們英語主課的張光前老師是一位治學非常嚴謹的好老師 ,他對我們這個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從這個專業起始一直到最後我們畢業分配 ,他一直都是盡心盡力。至今 ,每年元旦時我們的電子信箱裏都會收到一封來自張老師的英文信 ,他會在信裏告訴我們一年來他的工作和生活 ,並送上問候和祝福。當然 ,他也殷切地盼望著我們的回信。筆至此刻 ,我的眼眶濕潤了 ,這些年來忙忙碌碌的生活 ,一年一度的元旦前後收到張老師的來信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但是當我真正靜下心來回味的時候 ,總會深深地感受到那份濃濃的師生情 !雖然科大科技英語專業後來停止招生了 ,但這個專業的設立對我來說卻是救贖性的 ,在最後兩年裏我體味到了更多學習的樂趣 ,在科大這個並不太適合我的純理科土壤裏 ,我們汲取到了人文課程的營養。這一點  ,成為我沒有後悔上科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畢業前夕室友合影(8518),坐姿者為作者。

校友手工P圖後的室友合影(8518)

科英班部分同學與外教合影(一排右三為作者)

第一屆科英班師生合影(三排有四為作者,一排右三為張光前老師)

8512全體同學合影(作者在第二排即女生排左十)

科大校園裏的自我成長之旅

也許因為是純理科學校 ,我在校時 ,科大的整體氛圍單調平淡。高考成績優異的學子們從全國各地聚集在合肥這個相對閉塞的環境裏生活學習 ,心思單純卻又充滿競爭。在曰複一日緊張的學習競爭壓力下 ,加上男女生比例失調的問題 ,貌似平靜的生活表層下其實暗流湧動 ,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認知的重塑再造都是學習之外要做的功課 ,而那些或深或淺的校園戀情 ,似乎也成為校園生活的一種調劑。有一種未經考證的有趣說法: 科大學生談戀爰的"壞”風氣就是從85級開始的 ,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科大的良好學風。聽後曾竊笑自己就是"壞分子"中的一員。

我在科大的那段青蔥歲月已經遠去 ,但那些酸甜苦辣的瞬間 ,卻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持久的記憶 ,是記憶中的那些瞬間堅實了我日後成長的足跡。就把這篇文字送給60歲的母校和50歲的自己吧

文圖編輯 :騰春暉, 徐淼淼, 陶李

排版編輯 :許讚華, 俞霄

中國科大《科大瞬間》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