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墮落的漢語與我們

(2021-11-07 06:12:45) 下一個

去年有段時間我雄心大發要背誦屈原的《離騷》,此詩兩千五百字左右,除了那句人人耳熟能詳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其餘所有詩句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甚至可以說是困難的,因為古今異義、異音的詞匯太多,光通讀一遍就夠費勁的。可見我的古文修養有多差。但我沒有氣餒,把全詩分成十五小段,一小段一小段地背誦,幾乎每段都有寄托作者情思的奇花異草,自然也有與之相對應的邪花惡草。背熟了每一小段,再將十五小段分成三大段,再分段背誦,最後將三大段合起來閉著眼睛一氣嗬成地背誦下來。

因為都是在利用業餘時間背誦的,所以前後拖得時間比較長,至少花了一個半月。記得完全能夠背誦時,那一遝印有《離騷》的A4紙,已經被我翻得軟兒吧唧爛爛糊糊,像是被抽離了筋骨,每一頁都吃足了我朗讀時隨口而出的飛沫,但它絲毫不嫌棄我口臭,將詩歌一行一行刻印在了我的大腦裏,詩歌還沒有背誦完,我就完全明白,我與屈原有著相似的靈魂,盡管我在任何方麵都不如他偉大,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意思在那,請別撇嘴。

《離騷》之所以難背,也許是那時的漢字還處於發軔期,不如後來的唐詩宋詞那樣的有韻律。可詩中屈原那高貴的精神和不屈的靈魂始終在激勵著後世,安慰了多少桀驁不馴窮途末路的文人才士。以至於魏晉時期的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離騷》開啟了漢語的壯美、優雅之路,讓後世的漢語可文可詩可歌可詞可曲可戲劇可小說可小品,樣樣都詳盡了它所處時代內在的精神和外在的麵貌,樣樣都達到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讓後來之人一代代地仰望和吟誦,同時又激勵著後人攀登漢語另一種潛在的高峰。

經過幾千百年的曆程,漢語走到了現代,像是要隨著清政府一同消失在曆史的深處。但它並沒有,島國日本在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創造了一大批現代詞匯,豐富了漢語在現代意義,而在隨後的中國,又出現了白話文運動,漢語脫胎換骨又煥發出了驚人的活力,掀起了民國那代人立誌要改變國運的驚天巨浪。

風平浪靜之後,竟有人要廢除漢字,實現漢字羅馬拚音化,好在這個愚蠢瘋狂的計劃沒有成功,漢字雖沒有被連根拔除,但是被簡化了,像是一個男人割去了兩蛋一蔥成了太監,太監心裏不正常的時候多,於是就出現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淨身之後的漢字起初隻是不符和邏輯,像是沒有牆就沒有磚,沒有林就沒有樹之類的。由於不符和邏輯的詞匯和字句愈來愈多,愈來愈反智,愈來愈被接受,於是更激發起了無恥無知者的無窮的想象力和製造新詞的熱情,反正他們製造出任何新奇詞匯都能施用到一定比例的人身上,並且那部分人騾馬一般毫無異議地去接受,兩者相輔相成,是一個硬幣的兩麵。所造出來的詞匯像以前的 臨時性精神病,像如今比較火的 時空伴隨者。不能舉太多例子,文章容易痿,點到為止即可。

漢語發展到現在,在一般的大眾生活層麵上,變得越來越無恥越來越墮落了,粗俗到了極點,卑鄙到了極致,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民族敢於將自己的母語如此的糟蹋。離騷之後的各個朝代,漢語像夜空中的煙花一樣絢爛無比,閃耀於曆史的天空。如今都成了啞炮,成了文章中的白字,成了人口中的不敢說出的敏感瓷,成了道路以目的所指,成了無恥者製造出的無數喪盡天良侮辱人格的新詞。

後世的人隻需從曆史中的“新詞匯”裏就能立即了解到彼時代的一部分人是如何的壞,另一部分人是如何的蠢。作為這一群又蠢又壞的人的後代,他們肯定會羞愧不已,像晉明帝向丞相王導詢問自己祖先的所作所為,聽後大慚,把臉埋覆在床上哭著說:“如果真像您說的那樣,晉朝的社稷怎麽能長久呢?” 果然,西晉沒多久就被滅了。

漢語以及使用它的人,方向走對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同感。

看那網絡用語:屌絲之類的。
衍波襄平 回複 悄悄話 每個文明都有消亡之期,可能漢文明也到了盡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