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衝突

那美麗的姑娘眼中閃爍著彩色的光澤,宛如起火的草叢中燃起的紫色煙霧,它的豔麗如同雕刻版郵票上的斑斕猛虎,美妙像是雨天沿街流串的溪水。
正文

我將怎樣寫小說?(2)

(2024-01-21 22:11:40) 下一個

開始練習我的短篇小說吧。

短篇哲學小說:《中國魯賓遜飄流記》

搜集資料和采訪

首先,你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和資料,掌握曆史背景知識,並確定你的小說所處的時代和準確的年代(當然,你在小說中,不一定寫出詳細的年代來)。一本書你需要通讀一遍,第二遍劃出重點,第三遍作出筆記。特別是要了解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將來你才能勾畫出一幅真實的社會圖景。

搜集的資料應該進行整理,去偽存真,篩選分類,使資料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數量級上,因為,資料太少不足以說明和分析問題,資料太多,又會使我們迷失在繁浩的資料海洋之中。

錄音資料。將按照被采訪者的各自語言特點,編製一個特殊形態語言特點結構表,按照它形成的規則隨時工廠化製造對話。

情節取舍

即使某一事件確實發生過,但是,從邏輯聯係和曆史因果關係方麵如存在內在的不統一,或者有自相矛盾之處,則此事件將被視為虛假事件,不予列出。

景物

鑒於中國小說的景物描寫與人物心理狀況的脫節,所有的景物,如果不能像電影畫麵一樣襯托主人公的心情的話,就不寫。

對話

盡量使用精練的電影語言。也省得以後改編成電影時,手術太大。

承上啟下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報道的後續行為,並未每一次都對前麵的事件作簡要的交代,完全忘記了有的讀者是後來加入的,他們沒有看見前麵的報道。

線索的作用

序幕中,將讓全書中的所有起線索作用的主要角色全部登台出場。然後,交替展開每一個人的故事,編織成一張小說的羅網。用這些線索將讀者引進米諾斯的迷宮,一網打盡。

我的小說中將插入的一個故事的說明

鑒於自從1729年《魯賓遜飄流記》(Robinson Crouse)出版以來的近400年,隻要涉及政治和經濟問題,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和小說家都會搬出魯賓遜星期五來說明舉例。因此,在我的小說中,也將穿插一個魯賓遜星期五的荒誕故事,表現資本主義如何吸取馬克思《資本論》的經驗教訓,試圖通過發行公司股票(勞動階級也可以購買),達到化解資本家和勞動階級的對立的。

小說中涉及政治和經濟的故事簡介

人物

中國版的魯賓遜和未成年的星期五

語言特點

中國城市白話和荒島上土著語言的混血變種。主流和鄉土作家稱之為歐化的語言。

故事的插入的位置

這個故事的各個段落,將分別插入小說的第6,15,27,38,49,56,72章中去。

故事的展開

展開一個若望·雅克·盧梭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故事的續集-我的中國魯賓遜的荒島故事,講述在一次局部戰爭中,一名負傷的中國雙麵間諜魯賓遜,飄流到一個荒島上後,遇見了當地土人星期五。魯賓遜如何運用現代手段封鎖新聞消息,通過說服動員的方式,奴役當地土人星期五,並因此成為資本家的故事。

故事背景回放

《魯賓遜飄流記》是由英國作家笛福在1729年寫的一部探險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人飄流到荒島上,在原始社會的狀態下如何與自然界鬥爭,並生存下來的故事。表現了18世紀殖民主義者開拓領土和疆域的殖民精神。他在島上遇見了當地土人,並為他取名星期五兩人結為主仆關係,共同依存,在島上生存了許多年。這是兩個著名的人物,知名度如同唐吉訶德和他的仆人桑丘

資產階級啟蒙學者若望·雅克·盧梭於1755年寫的論文《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演繹了魯賓遜星期五的故事,將一個複雜的社會簡化為兩個人的原始社會,表現了魯賓遜星期五自然狀態的先天不平等。魯賓遜聰明、有知識,星期五愚蠢而沒有頭腦。(《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的出版,曾導致了推翻歐洲封建農奴製度的資產階級革命,現在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全部來源於他的思想。)

馬克思的搭檔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繼續講述魯賓遜星期五的故事,發展了若望·雅克·盧梭的平等思想,指出魯賓遜將自然狀態的不平等,進一步推進到通過說服動員的方式,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星期五,讓星期五無償為自己勞動,創造資本的剩餘價值,奴役星期五。盡管沒有使用暴力,但是奴役終歸是奴役。

故事發展

星期五通過魯賓遜的電視機,偶然發現了事實真相,原來全世界勞動都是要發工資的。不甘被奴役的星期五,罷工並封鎖了島上唯一的交通要道-一條羊腸小道,在雨中舉行了一個人的悲壯的示威遊行,要求改善生活,發工資並提高工資待遇,治療在勞動中碰傷的右腿,修複漏雨的茅屋。並特別提出一個要求,要求有一台跟魯賓遜一樣的電視機。

故事的繼續發展

魯賓遜不同意。因為,在荒島上,勞動產生的剩餘價值並不高,也就是說,利潤太少。但是,絞盡腦汁,現在的魯賓遜也不能說服星期五,於是,衝突終於爆發,魯賓遜用自製的手銬把星期五抓了起來,並在拘留所裏麵毆打了星期五星期五魯賓遜的暴力鎮壓下,不得不屈服。每天忍氣吞聲地勞動,並消極怠工。魯賓遜明白,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星期五有可能會造反。於是悄悄地改善了星期五的勞動條件,增加了工資,多少提高了一點星期五的工作效率。

結局

魯賓遜後來發現星期五原來是一個女的,於是,展開愛情攻勢,俘虜了星期五的芳心,最終結為夫妻,生了一大堆孩子,組成了一個新的社會。資本家和勞動人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化解為和諧的股份關係。

附錄:

有關小說的電影改編權的問題

給自我感覺良好的電影導演製定一個天價的版權使用費和改編費用價格表,以幫助消化動輒上億資金的電影製片費用。總之,寧缺毋濫。否則,誰也別用,直到21世紀初中期。把權益留給兒子和孫子也不失為一個最佳選擇。

同時,絕不放棄參與並主持電影改編的權利,由本人組成編劇的草台班子,防止智商不高、金錢嗅覺很靈的的導演糟蹋寶貴的原始素材,也籍此幫助編劇們改變電影界收入腦體倒掛的反常現象。

演員的選擇

鑒於到處傳說潛規則,如果選擇權在導演和製片人或者投資人的手裏,很可能角色的選擇不符合原著的形象。所以,強烈要求立法,將演員選擇權收歸角色的創造者-小說原作者。本作者可能要求擔任導演和製片人的董事長,或者兼任副導演或者製片人(估計會遭遇強烈抵製)。作者在這裏,也打算顛覆傳統,啟用新人,一個熟麵孔不用,全部15-17歲,未成年人。看誰敢以身試法?劇組內同時配備風紀警察。電影一共3集,第一集的男女主人公平均年齡16歲。拍第二集,一定等到主人公成年以後再拍,這時候,經過時間發酵,小主人公們早已成名,饞涎欲滴的公司執行官們隻能屁顛屁顛地跑前跑後。第三集時,主人公可能已經進入中年。一部史詩巨片在時間跨度上就全了。演員們在各年齡段都是本色演員,不需要化妝到令人可笑可憐的地步。至於觀眾和導演共同的獲獎情結,不要擔心,反正,這3集分別上映的每一年度美國奧斯卡金獎我們早已預定了。

導演們是否會上當?

本小說改編和定價原則純屬“薑太公直鉤釣魚,願者上鉤”。現在,我要放出風聲:外國製片人正絡繹不絕地匆匆趕來。我就不信,對金錢有良好嗅覺的中國導演不來?一部已經預定了奧斯卡金獎的故事情節就是毒餌。當然,真不來,我暫時也沒有辦法。再另外為他們挖一個陷阱吧!就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櫥窗外麵,他們早晚會掉進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