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三回合:美艦載機空襲日機動部隊
6月4日淩晨05時30分和06時03分,美PBY“卡塔麗娜”水偵和來自約克城號的偵察機分別報告發現兩艘敵航母。06時07分弗萊徹向斯普魯恩斯下令:“航向西南,一旦確認敵航母位置後就進攻。我回收偵察機後會盡快跟進。”
斯普魯恩斯的第一個決策是起飛時間。他原打算09時放飛攻擊隊,屆時與日艦距離100海裏(185公裏,115英裏)。不久日機空襲中途島的消息傳來,他的參謀長布朗寧(M. Browning)上校根據這些情報建議讓攻擊隊07時起飛。布朗寧料事如神地估計日機空襲中途島以後將於09時返抵母艦,屆時將是日艦最薄弱的時刻,全部飛機已返回正忙著加油掛彈,但還來不及放飛第二波。布朗寧是資深航空軍官,長期追隨哈爾西,綽號“計算尺腦袋”(當時計算機或計算器還沒發明)。斯普魯恩斯盡管也長期追隨哈爾西,但他是水麵戰出身,在哈爾西編隊裏領導護航戰艦。這次是斯普魯恩斯首次指揮航空作戰,所以他聽取了布朗寧這位足智多謀的航空專家的意見。比預定時間提早兩個小時發兵斯普魯恩斯不是沒有猶豫。這樣一來攻擊隊航程將是200海裏(370公裏,230英裏),是很多艦載機的極限,很多寶貴的戰機和飛行人員會損失。但他權衡利弊後毅然下令攻擊隊07時出發。除了出發時間外,他的第二個決策是出兵多少。他決定放飛可以出動的全部飛機,共116架(20架“野貓”,67架“無畏”,29架“蹂躪者”,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各出一半)。隻留下18架“野貓”在母艦上空進行戰鬥巡邏,另有18架“野貓”在甲板上待命。
07時開始第16特混艦隊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開始放飛攻擊隊。按慣例,先起飛的飛機要在編隊上空盤旋等全體起飛完畢後一起奔向目標。但這樣要耗費寶貴的燃料。由於是罕見的116架的大機群,全部起飛要一個小時,率先起飛的戰機耗費不起這麽多燃料。而且起飛過程中日偵察機(就是利根四號機)出現在遠方天際,斯普魯恩斯估計他已暴露。時間就是生命,原先計劃的浩浩蕩蕩的大機群聯合奔襲改為小機群分批突破,每個中隊一湊齊就出發。優點是抓緊時間,但缺點是進攻分散,毫無協同,日軍可各個擊破。
當第16特混艦隊忙著放飛攻擊隊時,大約10海裏(18公裏,12英裏)外的約克城號回收了淩晨派出的偵察機。弗萊徹覺得日軍在被發現的兩艘航母以外還可能有更多的航母,根據戰前破譯的密碼,日軍應有四艘航母。他吸取了珊瑚海海戰的教訓,耐心等待了兩個小時,等到08時38分還沒有新的消息,他開始放飛攻擊隊。到09時06分,約克城攻擊隊的 35架戰機奔向日艦(6架F4F,17架SBD,和 12架TBD)。出於謹慎弗萊徹保留了一半攻擊兵力以備不測。
表7 美軍三艘航母起飛的第一波攻擊隊
| 戰鬥機 (F4F野貓) | 俯衝轟炸機 (SBD無畏) | 魚雷轟炸機 (TBD蹂躪者) | 單艦 總數 |
企業 | 10 | 34 | 14 | 58 |
大黃蜂 | 10 | 33 | 15 | 58 |
約克城 | 6 | 17 | 12 | 35 |
單種機型總數 | 26 | 84 | 41 | 151 |
來自三艘航母151架飛機的大機群由於分批前往,通訊不暢,再加上南雲沒有向中途島方向一路向東南而是於09時18分左轉駛向東北方,結果所有美機在估計日艦會出現的方位都撲了空。大黃蜂隊的33架俯衝轟炸機和10架戰鬥機繼續前進50海裏(92公裏,58英裏)後因燃料告急部分飛回母艦,部分左轉飛去中途島,很遺憾地錯過了這場世紀大戰。結果隻有108架美機真正參戰。
圖11 企業號TBD“蹂躪者” 式魚雷機中隊(VT-6)準備出擊:6月4日07時15分
[注] 這是這個中隊最後一張照片。出擊的14架飛機僅四架返回母艦。
大黃蜂隊,企業隊,和約克城隊的魚雷轟炸機沒找到日艦後機靈地右轉,發現了敵機動部隊,先後英勇無畏地投入戰鬥(表8)。09時18分日艦拉響防空警報。直衛的零戰機群撲了上去,“蹂躪者” 機群速度慢但為了投雷被迫飛直線,慘遭零戰的蹂躪。來自三艘航母的三個“蹂躪者”中隊被團滅,大多數未能成功投雷,投下的魚雷也無一命中(《中途島》電影10/15和11/15)。六架僥幸帶傷返航的飛機也基本報廢。盡管企業隊和大黃蜂隊的戰鬥機努力掩護戰友和零戰殊死搏鬥,擊落了六架零戰,但寡不敵眾。三十多架零戰主宰著天空。
表8 美艦載TBD “蹂躪者”式魚雷轟炸機對日機動部隊的三次空襲
母艦 | 中隊 | 時間 | 數量 | 投雷 | 被擊落 |
大黃蜂 | VT-8(30位機組人員僅1人生還)* | 0925 | 15 | 1 | 15 |
企業 | VT-6 | 0940 | 14 | 3 | 10 |
約克城 | VT-3 | 1015 | 12 | 5 | 9 |
|
| 總數 | 41 | 9 | 34 |
【資料來源】整理自 (1) S. E. Morison, 1949, Coral Sea, Midway and Submarine Actions, May 1942–August 1942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IV, pp. 116–121),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 G. Prange, D. Goldstein, and K. Dillon, 1982, Miracle at Midway (pp. 245–258), New York: McGraw-Hill. * VT-8中隊全體被追授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由唯一生還者蓋伊(G. Gay)少尉領取。
剛擊退了來自中途島的50架陸基飛機五次空襲不久,日軍又將在16架“野貓”掩護下41架“蹂躪者”的三次空襲殺得片甲不留。這場驚心動魄的空戰類似兩年後1944年6月美軍在第五場航母對決(菲律賓海)中對日軍的 “馬裏亞納火雞大射獵”。神速的零戰對付低速的“蹂躪者”像老鷹抓小雞一樣,美軍孤注一擲的“機海戰術”被徹底粉碎。到10時20分,看到所有戰艦完好無損,很多日軍官兵興高采烈,認為他們贏得了這場決戰的勝利。這場“中途島大射獵”敲斷了美海航的筋骨,日軍已穩操勝券。
接下來的五分鍾峰回路轉,不但是這場海空大戰的轉折點,也是整個太戰(和二戰)甚至可說人類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轉折點之一。
企業隊大隊長麥克拉斯基(W. McClusky)中校率兩個中隊3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有一架在半路失事)在09時20分到達指定地點,沒有發現敵艦。何去何從?中校是戰鬥機飛行員出身,飛俯衝轟炸機經驗不豐富(在《中途島》電影7/15段裏被俯衝轟炸機中隊長,主角貝斯特 (R. Best)中尉嘲笑:“你到現在還沒在實戰中俯衝投彈過!”)。但中校經驗老道,沉著冷靜。他決定乘還有一點剩餘燃油,沿著240度的原定西南航向再飛35海裏(65公裏,40英裏),然後右轉西北航向繼續搜索(見圖12)。尼米茲後來稱讚“這是戰役中最重要的指揮決策之一,導致了扭轉乾坤的結果。”
09時55分當麥克拉斯基右轉航向西北七分鍾後,發現一艘向東北方高速行駛的日艦,蔚藍的大海上長長的白色尾浪特別清晰。他判斷這艘日艦一定急著去和編隊會合,所以改變航向跟著日艦前進。這是南雲留下來獵殺鸚鵡螺號潛艇的嵐號驅逐艦。不久機動部隊轉向東北方,和嵐號拉開距離。嵐號扔了一通深水炸彈,未觀察到任何戰果(鸚鵡螺號的確命大福大,這已是它當天第三次被深彈追殺,但仍安然無恙。這艘潛艇在這場大戰中還會有戲)。嵐號孤艦一艘,萬一被潛艇反咬一口,無友艦可以救援,所以急著歸隊,結果暴露目標。麥克拉斯基決定轉向東北追隨日艦,而不是因這艘日艦不是航母而繼續向西北方搜索,是又一英明睿智的指揮決策(見《中途島》電影11/15)。
圖12 美艦載機擊沉赤誠,加賀和蒼龍號及飛龍號的反擊
【資料來源】S. E. Morison, 1949, Coral Sea, Midway and Submarine Actions, May 1942–August 1942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Vol. IV, pp. 118–119),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航母對決二:中途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