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由炸藕盒到棗沫糊及其他

(2023-11-23 11:51:46) 下一個

近日有文友回憶了自己少年時吃油炸藕盒並在中年後試著自製藕盒的故事,令我也憶起一點藕盒故事及其他。文友們隻當是聽我節日憶舊絮語吧,難不成您還想忙著烤火雞不成。我沒在忙。瞎叨叨一下。

那次吃到炸藕盒是我高中時候(1980S),那次我父親升了職,某周日請辦公室六七個同事們到我家聚餐。說是聚餐,其實他們都帶了各自拿手的食材,在我家廚房自己動手準備飯食,各顯身手。其中就有位三十歲左右的女同事做的炸藕盒(確實是兩片蓮菜夾住豬肉糜再裹麵糊炸成的,酥脆好吃),還有位年輕的男同事做的炸夾豆沙的麵包盒等,這些飯食和客人都令我很驚奇意外。一是我之前從沒吃過這些,二是這些客人們都很NICE有禮貌,一點也不像父親傳統意義上的幹部同事。母親後來解釋說,父親是在政府部門科技口工作,他部門裏都是學曆資曆很好的碩士啥的,有些還留過學,故而他們到我家來慶祝聚餐不是那種隻帶著嘴來吃扯閑篇的客人,他們有新鮮氣息,做的食物也比較“洋化”。當然我也記得一位五十幾歲的上海人叔叔喝酒喝醉了,一直在笑,有點出戲。。。當然後來工作出差,在武漢等地的飯館裏,也吃過炸茄盒,但都沒有那次印象深。這是炸茄盒的回憶。
我今兒早上煮冰凍湯圓做早餐,碰巧同時在做別的事兒,忘了灶上煮湯圓的鍋和時間。結果想起時花生湯元每個都已泡漲破皮·,待吃時湯圓皮已沉底變扁扁糯米皮,湯色混混,著實是花生沫糊了。我推銷不出去這有點失敗的早餐,就自行消化起來。喝著這甜香的花生沫糊,我忽然回憶起陝西的一道早餐點心——棗沫糊來。它跟眼前的花生沫糊很像啊。
棗沫糊是一道陝西傳統早餐點心。它的做法有點繁瑣:它需要先把約半磅幹的陝北大紅棗洗淨上蒸籠蒸熟蒸漲,待棗涼透後,再把每隻棗的棗核和棗皮手工去掉,弄成棗泥一碗。再備水及麵粉弄成麵糊糊一碗。在準備的平底鍋中熱水燒開時,倒入麵粉糊糊後再倒入棗泥糊糊,用湯勺碾碎小疙瘩粒,細細處理後,就做成一鍋營養豐富,棗紅色的甜甜的棗沫糊了。這美味營養的陝西點心,我也隻是少年時代在自家吃過幾回,是我勤勞能幹的母親,不怕麻煩又心血來潮時大力推薦的“陝西名吃”。我工作幾年後在西安飯店小吃宴的諸多小吃食單中,才又見到並嚐到這道點心,而那時父母親已隨二姐移民美國,母親親手料理這道點心時的記憶已是回憶了。。。
今兒同時我憶起的還有一道類似陝西點心——黑米粉糊糊。這種黑米產自陝西洋縣。因我父親八十年代末是做科技口管理的,於是陝西各縣各鄉工廠裏出產的新食品加工品就有樣品到我家(那些地區廠會因申請項目經費往省上科技口跑項目,並帶樣品做推廣)。比如洋縣某食品廠某年新出產的黑米粉糊糊(大塑料袋裝,內有是個小袋包裝),初始,我家姐妹並不喜歡這產品——這黑米粉糊糊放到碗裏衝熱水,變成黑紫色的稠乎乎的一碗湯,色澤不迎人,味道有點奇怪。唯一被父親不斷推崇的是——這洋縣的黑米可是過去給清朝皇家的貢品,養人養顏養頭發。那我們姐妹也不喜歡喝。實在被督促得不耐煩,才勉強喝半碗做早餐,直到家裏把幾代“新產品”處理完畢,我們才舒了一口氣。再不要喝也再不會主動去買這玩意兒了。
(若幹年後,“南方黑芝麻糊”流行各地(應是1997前後,我家也食用起那種早餐糊糊。應該說最初幾年,產品質量確實是挺好的,甜香宜人。它確實比陝西洋縣產的黑米粉糊糊好喝太多了。後來若幹年,不知是人的口味變化,還是那產品聯營廠家太多,我偶爾買食起“南方牌”黑芝麻糊,味道淡淡的,也不怎麽香甜了)。
與洋縣黑米糊糊同時的科技新產品,還有周至某縣城廠子生產的酸刺梨汁。它是利樂包裝的盒裝軟飲料。我記得也不大好喝,很酸。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在家蹲在地上幹嘛,沒留神把喝了一半的酸刺梨汁盒子撞到了,它流出的汁水漫過水泥地麵,水泥地麵居然白花花一片。。。就是說它酸性挺強,居然把水泥地麵裏的碳酸啥給反應成碳酸鈣了。哈哈!那我的牙齒豈不是也被酸倒了。小結一下,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縣辦鄉辦企業搞的農業食品加工品,都比較粗糙,在其配方還沒有勾兌出比較愉悅視覺和味覺的配方的情況下,就大著膽子準備辦工廠,申請省上項目經費好立項拉生產線。這是八十年代末的新氣象新實踐,最終成功的不多。
後來到2000年左右,我在某果汁公司工作期間,實地參觀過陝西省/河南省各縣的好幾個濃縮果汁加工廠。那時工廠的檢驗部,已配備了惠普公司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儀等精密儀器,也有專門人研究果汁配方以求飲料產品符合人的口感視覺感受等等。
想起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食品飲料企業做得長久的,還是南方有些工廠,如海南的“椰樹牌”椰汁,“露露牌”杏仁露等,“南方牌”黑芝麻糊等成為了幾十年口碑不倒的大廠子大企業。
話題再往大了說,像美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的全球性連鎖企業,能把飲料品牌做得過百年那樣長久,也真是有信念這種東西在啊。(我在西安某電子公司時,外出開會時遇到百事可樂公司西安分廠的管理人員。她溢於言表的是他們廠裏的人性化管理及優渥的假期福利製度,人家沒提錢的事兒,估計也挺好。估計那企業也是優秀外企及員工眼中最佳企業之類)。
扯遠了。
我意思是:文友因著友人贈送炸藕盒這道湖北美食,想起了自己少時初嚐這美食,並努力在家自己製作那藕盒,起意寫文紀念;我呢,因著文友回憶,憶起自己家鄉美食——棗沫糊,及其他同時期舌尖上的記憶——其他食品飲品的回憶。
不知是我們都有年紀了還是怎的,回憶起家鄉味舊時味來,都有一嘟嚕的故事,一連串的回憶。
僅以此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