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Tarrytown之旅

(2023-10-30 05:14:14) 下一個

Tarry town是紐約往北方向約28英裏的一個小鎮,它在哈德遜河邊,是有名的SLEEPHOLLOW,即斷頭穀的所在地。因著萬聖節周末,我家駕車去往此地小遊。那附近古宅子頗多,遊覽感受良多,小述如下。

我們在TARRYTOWN遊覽了三處景點,分別是河邊燈塔,WASHINGTON IVRING 故居,及LINCHVILLE MASSION,
河邊燈塔是屹立在小鎮臨哈德孫河邊的一座紅白色的約七八米多高的燈塔。它在旅遊圖片上看起來很美麗易到達,實際走到塔下麵頗費周折。因為那裏現在在建設。它周圍是闊達的新建豪華公寓區,如EDGE OF HADESON RIVER等樓盤有三四個,樓盤臨河邊,因而有廣大的麵積都正用圍欄圍住在建。我們繞了好遠才邁入沿河公園區。曲曲長長的公園環境優美,臨著哈德遜河的寬闊水麵,水麵平靜悠遠,明淨如鏡。能想象住在這附近小區,享受得到四季河景,是優質的居住環境。燈塔在公園河岸中部,燈塔不高,整體形象有點象個佛教浮屠,更幾何感,新刷過漆很有景觀美,其正在修繕就沒上前。其邊上是若幹高達樹木,樹葉黃褐,落葉繽紛,在秋日的天空下分外美麗。附近幼兒遊樂區燒烤區等一應俱全,能想象都修建好以後居住體驗棒棒的。我居紐約皇後區,少見新小區新樓盤,原來開發商都是在遠郊風景區有火車通達的地方建新小區,還是高大上的樓盤,真是不出城就少見多怪啊。
我們去的第二處景點是WASHINGTON IVRING 故居。本來是打算在鎮裏就近參觀兩處故居(分別是石油大王ROCKFILLE莊園和另一農莊式故居),結果因為節日之故,當日合適的參觀票都售完,弄得我們趕緊上網搜遠些的景點門票,有票才敢去。這鎮子的參觀規劃做得寸,我們遠路而來,還得先網上訂好票才能參觀,有點累啊。索性作家故居有票。那故居坐落在曲徑深處靠近哈德遜河邊。整個院子有四五英畝。院子裏裝飾著萬聖節彩飾,也有專給遊客照相用的布景框和可隨意穿用的作家年代的服飾。我們穿將起來,就扮成了十九世紀荷蘭風格的小貴婦或農家女或鄉村紳士,挺有趣的。
更有趣的是作家故居的講解員們。他們都是舊時鄉村婦人或紳士打扮,等在故居門口或各分陳列室門口。待參觀者前來,即上前詳細耐心地講解作家故事,或當時年代衣食住行的情形,令人大開眼界。直接是一堂作家生平年代的鄉村風俗課,直觀生動。讓我很佩服設計這套程序的人,心思慎密啊。我是假裝作為一個寫作者來考察另一個寫作者的故居加生平,分析起來挺有趣。比如說作家,一般喜歡清幽的院子,故他選址買地是路的最深處的宅地,緊鄰哈德遜河穀。
二是此作家買好這宅地後幾年,就到歐洲公幹遊曆了十七年,後回到此地居住。他寫的《斷頭穀》這篇短篇小說,是作家在本地聽到些鬼傳說,並結合在德國等地無頭騎士的傳說,最後寫進他在1820年左右在歐洲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裏的一篇。是深入生活,又借鑒其他古老故事加工而成的一篇好作品。(我在遊客中心的錄像室,聽看完他全篇《斷頭穀》的皮影動畫演示,深覺故事豐滿,人物塑造有趣,語言文雅風趣,人物心理抓得準確,是一篇好故事。難怪它這篇是美國文壇上可圈可點的佳作。)在合著我從講解員口中聽到的關於這房子的一些細節,不禁在心中對這作家及他的時代有了全麵立體的了解,不虛此行啊。(TARRYTOWN 斷頭穀的傳說,那麽真切,令我一起到這名字,眼前腦際就生發出許多無頭騎士在此地附近荒野飄蕩而過的幻覺。真真是個過癮的萬聖節啊)。
第三處景點是LINCHVILLE MASSION。它麵積有六十九英畝,是個有近150年曆史,曆經三個非富即貴人家之手傳遞下來,於1947年捐獻於鎮政府,並隨後開始對外參觀的大院子。它的主體建築是新哥特加羅馬式,在當地也很少見,是鍍金時代某州長/鐵路巨富/巨商幾代更迭的夏季宅院。室內陳設華麗優雅,很多訂製的物品。如內門高大,它的頂部是三角的,內部房間的大玻璃窗是蒂芙尼玻璃特製的,書房小桌是異形件是外州某木工廠特製的。主要房間的物品都是初建時遺留,整體售賣給後繼者的。有幾件臥室裝修比較新穎,是某富家女眷居法國四十年後,回國居住時的新主意等等。我看著這奢華考究的夏季莊園,看著曆代主人家人的肖像照片,不禁想起這個問題,人究竟能留下什麽?
原來有位詩人寫的詩:“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隻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舉得很高,很高。

。。。

時光過了這麽些年,原先中學課本上的詩文已成了記憶。

如今對比想來,這些巨富達官曾經也是很輝煌,如今在這舊宅裏仿佛是個或有或無的存在。他們的家族舊宅,仿佛是個紀念碑,是無字的。

那平凡如我的普通人,回頭又能留下什麽呢?

我印象裏,從事著公益事業,又奮鬥終身的人,會留下他/她的信念/精神,其他人呢?或留下家族祖訓,或留下一些回憶,能被人記住的人,都是生前做很多有益於人的事兒。

普通人的一生會留下什麽?

怎麽我不光參加追悼會時會思索這些,參觀個舊式大宅,也有這樣的思索,有點沉重啊。

其實我在聽完年長的男士講解員講完此大宅的前世今生,心裏急切地想跟他討論:為何鍍金時代大多大宅都廢棄了(如長島曾有1400多座大宅子,如今現存470座。上州我也是看過一些視頻,有人去廢棄大宅裏探險)。TARRYTOWN的文保工作顯見得比紐約某些莊園園林保護得好。(如我去過的SANDYPOINT大宅,OLDWESTBURYGARDEN大宅,很多都是非盈利機構從事經營的,服務也少——如講解少,免費但頻率少——OLDWESTBURYGARDEN我去過十幾次,隻遇到兩次免費TOUR。而此處是收費的,且講解材料準備充足,走的是取之於遊客服務於遊客的路子。很不錯)

再見了!TARRYTOWN!

有機會再見!很有特色的一個小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