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說說“大熔合”

(2023-09-14 08:50:19) 下一個

某日,我看一位福建籍姐姐的微信。她買了一個小的青花圖樣四川泡菜罐,因為回憶起幼時少時在福建住工廠筒子樓,鄰居四川大嬸做的泡菜口齒留香。她有心自己也試一回做四川泡菜。同樣的衝動我也有過。這種跟外省籍熟人學做人家家鄉飯的情形曆曆在目。使我我不禁回憶起有關各省各地方人在一新地方大熔合的情形來。

中國曆史上,特別是明清,有過幾次大遷徙大熔合的事兒。如幾百萬人從山西大槐樹村為起點向西北遷徙。還有湖廣填四川等等,具體我就不查年代了。

中國解放前,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各地青年奔赴陝西延安,在那裏各省各市的人在熔合。解放後,上學參軍的人畢業複原服從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於是大家在大工廠大基地,各種建設兵團大熔合。改革開放後,北上廣深吸引大批青年前赴後繼,踴躍地創建自己的新人生,同時也把地方特性與現代化城市新工業運行氣氛相熔合。(如我2008年前後在深圳龍華出差到同行工廠外協時,在幾百人換班時,聽到他們都講安徽湖南湖北那地方口音的普通話,甚為驚訝。)

我早年對這熔合趨勢體會不深,出社會後有點兒體會。我自己是西安上學西安工作多年。但其實屢次出差北京上海時,也是很向往在那裏生活工作 。 隻是,祛於會遭遇的困難而止步。 如我記得95年左右,我在京出差,住的北三環國貿中心附近的旅社。散步時見到聽聞中那種招待所,隻十塊錢一天一個架子床位,是準備投考北京藝術類學校或準備擠進北京公司上班的北漂們的棲息地。據說是地下兩層的簡陋招待所。我是心向往之,腿底下並沒動。。。能意會的是,北京市籍的學子們是不需要經曆這樣的“勞其筋骨”.這是地域差別,也是機會差別。我二姐大學時是優等生,從沿海某市畢業分配進京某局工作。她住的是兩人一間,六人一套的舊公房宿舍。後來她轉外企工作,某次與上司衝突鬧辭職,結果人家讓她辭職並讓她幾日內立馬搬離公司配的宿舍房間。我姐快速打包,把基本所有東西寄運回西安家裏,人也隨後回家,另作它想。那是1990年的事兒。她在京工作五六年,見了世麵出國讀了碩士,積累了自己。她那時意識到大批在京人士在準備出國或已經出國。我意思是我姐在北京跟各省市留京的學子們大熔合,和北京“土著”,其實主要是解放後的進京幹部子弟熔合,學習了新思想新理念。

而其後呢,我在西安的公司裏,特別是在生產型企業裏工作時,遇見許多從各大國企工廠出來到民企工作的曾經父母輩是外省人(援助三線的大遷移而來的各省人,如西安蝴蝶手表廠是上海某手表廠整體搬遷而來,西安紅旗機械製造廠是從東北某機械製造廠整體搬遷而來。如此類推,西安市及寶雞市及周邊地區有許多萬人大廠。廠區裏以原廠駐地地方話做官方語言。那廠區宿舍樓,筒子樓家屬樓,更是各地人員大熔合的熔爐).所以我的工廠大姐會積東北醃酸菜,或做上海熏魚。我都小學了一手,隻是味道沒有大姐做得好,“三傳手學生”).在生產企業外聘沿海同行技術人員,也是湖北安徽哪裏哪裏的人都一起工作,留下些印象。那是“小熔合”。

時間來到2023年,我居紐約十年。十年間,工作生活接觸中國各地兒人各國人。說各國人話大了,其實較親善的還是亞裔同事們。特別是近幾年,與本地中國廣場舞大姐們的交往,讓我認識其他省份人及他們的家鄉味兒並了解點兒各省風土。這之中有歡樂也有尷尬。簡曰之,跟東北大姐的同鄉們活動時,遭遇她們姐們間吵架,我寫篇文章Cc給東北大姐看。她有不同看法。我急忙解釋,怕人家覺得我地域黑。跟某福建姐妹(社大同學)聊天,沒留神說到她是我在紐約見到的第三個跟我同齡近齢的上過學的福建人。話說出去後,我還後悔了緊著解釋,自己沒有其他意思,就怕人家也覺得地域黑。其實通達地想,各省各地都有優秀的人,也有差勁兒的人。我們陝西人不是也有“生冷硬倔”的地方特性嘛。咱不在各種大熔合的熔爐裏也學習著,努力著Open_minded。咱不在各種大熔合的熔爐裏也學習著,努力著Open_minded。

另外,飲食上也學著多嚐試。

比如今早,我早飯吃的是韓國小飯館做的紅豆米糕,某晚有吃的是西班牙小飯館外賣的玉米片加奶油果泥做的醬料。有時也跟西班牙裔同事湊堆兒買他們的海鮮飯外賣,真挺好吃的。

在多國移民聚集的紐約生活工作,看各族裔臉孔行為做派,也慢慢習慣了,學著Open_minded。人因為了解別省人別國人而接受人家的不同,欣賞人家的不同,有個過程。大家擁有同一片天空,遵循同一公司規則做事,都有好有不同,不逾矩就可。大家工餘自由地跟自己族裔的人在一個自己的小漩渦裏聚集著。要這麽看,紐約這個大熔爐也是不錯的。雖然我是“洋插隊”,也享受到這城市這政府的好啊。

甚至於文學城的網友們,對我仿佛也有某種親近感 .如我今年五月去賭城及洛杉磯遊玩時,曾坐大巴車六小時從賭城到洛杉磯. 距洛杉磯一小時車程時,巴士被堵在群山環繞的公路上。冥冥之中,我忽然猜想這附近不會是“老禿山”吧,我細細讀過某位四川籍大姐在洛杉磯附近爬老禿山Hiking的博文,印象深刻。我去洛杉磯市內,也會想起爾灣居住寫博的幾位文友們的日常來。有點自作多情了,我仿佛認識他們又仿佛不認識。但文友們真誠平實的生活工作交流,於我仿佛故人故事。即文學城也是個大熔爐。有經曆有交流欲望的海外國人在此構建一個磁場,彼此溫暖彼此構建,大家用各自的努力,構建一個和諧小社會吧。

關於大熔合我就先囉嗦這麽多。想到哪裏寫到哪裏。我有時寫東西思維飄忽,像“晴空大漂移”,有時也偷換點兒概念。望大家海涵偶。反正結論就一句:因為大熔合,人變得思想觀念比較Open_minded,大熔合帶來了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hniu 回複 悄悄話 種族是平等的,文化是優劣的,信仰是真假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