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阿波羅劇院

(2022-01-19 18:16:30) 下一個

阿波羅劇院

我原來聽說過紐約哈萊姆區阿波羅劇院好幾次,那是個文化符號般的存在。

在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我無意中聽到了一個喜劇演員以在阿波羅劇院演出為榮的故事,背景是1950年代

她的高光時刻是在阿波羅劇院的舞台上。一個非洲裔美國人主導的喜劇舞台,她(白人)想用她的幽默贏得一個夜晚。

我知道了著名的爵士樂手都在那裏演出。1960~1970年代的搖滾音樂盛行時,阿波羅劇院有很多曆史性的時刻。在它的網站上,它說紐約市最好的演出低於 35 美元。這一定是真的。因為所有在百老匯康奈尼大廳或林肯中心的演出都是比較貴的。作為一個工薪階層,要買一張演出的票並不容易。總的來說,百老匯的演出似乎主題有些過於風雅,其中大多數是白人主流世界的流行,我興趣不大。而我的興趣,我們華裔美國人的關注點絕無話劇觀注,整體還是處在較邊緣狀態。

 下麵我舉三個例子,是我在過去三年接觸的話劇演出。

 

第一出戲叫“陰道之道”命名。第二個:快樂寡婦,第三個“星期五女孩”。

一個名為“陰道之道”的話劇,我的女兒在其中參演了一個小角色並設計的演出手冊和衍生品。該劇由紐約中國女權組織倡導並組織了整個活動,演出人員超過 15 名人。它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在曼哈頓的一個小劇院上演,有 200 名觀眾。97 %是中國人觀眾, 因為它是用普通話呈現的。一群年輕的中國女士,我女兒的親密朋友和同事。我非常喜歡這部劇。我為女兒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自豪(近三個月的周末排練孜孜以求的努力結果)。效果挺好,至少在紐約國人中倡導了女性的平等權利。

另兩話劇是我家附近的教堂舉辦的一個小型劇院慈善團體。

慈善團體舉辦的第二、第三場演出。

第二個是關於退休老人們在史泰登島的一個輔助生活設施中的生活。一群開心的老太太,碰巧發現護士偷了病人眼皮裏的一些管製藥物,他們終於抓住了盜竊,得到了圓滿的下場。

劇情衝突夠了,心情輕鬆愉快,人物形象生動。不傷人,夠幽默,夠噱頭。適合溫暖夏日的周日下午觀看娛情。

3rd是關於一對在同一家報社擔任記者夫婦的分手經過,經過一些戲劇性的衝突。他們願意重新開始以工作夥伴和朋友的身份走到一起。背景是1950年代。

這些劇劇本和編劇是指定的,都是1940~1990年代的一些老劇(矛盾衝突集中,不涉及曆史政治人倫),滿台都是白人演員,字正腔圓(我要是想達到他、她的口齒伶俐程度非常困難)。其人其事其人演,無論故事背景和人物跟我、華裔、有色人種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想要的是我們華裔美國人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一個除了白人主流世界對少數族裔一無所知,一無所感的孤立世界。

我的觀點是,它們對當地美國人來說是好戲,對我來說不是我想要我的表演——有我的表達我的觀點,能有我的身份認同。

轉回頭說阿波羅劇院。

我在馬汀路德金日紀念日,在網上看了由阿波羅劇院組織的數字舞台。

這是一場組織有序的黑人民運人士及文化名人大展示。它顯示了擁護金博士民運傳承的意思,更顯示了黑人的團結和同一聲音。在我覺得,阿波羅劇院是紐約黑人的文化窗口,它是他們的精神支持者。我們華人需要像黑人學習,也那般果決團結,前赴後繼地努力著,在各個行業裏努力著。在政治權利爭取上,在民權爭取上,華人都需要更多聲音更多力量加入才行。與此同時,華人不能隻觀注跟自己族裔利益相關的議題,其他少數族裔遇到不平之事時,也要聲援有聲。格局大,才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