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尼娜的那個晚上,我急切地想找龍應台的《大江大河1949》 來讀。尼娜是一個俄羅斯人,她是我過去的同事,我們曾經一同在大學裏做動物實驗,她以前在蘇聯是一名獸醫。1989年蘇聯解體的時候她和丈夫逃到捷克,後來又從捷克移民到了美國。她一直有一種俄羅斯情結,對蘇聯解體耿耿於懷,認為戈爾巴喬夫是個罪人,國家分裂了,不是嗎?以前蘇聯多麽強大。雖然她先生在蘇聯時期是不同政見者,他們差點被克格勃抓起來,她還是對強大的蘇聯無比懷念。
對普京攻打烏克蘭,她是支持的。這一點讓我非常驚訝,但是細細想一想也就想開了。一個在蘇聯共產黨時期成長的人,對那個時代和普京的強國論有英雄主義的崇拜,也不奇怪。但是她緊接著就對我說,你不擔心台灣會被攻打嗎?戰爭會對我們的孩子有什麽影響?我不喜歡戰爭。這是她非常矛盾的心理。她的孩子剛剛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大公司工作,在未來的幾年中很有可能被派去台灣受訓,她當然不希望台灣卷入戰爭。
和尼娜有相同心理的中國人也很多,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人,即便在北美生活多年,對中國統一這一點的認同非常強硬,覺得台灣統一是必須的,如果非要打一仗才能統一,他們也會支持武力攻打台灣。很多人覺得俄羅斯打烏克蘭是侵略,因為烏克蘭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中國大陸打台灣就不是侵略,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這個話題說起來敏感而複雜,但是我想說的是戰爭還是戰爭,無論你給戰爭貼上什麽標簽。同祖同宗的人因為統治者的意誌而戰,在火海中掙紮的都是平民百姓。看看龍應台的《大江大河1949》,讓我們體會一下戰爭的切膚之痛。當烽火硝煙過去,度盡餘波的“兩邊”的政權可以握手言和,可以互稱兄弟,而那些妻離子散的家庭,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親人,那些兩邊廝殺同文同種的戰死的年輕的士兵,都是那些政治家和獨裁者們碾過的泥土。
祈禱烏克蘭平安,也希望台海和平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