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追風箏的人》,印象非常深。這次再讀,的確是因為塔利班重新占領了阿富汗。那麽多關於阿富汗的新聞和評論,讓我找到這本書再讀一遍。還有同名的電影,據說也拍的非常好,值得一看,尤其是我的一位來自新疆的朋友告訴我,影片的大部分外景是在新疆拍的。應該好好看看。僅從這一點,就可以感覺新疆和阿富汗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一部分,寫的兩個地位懸殊,卻情同手足的孩子的友誼和過節。他們是主仆關係,Amir是一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子弟,Hassan是他的仆人,也是他的玩伴,Hassan的爸爸也是Amir家的仆人,他們父子二人照顧著主人的父子二人。雖然是主仆關係,但是主人卻很慈愛溫厚,Amir的爸爸對待Amir和Hassan都是一樣疼愛,給他們買一樣的禮物,甚至還請醫生為Hassan做了美容手術,改變他天生兔唇的缺陷。Amir甚至嫉妒自己的父親對Hassan的喜愛。Amir和Hassan配合參加喀布爾一年一次的風箏大賽,在風箏大賽中拿第一,是Amir向父親顯示自己的機會,他要改變自己在父親心中過於懦弱的印象,要用得勝的驕傲來贏得父親的寵愛。Hassan在Amir的風箏成功擊落了對手的風箏以後,要飛奔到風箏落地的地方去撿回跌落的風箏,這是他最拿手的事,而且他總是心甘情願地為Amir去做,他對Amir說,為你,我願意做一千次不止!可是在他撿到落地的風箏後,遇到幾個以前企圖欺負Amir但是被Hassan用彈弓嚇退的不良少年,他們人多勢眾,強奸了Hassan,尋找Hassan的Amir躲在一邊看到了整個過程,他在猶豫和怯弱中選擇了逃避,最後和流著血和帶著傷痕的Hassan相遇,從他手裏拿過象征勝利的藍風箏。從此Amir活在愧疚和自責中無法解脫,他決定讓Hassan從他的身邊消失。 Amir把自己從爸爸那裏得到的貴重的手表和一些錢藏到Hassan的床下,栽髒偷竊的罪名到Hassan頭上,知道原委的Hassan和他的父親選擇了認罪離開主人的家。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描寫二十年以後,因為塔利班迫害而被迫和父親流亡美國的Amir長大了。他得到來自阿富汗的消息,他童年好友Hassan被塔利班殺害,Hassan的兒子被塔利班擄去為奴。他內心的良心和對好友的愧疚,驅使他回到被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奇跡般地進入塔利班營地救回好友備受摧殘的兒子,喬裝打扮把孩子帶出阿富汗,帶回美國,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天空下,他教孩子放風箏,跑著為孩子去撿跌落的風箏,如同當年他的好友Hassan,為他願做一千次不止。
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他描寫的人性,那個Hassan和魯迅筆下的閏土很像,非常栩栩如生的淳樸少年,他忍辱負重和對朋友的衷心耿耿,讓很多人覺得憐憫和心疼。而這個負疚的小主人的表現,也是人性懦弱的一種真實描寫,不是每一種善良都有善良的回報,不是每個人都擔得起恩重如山。人性就是那麽複雜和不可理喻。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在美國生活多年的阿富汗人,會為了自己童年的負疚而重返塔利班的煉獄去救一個從未謀麵的孩子嗎?我很懷疑作者的這種想象。不過我也相信,在苦難中,總要有善良的光帶給人們希望,就像幾天前的一個新聞,一個遠在美國的老師,不顧一切要救助她的阿富汗的女學生脫離塔利班占領下的喀布爾,書裏書外,塔利班都是最黑暗的地獄,而美國,真的也成是阿富汗人向往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