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克說

一個經濟的旁觀者
正文

REPO市場陰雲再現,19年危機又將重演?

(2021-03-09 14:53:24) 下一個

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3月9日(美西時間)星期二,歡迎再次來到紮克財經讀報。今天我們來談一個比較冷門,但卻十分重要的話題:repo market (證券回購市場)。repo市場平時很少有媒體談及,但它的重要性不亞於股市和債市。上周四,repo市場中的10年期國債回購利率變成了負數,最低時跌到了-4.45%,要知道在絕大多數時候,10年期國債的回購利率都是正數,上一次出現負數還要追溯到去年的6月和3月,所以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為什麽10年期國債的回購利率會變成負數?這對於金融市場又意味著什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相關話題。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麽是repo?

Repo的全稱是repurchase agreement market,它是一個提供超短期抵押品交易的金融市場,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隻做短期抵押品生意的當鋪。這裏的放貸方大多是銀行、保險公司和養老金,它們往往手握巨額的現金,而借錢方大多是企業、政府、對衝基金這些經常缺錢的機構。打個比方,一家對衝基金手裏有一些國債,但它手頭正缺錢做短線的股票交易,而此時有一家銀行,它的賬上正好有一筆閑錢在躺著睡覺,於是一個缺錢,一個不差錢,對衝基金就把自己的國債抵押給銀行,從銀行拿到了現金,而銀行從中按天收取一定的利息作為報酬,雙方談好借款期限,等到了合約到期的日子,對衝基金從銀行贖回國債,而銀行連本帶息收回現金。

所以說,repo是一個非常便捷的資金周轉渠道,長則幾周,短則一天,任何機構隻要有金融抵押品,都可以在這個市場中借到錢。而且,這種抵押交易是雙向的,也就是說,錢既可以是抵押品,也可以是被抵押物,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抵押行為,短期做多或做空某一種金融產品,正是由於這兩種機製的同時存在,repo從以往一個單純的融資平台,變成了一個帶有投資交易屬性的市場,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體係才得以維持正常運轉。

據統計,repo市場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在2萬億到4萬億美元之間,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repo,可能很多美國企業連每月發工資都要出問題,股市和債市的交易量也會遠遠低於現有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美聯儲進行利率調控,主要就是通過在repo市場進行國債買賣來完成的,它的量化寬鬆政策也是利用repo市場而實現的,因此,國債在repo市場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左右著整個金融市場的走向。
 

那麽,最近在repo市場中發生的負利率事件,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通常來說,10年期國債作為repo市場中最具代表性的抵押品,其借貸利率都應該是正的,這就好比你的存款利息不可能是負的(除了歐洲以外)。但是,上周四,10年期國債的借貸利率就真真變成了負的。

什麽意思呢?就是甲方把國債抵押給乙方換現金,以前都要付利息,現在不僅不用付利息了,乙方還要因為暫時保管甲方的國債倒貼錢。造成如此吊詭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美聯儲從去年開始的量化寬鬆,導致市場上的現金泛濫,從而稀釋了國債在repo市場上的數量;二是有人在大量拋售國債,導致repo市場上的國債不夠借了。

這其中最大的賣家就是日本。

日本作為世界上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光2020年一年就出售了大約178億美元的美債。據彭博的數據顯示,在今年2月最後的兩周內,日本各大投資基金,總共拋售了高達340億美元的海外債券,其中大部分是美國國債,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都在積極出售手中的國債,這足以導致10年期美債價格的暴跌。對於repo市場而言,當10年期國債價格持續下跌時,做空國債的需求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出借國債變得有利可圖,當大家都希望借國債做空時,借國債的成本就會上升,反之,借現金的成本會不斷降低,甚至倒貼,所以借貸利息才會變成負值。

為什麽各國都要拋售美債呢?

1.受近期的通脹影響,美債收益率直線上升,導致國債價格持續下跌,投資者之前購買的國債虧本已成定局。由於每年的三月是日本各大基金上一財年結算的日子,為了止損,同時也是為了“粉飾”資產負債表,基金經理就必須賣掉手中一部分虧損的資產,因此美債就成了首當其中的對象。

2.由於目前市場的極不穩定性,為了防範類似去年三月份的美元荒再度爆發、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各國都在增加美元的持有量,所以變現手中的美債就成了大勢所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四10年期國債的借貸利率出現負值後,美聯儲迅速作出反應,一次性向repo市場注入了大約87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雖然暫時緩解了國債緊缺的問題,但也為金融市場埋下了一顆新的定時炸彈。

首先,美聯儲向repo市場注入國債流動性,會加速國債價格的下跌,進而導致國債收益率的進一步上升,收益率的上升最終會反映到商業貸款的利息上,造成企業的財政負擔加重,同時也會導致上市公司企業債利息的上升,使企業債暴雷的風險大幅增加。

其次,大量新國債的湧入會消耗掉repo市場中的現金,
最終造成流動性緊縮,這對於經濟重啟後,需要大量資金周轉,同時又身背債務壓力的企業來說,可謂是雙重打擊。

另一方麵,國債價格的下跌也會讓各大基金公司手中的國債抵押品貶值,這會增加其在repo市場中融資的難度。當年的次貸危機中,對衝基金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正是因為自己手中的抵押品價值暴跌,使其無法在repo市場中借到足夠的現金,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而破產。
 

實際上,repo市場在2019年9月中旬就曾出現過一次大幅動蕩,隻不過情況和這次剛好相反。當時,隔夜利率突然從2%飆升至8.5%,導致repo市場的流動性出現了大麵積休克:銀行大幅縮減放貸,企業和對衝基金手裏拿著一堆的抵押品卻借不到錢,美股三大指也在隨後一周多的時間內連續下跌,最終美聯儲緊急救市,從repo市場回購了5000億的證券資產,才平息了這場危機。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repo市場的負利率事件,很可能預示著一場新信貸危機的到來,正如美國作家馬克· 吐溫所言:“曆史雖然不會重演,但卻總是驚人的相似。”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我們下期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