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克說

一個經濟的旁觀者
正文

巴菲特指數突破預警線!美股崩盤第二季即將上演?淺談巴菲特按兵不動的邏輯

(2020-04-27 00:07:42) 下一個

 

據美國MarketWatch網站報道,被稱為金融風險風向標的“巴菲特指數”,本周再度突破120%預警線,周五美股收盤時達到131%。如此高的數字,加上美國失業人口已經突破2600萬(逼近1930年經濟大蕭條的水平),正在引起金融圈的新一輪恐慌。

 

“巴菲特指數”,即股票總市值對GDP的比值。主要用於衡量當前金融市場是否合理反映基本麵,巴菲特認為指數在75%~90%為合理區間,超過120%則表示股市遭到高估。如果股票總市值對比GDP過高,則市場的泡沫風險越大。從曆史上看,“巴菲特指數”曾三次成功預警股市泡沫風險。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該指數高達 146%,2008 年金融危機前該指數也曾高達 137%,而今年2月份股市暴跌前該指數高達158%!如今,指數再度突破130%大關,這也意味著美股很可能將出現二次崩盤。

 

那麽巴菲特為此都做了哪些準備呢?

 

  • 賣掉航空—3月份,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賣掉了達美航空1300萬股和西南航空230萬股的股票,總價值約合3.88億美元。對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下降至9.2%和9.9%。

 

  • 賣掉銀行股—4月7日到8日,伯克希爾減持了紐約梅隆銀行86萬股的股票,合計價值3090萬美元,減持後的持股比例從10.4%下降至9.8%。

 

  • 海外發債瘋狂融資—3月初,伯克希爾通過在歐洲發行公司債券籌集了約11億美元的現金,由於歐洲債券市場的負利率政策,伯克希爾能夠讓投資者以0%的利息借錢給它。4月初,伯克希爾又通過在日本發行公司債券,融資18億美元現金。

 

綜上來看,巴菲特所做的事情隻有一個目的:大量囤積現金(目前已達1300億美元)。現在美股總市值已經是美國GDP的1.3倍,而今年二季度GDP預計下跌25%,全年下跌6%-10%,這足以說明金融市場還將遭受更嚴重的打擊。巴菲特看得很清楚,現在隻是台風的開端,而他需要做的就是置身於台風眼中,牢牢抱緊手裏那1300億美元的現金,耐心等待風暴過去,到那時才是股神真正發威的時候。

 

我對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的一些看法:

1.巴菲特在這個月內有可能已經進行了某些交易,但我們也隻能等到5月初伯克希爾公司發布Q1財報的時候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

 

2.巴菲特在曆次經濟危機中,買的不是股票,買的是生意,而且是超值的生意。而隻有當某一方出現絕望的情況時,交易才有可能觸發。從目前來看,這個時間點還未到來。巴菲特的老搭檔芒格最近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也說,目前我們的電話還沒被打爆(要資金),因為大家都在跟政府談(交易),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我們不會采取行動。

 

3.如果投資者想要投資美股,不要跟在巴菲特屁股後麵投資股票,要投資巴菲特的股票,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購買伯克希爾的股票(股票代碼BRKB),而不是購買伯克希爾投資組合中的公司。伯克希爾今年的股價已經下跌了18%,2月中旬以來,其股票投資組合的價值已經縮水了約700億美元,相比之下,伯克希爾旗下的非上市公司資產,包括Geico、Duracell、Dairy Queen、Fruit of the Loom、BNSF鐵路公司,才是真正下金蛋的雞。它們才是決定伯克希爾公司股價最重要的因素。對於長期投資來說,現在是不錯的買入時機。

 

4.巴特菲曾經說過他不會購買亞馬遜,因為股價已經太高了,但實際上,伯克希爾在去年一季度購買了亞馬遜的股票,而且最近一直在增持,目前亞馬遜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所占比例大約為1%。當然,這些交易都不是巴菲特親自操作的,所以也不能完全代表他個人的想法,但至少說明了伯克希爾投資策略的一種變化:從傳統工業和金融業轉向科技。

 

5.巴菲特今年89歲,芒格96歲,很快這兩個人就要退休。巴菲特曾經在多個場合重申沒有自己的伯克希爾不會發生任何改變,事實看上去也是如此,但問題是,巴菲特就是伯克希爾最大的招牌,他一個人的影響力和曝光率是公司其他高管的上百倍,大公司都願意跟巴菲特做交易,除了信得過之外,主要還是出於公關目的,因為巴菲特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一旦他為一家公司背書,那投資者還有什麽可疑慮的呢?但當巴菲特走後,伯克希爾新的代言人能否創造和巴菲特一樣的公關價值,目前還很難說,這才是伯克希爾最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巴菲特過去幾年錯的離譜,過去幾年購入大量航空股,銀行股,甚至石油股。 遲遲不願接受科技股,雖然蘋果給他賺了大筆的錢。
賣掉的航空股和銀行股屬於典型的高買低賣,雖然可能更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