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克說

一個經濟的旁觀者
正文

1.9萬億紓困計劃正式實施,接下來市場會發生什麽?

(2021-03-14 16:29:20) 下一個

 

大家好,歡迎回到紮克財經讀報。本周四,拜登的1.9萬億紓困法案已經正式從參眾兩院通過,並由其本人簽字生效實施。從明天起,美國民眾就將陸續收到1400元的紓困支票,失業者也會繼續獲得每月1200美元的失業金,直到9月6號為止,與此同時,每個家庭還會增加3000到3600美元不等的兒童稅收抵免。此外,還將有數千億的資金將進入中小企業貸款、疫苗接種,中小學複課、公共衛生醫療、政府養老金等領域,全麵助推美國經濟的複蘇。隨著這項財政刺激政策的實施,美國經濟也將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的常態,那麽接下來市場會發生什麽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我認為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一共會產生六大變化:

 

1. 實體經濟複蘇將引發貨幣流動提速,導致物價快速上漲。據CDC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疫苗接種人數已達到3500萬,接種率超過了11%,其中成年人接種率提高到了13.5%。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將大大加快實體經濟的恢複速度,而這也將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

 

在經濟學裏,商品價格等於錢的流通速度乘以貨幣流通總量,因此當錢的流通速度上升時,商品價格便會上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貨膨脹。要知道光2020年一年,美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就增加了25%,換句話說,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美元,有四分之一都是在過去一年發行的。當這些貨幣從銀行的準備金流入實體經濟,而市場中的商品和服務供應又沒有跟上需求時,物價就會快速上漲。

 

2. 物價的快速上漲會引發持續通脹,從而對利率上升施加更大的壓力。利率上升會加速金融市場對國債和黃金的拋售,在此期間,金價的下跌會高度對應國債收益率的上升以及銀行利率的增長。

 

3. 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出疫情,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因為旺盛的需求繼續上漲,特別是石油、金屬和農產品的價格。

 

4. 當越來越多的實體產業加快重啟步伐時,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進口國,提升美元購買力的意願就會愈發強烈,於是美國升值的壓力就會快速增加,最終導致美元升值。

 

5. 美元升值會導致美元商品價格的下跌,從而影響美國上市公司的業績收益,這將會反映到公司今年二季度的財報上,而利率的上升也會加快價值股與成長股之間的板塊輪動, 以科技股為首的納斯達克會在先前的基礎下繼續下跌。

 

相比之下,道瓊斯和標普500由於大量周期性價值股的存在,會因為經濟增長的帶動而出現繼續上漲的態勢,但標普的情況可能會比較微妙,因為科技股在其總市值中的占比過大,因此利率的上漲極有可能會把整個大盤拉下水。(在此之前,市場也有可能因為大量散戶把1400元的紓困支票投入股市而出現短期暴漲的情況。)

 

另一方麵,由於追蹤指數的被動投資ETF在股市中大行其道,當大盤指數上升時,其股價往往是沒有天花板的,這也是為什麽在去年疫情爆發後,三大股指一路暴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這樣的機製也意味著,當大盤指數下跌時,被動投資ETF跌起來也是沒有底的。

 

 

6. 當大盤持續下行時,聯儲局一定會在某個階段進場幹預,通過注入大量流動性阻止市場的進一步下跌,至於方法,我認為應該會在operation twist或者yield curve control中二選一當股市因為聯儲局的強力介入而出現反彈時,金價和國債價格(特別是長期國債)將開始上漲,國債收益率會快速下跌,但因為這一次的危機不再和疫情有關,所以市場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會大打折扣,通脹重回通縮。

 

(國債收益率曲線正在快速變陡)

 

現在華爾街的很多分析師都在說美國今年二季度的GDP會大幅增長,的確,從數字上看,名義GDP會快速上升,但名義GDP=實際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其增長動力目前還主要來自於通脹,而非實際經濟增長,因為大量的中小企業由於疫情關門倒閉,而市場上的貨幣量又急劇攀升,導致更多的錢去追逐更少的商品和服務,從而造成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所以就算二季度的GDP增長超過預期,那最多也隻能反映通脹高企的水平。

 

火上澆油的是,在接下來的4個月內,美國財政部的開支將達到1.1萬億的水平,相當於每月花費2750億,如果再加上美聯儲目前每月1200億的資產采購,量化寬鬆的總量將達到驚人的3950億。

 

顯然,量化寬鬆的邊際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就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已經意識到,繼續擴大QE規模或許將無法再像之前一樣,達到大幅降低國債收益率的效果,控製通脹也將因此變得越來越難。但如果選擇加息,不僅會增加融資難度,更會引爆企業債違約這顆巨大的炸彈,對於目前已經是史詩級負債的美國來說,基本上就意味著整個經濟將重新陷入大衰退和通縮之中。

 

從經濟學上講,政府不創造財富,它隻是負責轉移財富,真正創造財富的是那些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的人和組織。但政府總是認為創造貨幣就意味著製造財富,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錯誤。當貨幣政策已經無法再有效拉動經濟時,把希望寄托在“直升機撒錢”這種財政政策上,除了製造惡性通脹不會產生任何好的結果。

 

窮人之所以貧窮,本質上不是因為他們掙得少,還是因為他們花得多。如果不出意外,這次1400美元的紓困支票會被他們快速花光。雖然這在短時間內能刺激消費,但然後呢?當人們發現政府花了這麽多錢,經濟依然沒有什麽氣色,到那時大家又會作何反應呢?

 

台灣著名的經濟學家辜朝明曾在其撰寫的《大衰退:宏觀經濟學的聖杯》一書中說過:當一場通縮危機結束後,人們會短暫的進行衝動消費,但很快,增加開支的意願就會被縮減債務的迫切需求所取代。從行為學角度講,當一個人的債務壓力很大時,借新債的動力是非常低的,相比較而言,TA會更傾向去縮減開支以降低債務水平。

 

毫無疑問,在過去一年的疫情中,無論是從投資中賺到的錢,還是從政府拿到的錢,大多數人的日子實際上都變得好過了,但是一旦開始失去,人們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那種因壓力增大而帶來的轉變的,這就好像火星的重力比地球低,如果你在火星上住得太久,是無法回到地球上生存的,因為你的骨頭和肌肉已經無法承受地球的引力。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喜歡的朋友麻煩訂閱,我們下期再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ao-fei 回複 悄悄話 印了那麽多錢,要想避免美國國內通過膨脹,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想辦法讓得到這些錢的人把錢投入股市,或者是抬高房價,來消耗這筆錢。第二種辦法是哄抬石油價格,讓那些必須購買石油的國家把好東西送到美國換綠紙,但前提是必須維持美元霸權,所以又必須提高軍費,增加軍工生產,擴大就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