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克說

一個經濟的旁觀者
正文

肉荒來了!北美肉廠大麵積關停會推高Beyond Meat股價嗎?人造肉的春天來了?

(2020-05-05 22:07:19) 下一個

美國多家媒體報道,北美最大的肉品供應商泰森在4月底表示,受疫情影響,美國的肉產品供應鏈遭受嚴重打擊,豬肉供應量已減少50%,其他肉類供應也大幅減少,預計未來市場肉價將會大幅上漲,並且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與此同時,加拿大最大的三家肉類加工廠,最近也被爆出員工感染新冠病毒,導致工廠關閉,這也將導致加拿大的肉類供應,特別是牛肉的供應量將在短期內下降75%以上。此外,快餐巨頭Wendy也已責令旗下20%的餐廳將漢堡類產品從菜單上下架,預計很快其他快餐品牌也將跟進。

肉荒的到來,對於食肉主義者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生產植物肉的Beyond Meat卻是一個積極信號,這場吃肉危機會推高它的股價嗎?植物肉的市場機會來了嗎?

在分析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Beyond Meat這家神奇的公司。

Beyond Meat公司(以下簡稱超越肉)於2009年在洛杉磯成立,是美國一家製造100%全植物成分的肉類替代品製造商。它主要是以創新科技來製造植物肉,比較出名的產品包括Beyond Burger和Beyond Beef。其成分主要是大豆、豌豆提煉出的植物性蛋白質,配以椰子油和紅血素。

超越肉公司的願景很大,他們希望能夠從植物提取植物蛋白,從而創造100%純植物性成分的仿肉食品,使消費者體驗到動物肉的味道、質地及其感官享受。和普通肉相比,植物肉的卡路裏含量更低。超越肉也希望通過這種創新的食物生產方式,降低人類對土地、水、飼料等資源的使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據統計,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中,食品業占了9%,其中牛的屁占了三分之一。超越肉希望人們在享受食用植物蛋白肉帶來的營養的同時,也能實現環保的目的。超越肉的產品現在已經在全球超過65個國家,77000家餐廳及超市設有據點,在短短十年能做到如此規模,發展可謂十分迅速。

超越肉的商業模式其實並不複雜,他們主力研發不同植物肉的產品,並透過兩個主要渠道分銷,第一個是零售渠道,比如Walmart,Sobeys和Costco,第二個是和餐飲公司合作,分銷他們的產品,比如麥當勞、KFC、Subway、Wendy、A&W等等,而星巴克上周也宣布和超越肉合作,在中國市場推出新的餐飲產品。

超越肉目前的產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新鮮肉品,另一種是急凍肉品。公司最賺錢的產品就是新鮮肉品,包括Beyond Burger和Beyond Beef。從2019年的財報可以看出來,新鮮肉品在2018年貢獻了超過80%以上的總營收,在2019年,這個比例已經提升到90%以上,而且新鮮肉品營收的增幅,在一年間已經達到了275%,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不難看出,超越肉在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都將是在研發和銷售新鮮肉品方麵。

超越肉無疑在植物肉這個領域開創了先河並成功引領了市場熱潮。根據Market & Market Analysis的統計,植物肉的全球市場規模會從2019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280億美元,如果超越肉能夠持續研發新產品去吸引消費者,並做好品牌效應,我認為它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財務狀況分析

收入方麵,超越肉的收入從2017年的3200萬美元暴漲到2018年的8700萬,升幅接近170%。2019年更是上升至創紀錄的2.97億美元,增幅超過兩倍。淨利潤方麵,雖然至今大部分時間都在虧損,但虧損額已經從2018年的2900萬減少到了2019年的1200萬美元,而今年一季度更是扭虧為盈。(這些聽上去像不像當初的特斯拉?)

據超越肉今天盤後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營收9707萬美元,市場預期為879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1%!公司表示,銷售量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國內外分銷點數量的擴張、現有零售客戶的銷售速度提高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之後推出的新產品的貢獻。利潤方麵,一季度毛利3770萬美元,占營收38.8%,上年同期毛利1080萬美元,占營收26.8%。一季度淨利潤181.5萬美元,市場預期淨虧損448.8萬美元,曆史上首次實現盈利!此外,每股收益0.03美元,預期虧損0.06美元。所有重要指標均超過分析師預期。

資產負債方麵,超越肉的資產一直在暴增,從2017年的6600萬升至2018年1億3300萬美元,增幅超過一倍。2019年,更暴增至4億5100萬美元,增幅超過兩倍。包括設備和工廠在內的長期資產也在慢慢增加,說明超越肉正在積極擴展自己的業務。與此同時,超越肉的短期負債增速也十分迅猛,這主要也是因為市場需求激增,導致公司需要付出大量額外的資金去擴充人力和物力以增加產能。

現金流方麵,超越肉的現金每年都在增加,2019年公司持有現金為2億7500萬美元,比2018年的5400萬多了5倍,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去年的上市,短期內的流動性完全沒有問題。債務股本比方麵,超越肉已經從2018年的0.4大幅下降至2019年的0.04,這是因為去年的IPO為公司增加了巨大的資本。它的債務股本比率甚至比一些行業巨頭還要低,隨著投入資金的不斷增加,預計公司未來的債務股本比率會有所上升。

 

看多理由:

  1. 超越肉是一個市場攪局者(disruptor)。公司依靠的不隻是一個新奇的點子。知名人士和大企業都為這家公司背書,它已經建立起一定規模的渠道網絡和知名度。很多超市和餐飲連鎖品牌都已經在賣它的產品。

  2. 超越肉的產品非常多樣化,有牛肉、雞肉、漢堡排、肉餡、香腸等,未來還會推出魚肉產品。人們相信,這種肉類替代品不會僅僅對素食主義者有吸引力,未來還會占據一部分傳統肉品的份額。

  3. 傳統肉類的年增率隻有2%左右,而植物肉的年增長率高達28%,未來幾年,隨著更多品牌加入這一市場,這個數字還會更高。

  4. 據估算,如果超越肉保持如同2019年第一季度200%的增長率,並且維持20%的毛利率和現有的支出速率,2022年將可以產生7.1億美元的收入,如果用30的市盈率換算,市值就將是210億美元,大約是現在股價的四到五倍。

 

潛在風險:

  1. 超越肉公司掀起的這股植物肉風潮,也吸引了大批食品生產商的加入,泰森食品、雀巢和家樂氏都已經宣布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出植物肉產品。這意味著超越肉公司未來會麵對很大的競爭,而且這些競爭者都是食品行業的巨頭,他們手握充裕的資金,可以在市場上發動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一旦超越肉不能依靠獨特的產品優勢,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構建自己的護城河,這家公司還是會存在衰退,甚至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2. 現在超越肉的產品定價要比普通肉貴兩倍還多,如何降低成本在未來是一個挑戰。如果超越肉在植物肉這股風潮退去之前,還不能實現經濟規模從而降低成本,傳統消費者是不太願意為這麽高的價格買單的。

  3. 從目前來看,超越肉的銷貨成本一直在上升,這些成本主要來自農產品、物流和人力資源。而銷貨成本急增的原因,是因為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激增,令超越肉需要臨時增加生產資源,這些資源都會比正常的資源貴很多。短期來看,預計超越肉的銷貨成本會繼續上升。但從長期來看,由於公司已經在積極地擴大產能,相信未來收入的增速會比銷貨成本的增速快很多。

  4. 超越肉目前的生產都是由其他食品廠代工,它並沒有自己的生產廠,如果出現糾紛,或者像是新冠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產能將會遇到大麻煩。

  5. 在競爭不斷加劇的情況下,超越肉保持每年兩倍的增長實際嗎?如果看市銷率:特斯拉是5.39,Uber是3.35,Lyft是2.23,超越肉現在的市銷率是19.76(數字越高,股價越虛高),在這麽貴的情況下,有多少人敢買它的股票呢?

  6. 關於超越肉的口感,很多人也是褒貶不一,未來能否實現和真肉完全一樣的口感,甚至超越真肉,我們不得而知。

 

對股價走勢的判斷:

疫情對北美肉品供應鏈的確產生了嚴重影響,但這是否足以導致超越肉的股價上升還很難說。超越肉或許也會利用相關的消息來左右股價的走勢。畢竟之前就曾經發生過自己做莊,造成股價大漲大跌的事情。而且,超越肉大部分的流通股是攥在機構手裏的(大概85%),其中不乏貝萊德、黑石這樣的華爾街大鱷,這就意味著股價的漲跌不是市場,而是這些機構說了算。另外,由於IPO帶來的巨大資本,超越肉目前的資金流動比率是普通食品巨頭的5到10倍,明顯流動比例過高,這也會增加股價波動的不確定性。

  

個人經驗與總結:

我在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的5個月內,二進二出過BYND的股票,平均回報率大約是40%,目前已經全部清倉。毫無疑問,BYND值得我們持續關注,但這不代表它是一支穩賺不賠的股票。熊市裏有牛股,牛市裏也有熊股,在你做出投資決策前,管理好你的預期,想一想如果萬一賠錢,你的底線在哪裏,這樣就會大大降低你的焦慮和失敗的風險。

如果你一直跟著機構的指引走,大多數情況下是掙不到錢的。消息往往是配合股價出現的,不一定是消息決定了股價,有時候也是股價先出現波動,然後媒體再配合放出相應的消息,所以不能完全依照消息去判斷股價走勢。

我個人認為現在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買入時機,BYND是一個被資本市場高度關注和炒作的股票,它的波動性極大,如果你想短線操作,不要貪,設好預期和止損,及時套現獲利。

(微信搜索“Zack財經讀報”訂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