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克說

一個經濟的旁觀者
正文

對川普說不! 為什麽鮑威爾反對負利率? 美聯儲救市的最後大招是什麽?

(2020-05-17 14:33:00) 下一個

麵對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慘淡的經濟狀況,盡管總統川普一再施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本周明確表示,美聯儲目前不會考慮負利率政策。

 

為什麽美聯儲不打算采取負利率政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明白消費對經濟的意義。

 

從統計來看,美國GDP的68%來自於內需消費,因此消費就是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而消費又取決於個人收入和貸款。最近十年,美國的人均年收入從36000美元增長到現如今的48000美元,增幅大約為30%,與此同時,人均負債(包括信用卡、車貸、房貸,在內的所有貸款額),卻從1萬美元暴增到了9萬美元。如果換算成總量,美國居民的債務總規模就已經達到14萬億美元,而按照美聯儲今年4月份的數據,實際上在市場上流通的錢隻有1.84萬億美元。所以從中不難發現,美國經濟過去這十年的增長完全是靠舉債實現的。

 

當舉債(即貸款)被用來提高生產力的時候,收入就會增加,經濟就會良性增長,但是,當貸款被用於享受型消費的時候,債務就會累積,金融風險就會加大。

 

所以,美國最需要做的降低居但不巧的是,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了。於是,為了讓民眾能夠繼續借錢還債,美聯儲不得已隻能強行擴大市場的債務規模,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降息和量化寬鬆。

 

當經濟下行時,降息的確可以刺激貸款和消費,但是,美國現在的問題是債務量過於龐大(25萬億美元),隨著降息繼續,邊際效應會不斷遞減,當利息降到零時就會徹底失效。所以,負利率不僅不會繼續增加貸款和消費,反而會把當前這個巨大的債務泡沫推向破滅的邊緣。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白,要想阻止經濟崩潰,隻有降低負債,也就是去杠杆,而負利率並不能達到去杠杆的作用。美國曆史上一共出現過兩次在零利息狀態下去杠杆的情況,一次是1930年的大蕭條,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兩個時期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借款人的債務太過龐大,導致他們不再願意冒險去借錢,並開始大幅削減日常開支。另一方麵,人們的收入減少,信用降低,促使銀行收緊銀根,借款人被迫拋售資產還債,導致資產價格大幅縮水,最終整個經濟失去活力。直到多年以後,美國經濟才重回正軌。

 

總的來說,去杠杆化有四個方式:1.減少居民消費;2.債務重組和清算;3.向富人階層增稅;4.印鈔票。這四個辦法在之前所有的去杠杆時期都被使用過。分開來看,第一種方法是自發性的,美聯儲不會幹預;第二種方法的去杠杆效果最明顯,但後果也最嚴重,因為會導致企業大麵積破產,並且大量個人資產湧向市場造成資產價格大跌,美聯儲不到迫不得已時,不會這麽做;第三種方法推行的阻力會非常大,暫時也不太可能;由此可見,美聯儲目前唯一能做的就隻剩下印鈔票了。

 

和前麵那三種通縮型去杠杆手段不同,印鈔票是一種通脹型去杠杆手段。實際上,美聯儲在4月份就開始了第一輪印鈔(量化寬鬆),隻是由於當時情況太緊急,大部分錢都用於買債券和證券了,直接的結果就是把剛進ICU沒多久的股市一下子拉回了夜總會,大量熱錢的湧入不斷推高金融產品的價格,一時間,金融資產的持有者財富暴增。

 

這顯然違背了美聯儲印鈔的初衷,因為它希望幫助到所有人,而不僅僅是資產持有者。因此,美聯儲很快就轉變了印鈔策略,開始從中央和地方政府手中購買政府債券,通過這種間接方式,借錢給各級政府,讓他們增加開支,把錢發給最需要的人和企業,從而直接提高他們的收入。當然,這樣做也會大幅增加政府的赤字。

 

最好的情況是:如果美聯儲在印鈔和其他三種方法之間找到平衡,使債務下降快於收入增長,或者使收入增長快於債務增長,那麽整體經濟就會複蘇,新一輪的經濟周期就會開始,衰退結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聯儲接下來的新一輪印鈔策略,重點將會放在直接增加個人和企業收入上。

 

 

印錢會不會引發通脹?

1.如果負債減少的速度大於等於印鈔的增速,通脹就不會發生。

2.如果供應端的產品增速大於等於印鈔的增速,通脹就不會發生。

 

但目前的情況是,上一輪的量化寬鬆導致了市場上的熱錢過多,而生產的產品卻因為疫情而減少,當過多的資金追逐定量的甚至是更少的產品時,就會產生通脹。如果經濟情況持續惡化,最終演變成大蕭條,那麽資產價格就會大幅貶值,通脹將會逆轉成通縮。

 

如果通脹和通縮發生,哪些人會受損失?

通脹主要傷害的是消費者,因為民眾的錢不值錢了,生活水平也會隨之下降。相比之下,通縮主要傷害的是企業,因為在生產成本固定的情況下(包括人工),產品的市場價格下降了,企業的利潤就會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如果影響大到停產,企業就會破產。

 

所以,究竟美國隻是出現短暫的經濟衰退,還是會跌入第二次大蕭條,就取決於美聯儲第二輪印鈔的平衡藝術,和成功研發出疫苗的奇跡能否發生了。

 

 

最後給大家三點建議:

1.不要讓債務增長超過你的收入增長,否則你會被債務壓垮;

2.不要讓收入增長超過你的生產效率/能力,否則你會失去未來的競爭力;

3.盡可能多的提高你的生產效率/能力,因為長期會增加你的競爭力和收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