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78)
2022 (71)
2023 (41)
那個年代要求全麵學工學農,學工是到工廠實習,學農是農忙季節到鄉下幫助收割,這些都要長大一些了才能去做。我記得大概剛上初中還有到工廠學工的事。但當時我們小孩子太小了,這些事都幹不了,但可以幹一件事就是送肥下鄉。
我記得當時雷鋒日記中就有雷鋒到處拾馬糞的記載,當然就是為了支農。當然如果記錄屬實的話,當時的撫順就是一個街道上滿是馬糞的城市。這樣的話,這個城市的環衛工人都不知道幹什麽去了。其實在城市裏麵要拾到馬糞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我聽不少人講過當年為了搶馬糞,一群人跟在馬車後麵跑,就為了等待馬什麽時候拉下一泡糞。這肯定也是和我後麵講的送肥下鄉是一碼事。
我們那裏本來就沒有見過馬,牛也不會來城裏跑,自然是沒處撿動物糞便。但當時家家都燒柴火做飯,所以絕大多數家庭都有草木灰。當時我們小學就學習工基和農基,知道肥料分為三大類:氮,磷,鉀,木材燒的灰就屬於磷肥。
我記得送肥下鄉主要是在春天,我參加過學校組織的,也參加過社會主義大院組織的,當然都大同小異了。但每一次活動應該都是市裏統一組織的,而不是我們這個小團體決定的。因為每一次走在路上,都是絡繹不絕的人群向著同一個目的地前進。當然,每個單位的出發地點不同,但都是朝著一個目的地。我記得從學校或者大院出發,每人用扁擔挑著兩個竹筐,然後每個竹筐裏麵鋪上一層草木灰。因為當時城市裏麵主要還是燒煤炭,燒柴隻是一個補充,主要是燒火的木柴沒有那麽容易得到,所以草木灰每家雖然有但都不多。再加上家家都要參加,從別人家也不容易取得。所以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隻有薄薄的一層草木灰在竹筐裏麵。
隨著組織者一聲令下,大家就一起出發。通常要去的地方都不會太近,一般我印象中每次送肥都要走上一,兩個小時。由於竹筐本來就不太密封,再加上大家挑著筐都是晃來晃去的,所以基本上是走一路灑一路。等到達目的地時,筐裏麵通常也所剩無幾了。每次送肥下鄉活動都是參加者甚眾,可以看到長長的隊列見不到首尾,可謂勞師動眾,然收效甚微。每個人到了之後就將筐裏剩餘的草木灰統一倒在一個指定的地方,我每次都隻能看見不大的一堆草木灰堆在一個地方,說不定還有以前的,感覺有點雷聲大,雨點小,勞民傷財的意思。不過文革期間的大多數活動,如果不是禍國殃民的話,通常也就跟送肥下鄉的效果差不多,事倍功半。
不過由於這項活動總在初春時節,所以對於我們小孩子就好似一次踏青活動。雖然挑著竹筐有些不方便,但平時我們小孩子也不大可能跑這麽遠的地方來玩。所以漫步在初春的暖陽下,看看郊外的青草,野花,尤其回程的時候,肩上隻有一副空擔子,沒有大人或者老師監督,可以縱情地撒野,嫌擔子礙事,可以扔在一旁,所以也算兒時的一段溫暖記憶吧。
你說得對,是鉀肥,不是磷肥,我寫錯了。
我記得草木灰是鉀肥。我去百度了一下,主要成分是K2CO3。
多謝魚兒,現在怎麽有老了的感覺,開始懷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