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談到減肥的問題,突然有一個新發現,就是很少見到肥胖的外科醫生。這是為什麽?這個新發現,讓老夫發明(發現)了一種新的減肥理論/方法,我姑且給它命名為“回歸自然減肥法”。首先聲明,這是老夫的專利,任何人都可以采用,但不得侵權。
所謂肥胖(Obesity),就是體重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等於或大於30,你可以到這個網站獲得你自己的BMI(https://www.smartbmicalculator.com/)。老夫小時候昵稱是“胖子”,但從事外科工作多年後,再也沒胖過,如今BMI仍保持在22左右,且我從來不限製自己的飲食(頓頓吃飽,肥肉照吃)。
外科醫生經常做手術,上了台之後不做完是不吃飯的,所以經常會有飽一頓饑一頓的情況發生。開始我很不習慣,肚子空了以後人就發虛、冒冷汗、手發抖,但時間長了之後,這種情況消失了。本人最長時間的紀錄是,早上8:00進手術室,晚上8:00出來,而且還沒吃早飯。也就是說,連續24小時以上沒吃任何東西。但從手術室出來後並不感到很餓,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脂動員”。
動物為什麽會有饑餓感?是因為血糖下降。當動物的血糖低於一定水平時,就會產生饑餓感,提醒動物該進食了。若此時沒有條件進食,或沒有食物,機體首先會將儲存在肝髒和肌肉中的糖元釋放到血液中,當糖元消耗得差不多時,就會將體內儲存的脂肪轉化成葡萄糖以提供機體活動的能量,這就是所謂的“脂肪燃燒”,醫學上稱其為“脂動員”。 對肉食類野生動物而言,這一點非常重要,沒有這個本事,這種動物就會絕種。
脂肪燃燒是有條件的。第一,血糖下降;第二,體內要有足夠的、有活性的脂肪分解酶。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脂肪分解酶呢?回答是肯定的,除非此人有先天性疾病,如基因異常。那為什麽有人隻會把食物轉化成脂肪儲存於體內,而不能在需要的時候燃燒脂肪呢?這是因為這種人對饑餓很敏感,又有“良好”的進食習慣,每日三餐頓頓不少,中間還要加點零食。其結果,由於攝入過多的熱量,超出了機體每日的需要,機體會將多餘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髒和肌肉中。當糖原儲存滿了之後,葡萄糖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醫學上有一句話叫“用進廢退”,這種人攝入的熱量過剩,所以體內合成脂肪的酶很發達(注意:肥肉並不能直接進入人體脂肪細胞中,而必須經過一個消化、吸收和轉換的過程);但因為很少有饑餓的時候,所以分解脂肪的酶受到抑製,也就是將脂肪轉化為葡萄糖的能力比較差,自然就會越來越胖。這種人多數都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很不經餓,不吃就難受,結果是惡性循環。
由於外科醫生經常不能按時用餐,饑餓時需要體內脂動員以提供能量,所以脂肪分解酶得到鍛煉,脂肪燃燒的閾值也相對較低,自然就難以長胖。
現在,各種減肥俱樂部、診所、美容中心如雨後春筍,鋪天蓋地。在這裏,我隻提醒您一句,如果某人吹噓他的減肥方法和效果如何如何好,但需要你節食配合。我勸你走開,沒必要花錢買餓,回家自己饑餓去好了,還能省錢。用饑餓的方法減肥,世人都知道。誰見過肥胖的非洲饑民?
我要告訴你的辦法是,要鍛煉自己忍饑挨餓的能力。剛開始,你可能不適應,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很正常。循序漸進,慢慢來,當你的脂肪分解酶慢慢被鍛煉出來後,你就會鮮有餓得發慌的感覺。如何鍛煉自己忍饑挨餓的能力,這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但必須做到的是,手邊不能有零食和含糖飲料,否則你會控製不住你自己。最好是在家裏吃飯,而且是不餓不做飯。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感到很餓了,但飯做出來後又不覺得很餓了,這就是脂動員的結果。當良性循環開始後,你可能每日兩餐、甚至一餐都不會餓得發慌,你也不用節食,可以放心吃好、吃飽,還不會產生過多的脂肪。
鍛煉是否可以減肥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你不能因為鍛煉而補充了更多的熱量。
美國式的肥胖是心理問題。節製體現在生活中各個方麵,對於食物,煙酒,止痛藥等的依賴都是不加節製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You are righ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