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不同的人類社會相互之間爆發戰爭,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而大國、強國吞並小國、弱國,更是司空見慣。弱國、小國的製度和文化因此遭遇滅頂之災,甚至就此滅絕,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不足為奇。但,在整個世界人類曆史上,許多曾經的大國,許多曾經強悍的文明,許多曾經璀璨的文化,也都相繼中斷、甚至滅絕了,而唯獨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一直留存、延綿至今。這又是因為什麽呢?
這裏先給出我研究得出的結論:1、當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文明相互之間進行戰爭,則失敗的一方容易滅絕,其文化也很難被勝利的一方所吸納。2、當兩個同一類型的文明相互之間進行戰爭,則失敗一方的製度和文化一般不會滅絕,往往會被勝利的一方所借鑒、甚或全部吸納。
下麵我們就來具體討論一下,那些曾經輝煌的文明,那些曾經絢麗的文化,是不是因為我上述的第一個原因而中斷、而滅絕的;然後再來看一下,中華文明是不是因為我上述的第二個原因才不斷躲過滅絕,延續至今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古希臘文明。古希臘文明的輝煌我們就不去嘮叨了,隻說一下它曆次戰敗後的命運。古希臘曾先後被北邊的近鄰馬其頓和西邊的鄰居羅馬所打敗、占領或吞並。但這些勝利的占領者們、吞並者們,原來都和古稀臘屬於同一個經濟文化圈,原本就深受其影響,可以說相互之間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馬其頓亞曆山大大帝的家庭教師,就是來自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而羅馬的前身伊特拉斯坎文明,很早就是地中海市場經濟圈中最大的陶器生產地。後來,當羅馬軍隊遠征作戰時,其後麵總跟著一大群希臘各地的商人,等著買賣被羅馬軍隊打敗的俘虜。總之,古希臘、馬其頓、羅馬,他們彼此之間有著較多的相似性,因此,古希臘的曆次戰敗並沒有導至其製度和文化的毀滅,反而會隨著這些戰勝者的進一步遠征,把它的文化傳播開來。如馬其頓亞曆山大的遠征就把希臘文化傳播到波斯、埃及和印度。而羅馬在建立起地中海地區的統一帝國後,也仍虛心地向希臘學習,吸納希臘的文化。例如模仿希臘的荷馬史詩,而創作本民族的長篇史詩《埃涅阿斯紀》,等等。總之,根據上述的第二條理由,希臘文明或希臘文化並未徹底中斷,更沒有完全滅絕。
我們再來看一下曾經輝煌的羅馬帝國的命運。我們知道,羅馬帝國是被來自北方荒涼地帶的蠻族所滅。而且隨之,羅馬帝國的一切製度、文化統統煙消雲散,並沒有被勝利的蠻族所繼承或吸納。這又是為什麽呢?我想,這是因為,羅馬帝國的製度、法律和文化,主要是為整個環地中海的市場經濟、商品交流圈配套服務的。而北方來的、僅憑軍事優勢來征服羅馬的蠻族,在他們原來的遊牧生活中,並沒有什麽市場經濟、或商品文化的基因,而隻有軍事行政的傳統。自然,當他們占領羅馬帝國以後,羅馬文明(連同其繼承的希臘文明)的市場經濟、商品文化這一套,對他們來說,既不懂,也無用。如此一來,羅馬帝國的命運,羅馬文化、連同其所吸納的希臘文化的命運,根據我們上述的第一條理由,就隻剩下或中斷或滅絕之路了。隻是因為非常偶然的原因,也就是基督教的存在,才使得古羅馬、古希臘的文明並沒有徹底滅絕,而是在漫長的1000年之後,得以複興。
我們再來看一下也曾經輝煌過的古埃及帝國的命運。首先,古埃及帝國和古希臘、古羅馬不同,它不是市場型的文明,而是行政型文明——即,以行政為主、以市場為輔來治理國家的文明。古埃及曾先後多次被外來的文明打敗、占領,比較著名的如被馬其頓、波斯、羅馬等軍事征服。但由於征服它的是基本同類的外來軍事行政集團,因此,古埃及自身的文化大多得以保存,並未完全滅絕。而外來的統治者往往也借用“法老”的名號和埃及原有的行政製度來繼續治理埃及。其所發布的行政文件,往往也是古埃及文字和戰勝者的文字同時並用。但後來,當完全另一種類型的阿拉伯文明征服埃及後,古埃及文明或古埃及文化就徹底滅絕了。因為雖然是同樣被軍事征服,但這次不是被行政軍事集團所征服,而是被宗教軍事集團所征服。宗教集團征服埃及後,行政命令不再是組織社會的手段,反而宗教信條變成了組織社會的手段。古埃及原有的與行政手段配套的所有製度和文化,對阿拉伯教俗文明來說,不僅無用,而且有害,必須連根拔除、改宗換信才行。總之,古埃及文明和文化因此而徹底中斷和滅絕,其自身的行政文明也徹底轉變成了一種教俗文明,一直到今。
(同理,同樣作為行政型文明的古波斯帝國,當它被馬其頓或羅馬打敗時,其文化並沒有被滅絕;但當它後來同樣被教俗文明的阿拉伯人征服時,和古埃及一樣,古波斯文明或文化就徹底中斷或滅絕了,其自身也轉變成了一種教俗文明,一直到今;我們就不再對此贅述了。)
好了,現在來看一下我們中華文明。大家都知道,廣大中華地區的人數眾多的漢民族,也不止一次地被北方蠻荒之地崛起的少數遊牧民族所打敗或征服,具體原因或過程這裏就不去一一羅嗦列舉了。但為什麽我們中華文明和文化既沒有中斷、更沒有滅絕呢?那就是因為,我們中華文明屬於一種典型的行政文明,而先後軍事征服過我們的那些北方的遊牧民族(或半遊牧半農耕民族),也都屬於行政文明,完全屬於同一種文明類型。區別僅僅在於,我們中華民族是用行政的手段來組織農業生產,而北方的遊牧民族是用行政的手段來組織牧業生產。因此,北方來的遊牧民族非常容易理解中國的製度和文化,同時也願意借鑒、吸納我們中華地區原有的一套行政管理製度和相應的一套儒家思想,以便其更有效地來治理他們所新占領的廣大地區。由此一來,中華文明和文化不僅沒有中斷或滅絕;反而,少數遊牧民族統治時間一長,往往被人數眾多的漢民族所同化,變成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根據我們上述的第二條理由,中華文明得以不斷傳承,延續至今。
當然,如果中華文明是一種市場型文明,當我們被北方蠻族的行政軍事集團打敗占領時,也會難逃中斷或滅絕的命運,就像古羅馬希臘一樣。或者,我們中華雖是行政文明,但打敗我們的是一種宗教軍事集團,則中華文明也難逃中斷或滅絕的命運,就像古埃及和古波斯一樣。所幸這兩種情況都沒有出現。這也是整個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罕見的幸運。
“談古論今”。
不知道他們為什麽要這樣看不起自己,而且,他們還要拉上其他的華人也看不起自己。如果誰不同他們一樣,他們就開始罵人。
他們這麽做是為了討好白人嗎?但洋人崇尚的是叢林法則,不是向洋人跪著,洋人就會看得起的。
“如果英國人看上那塊土地,俺就會在小時候毫無選擇地學習英語。如果沒有美國在二戰時期主持正義,俺上學時就會毫無選擇地學習日語。”, 英國從9世紀就看上了那塊土地, 可惜沒有能占領你那麽不屑的“醬缸”;日本也不可能征服中國,不論有沒有美國的幫助。 而美國是主動垮過太平洋來握手中國的, 他們拋棄了台灣, 擁抱了你那麽不屑的“醬缸”。
俺一般對這種無聊洗腦說,不屑一顧,不置一詞。既然海外有人頻頻顯示弱智,用醬缸文化中的“祖宗遺產”來障眼,俺就用三言兩語來澄清戳破這個障眼法。
俺不幸降生在土共國,到了上學的年齡,當然就不可選擇地學中文。中文是啥玩意兒呢?秦始皇侵略吞並其它六小國、進行大批殺戳以後,弄成第一個封建王朝 -- 秦國。秦國在後來的兩千多年內,經曆了無數次分裂和互相殺戳。許許多多分分合合以後,又被北方民族數次侵略,屁民在被蒙古被金朝強奸殺戳。在經曆了鴉片戰爭和英國的對陣(大概是所有外國列強中最文明的戰爭)和最後被日本大和強奸殺戳以後,現在學的中文最終成型,一種大概是世界上最落後的象形文字。
人類發展到了俺出生的20世紀六十年代時,世界上任何一個種族大概都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如果英國人看上那塊土地,俺就會在小時候毫無選擇地學習英語。如果沒有美國在二戰時期主持正義,俺上學時就會毫無選擇地學習日語。
英語,日語和中文,俺總會有一種選擇。
而事實上,在秦始皇侵略吞並了俺的家鄉,以及後麵兩千多年的一係列變故,使得俺在上學時毫無選擇地學習了世界上最難最原始的文字 -- 方塊字。你敢說,如果沒有秦始皇吞並六國,沒有弄出現在稱作“中國”的國家,俺出生後,就沒有語言和文字去學習和交流?如果有人這麽去想,未免太弱智了吧。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4-09-27 13:19:30
回複 'Armweak' 的評論 : 你不認為這是文明沒關係。 不過至今你都還在使用中文和講中文。 我相信你家裏吃中國飯的時候也比西餐多。 你就是你口中的“醬缸”裏泡大的。 嗬嗬嗬
因為封建獨裁導致生產力低下,所以,在近代曆史中,沒有實力擴張疆土,隻能等著北方彪悍民族來侵略,被殺戳。幾千年來中原用在生產提高生產力上的技術幾乎沒有發展,甚至到了老毛駕崩的1976年,中國天南地北,到處依舊是2000多年前的秦磚漢瓦。清朝末年的大清軍隊手裏握著長矛大刀,麵對西方軍隊的洋槍洋炮,所以,對於他們,侵略別人的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了。
竟然在一切都透明的西方,竟然還有人能寫出這種出於無知的文章來。:):)
而這個題目是關於台灣統一問題引起的辯論,其中就包括一個議題,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另一說是希臘,但希臘當時並不是統一的強大國家,僅僅是文化具有先進性),為什麽隻有中華文明可以延續?
結論是中國一直是以國家的形式存在,而其他文明都是在失去國家後文明中斷。
這個概念其實不難理解,以中國為例,曆史上一直有外族侵犯,尤其是北方遊牧民族。雅利安人消滅了其他三個古代文明,但卻被商朝擊敗(還是被女人,武丁的老婆婦好擊敗,這些已經可以從婦好幕中具有白人奴隸殉葬的證據證明,這些奴隸是戰利品。武丁時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昌盛時期)。
包括曆史上元朝清朝和五代十國時代,中國都是被漢族以外民族統治,但不得不接受中華文明,而不是自己的文明,比如雅利安人那樣。
曆史上不論哪裏,野蠻戰勝文明的例子不罕見,但占領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用武力,後者需要文化,這就使得落後文明不得不融於先進文明,中國人叫做同化,客觀上維持了中華文明。
因為你是不得不把中國作為一個完整的國家統治,就必須保持國家形態,甚至加上自己帶來的土地,客觀上增大了中國作為國家的範疇,典型的就是清朝。
中國曆史上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結果不外就是兩種,一種是被中原打回去了,一種是占領了中原。而後者必然在一代人之後成為中原人,進入相對先進的農業社會,然後被以後的北方遊牧民族侵擾。
成為一個中國曆史循環,所謂人往高處走的結果。
隻要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存在,中華文明就不會斷,因為國家的目的在於保護經濟資源,而在農業社會,中國已經走到了世界兩種生存模式的頂端,不是追求最大利潤,而是追求最小生存成本,而後者社會比前者更具有韌性,也是前者最終會發展到的階段。
就是具有先進性,這就是為什麽沒人能征服中華文明,甚至中華文明具有某種特殊性的原因,比如可以延續而不是消亡。
所謂人類文明,指的是遠離動物本能的行為方式,這事情本身具有兩麵性。當人類爭奪有限資源的時候,動物本能占上風,掠奪,殖民主義,落後戰勝文明,都是這一類。
而一旦社會穩定發展,就需要遠離動物本能,走向文明。
而對於人類來講,文明是發展方向,這是人類之所以成為世界食物鏈頂端的原因和追求目標,因此動亂之後總需要文明的加持。
而文明需要有載體,人,文化,文化需要載體文字,人需要有穩定社會的地域。
也就是國家,國家存在,文明就會存在。反過來,文明的先進也強化了國家的生存能力,典型就是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始終無法統治中國,因為不可能對抗中華文明還能管理中國社會。
這就是中華文明是國家文明的概念。
至於台灣統一問題,也就成為關係中華文明生存的問題,國家不能允許國土丟失,尤其是台灣同文同種,中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總趨勢還是合。因為分是基於動物本能的競爭,合才是基於文明的平穩發展,是任何文明追求的。
當然,美國人這個對於中華文明的認知還是膚淺了一點,僅此而已。實際上台灣統一問題關係到中華文明尋求closure的概念,美國人沒有過百年屈辱史,是無法想透這個角度的
中文是二維的,其他文字都是一維的。漢字是辨意的不是辨音的。它又有偏旁部首的歸納。漢字的先進性是文化傳播和傳承的基本。也是不滅的根本
元朝同宋一樣,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在當時,並不是說把全國劃分成幾個地方行政區,乃是這幾區地方各駐有中央宰相,即成為中央宰相府的活動分張所。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並不是地方政府,而隻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換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中央需要派一個大員來鎮壓某地方,就派一個外駐的宰相。在元代,共計有如是的十個分張所,並不是全國地方行政分成為十個區。行省製度在法理上的實際情形是如此。
再深一層言之。這種行省設施,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行政方便,而是為了軍事控製。行省製度的曆史來源確如此。所以直沿襲到近代,依然有其痕跡可尋。我們現代的省區分劃,和唐宋時代的道和路都不同。如江蘇:徐州是一個軍事重鎮,它一麵是山東,一母是河南與安徽。徐州屬江蘇省,但它的外圍,江蘇管不著,如是則江蘇的總督或巡撫就無法控製了。南京也是一軍事重鎮,但如廣德不守,或者蕪湖放棄了,南京也不能保,而廣德、蕪湖也都不在江蘇的管轄內。任何一省都如此。給你這一半,割去你那一半。好使全國各省,都成支離破碎。既不能統一反抗,而任何一區域也很難單獨反抗。這是行省製的內在精神。
元代這一製度,明朝人自然懂得它用意。
——這類的東西,不管是繼承還是改製,是政治上層,跟文明關係不甚大。明人仍然是漢文明,元不是。
另外,中國也被滅國幾次。崖山之後無中華。隻是中國的占領者都變成了中國人。幾千年壟斷茶葉大米飲食服裝造紙等衣食住行,說實話中國是一個很賺錢的公司,夥食又好,大平原種什麽長什麽,基本外族都同化了。當年元朝清朝都把中國幹的夠嗆,宋朝的幾個常委都集體跳崖,明朝皇帝自盡。五代十國打打殺殺,庶民慘不忍睹。
古大國沒死的很多,包括埃及,印度,俄國,伊朗。歐洲沒有出現大國,比如德國沒能統一歐洲,也是比較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