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衣衫襤褸的植物學家

植物學家寫的科普、時評、遊記、散文
個人資料
feit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妖魔化的“群體免疫”和對抗疫策略的思考

(2021-01-28 12:16:15) 下一個

 

促成筆者寫此文,是因為筆者的前一篇文章“無法實現群體免疫,才是滅活疫苗的最大隱患!”(簡稱“隱患文”)推出後引起的國內、國外截然不同的反響。那篇文章是筆者這個小而相對較新(20199月開通)的公眾號上第二熱讀的文章,3天內約3萬點擊(包括《文學城》上同步推出的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798/202101/28956.html),僅次於筆者2020124日推出的“美國植物學家:新冠病毒已經存在至少17年,不應被稱為“新型”病毒”(該文已被刪)。這是筆者始料未及的。

 

 

那篇“隱患文”被分享到國內一個群後,有群友痛罵那文是“質疑國內抗疫成就,汙蔑國內滅活疫苗,為美帝洗地!”筆者自己讀了該文幾遍,怎麽也看不出這些嫌疑啊。還有個筆者所在的名叫“xx雜談交流群”的群,更是聲討聲不斷;在群主帶領下,大家圍攻筆者。筆者倒也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反正寫文章的目的不就是科普嗎?費了很大的力氣,大家還是不依不饒,群主還要筆者跟大家道歉。最後,筆者還是說服不了他們,隻好退群。

 

跟國內的許多讀者反應相反的是,國外的讀者好評如潮,大家基本上認同筆者的擔憂——隻靠滅活疫苗和強製政策,國內很難實現群體免疫。“隱患文”剛被分享到筆者所在的聖村“房屋維修及買賣群”,立即有群友說:“光看題目就完全同意,就正是我對國內目前的擔心。”在《文學城》有網友留言“我們是二線醫療單位,50來個人,十幾個已經感染。輕的休息兩個禮拜,重的一個月,都恢複回來上班了。把疫苗留給年長及有基礎病的群體,年輕力壯的慢慢感染,也許可行。”更有網友評論道:“Feiteng兄寫得好!希望有能耐的網友能把此文轉給高福院士和鍾南山院士看看就好了,或許能夠修正一下國內的防疫方針。”

 

同一篇文章,為什麽國內、國外反響如此不同?我感到很奇怪。幸好在廣州生活的蘭大學長、四川老鄉告訴我:“群體免疫這個詞匯,好像被這個社會徹底屏蔽了。治理的主要手段集中在防止感染了。通過係統和體製的力量消滅任何可能感染的途徑。不與病毒共存模式。”難怪!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或者community immunity)”是免疫學裏很重要的概念吧!病毒一開始在西方流行,西方就經常談論這個概念啊!

 

 “群體免疫”是指人或動物群體中的很大比例(如70%),對傳染病獲得免疫力(通過打疫苗或感染病菌),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比如老人)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道理很簡單,如果多數人體內都有新冠抗體,就不帶新冠病毒了,那麽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幾率就小了。

 

 

國內真的不談論“群體免疫”嗎?筆者心存疑惑,便於昨天在百度上搜索“群體免疫”。結果真讓筆者嚇了一跳。搜索結果的第一頁顯示:

 

l    群體免疫論不科學也不道德 - 新華社

l    美媒:美國群體免疫之路仍漫長 - 參考消息

l    外媒:日本難在奧運會前實現群體免疫新華網

l    新德裏半數人口確診,印媒宣布群體免疫成功!世衛發出警告_...

l    全球疫苗開打,世衛專家:2021年世界不會實現群體免疫|疫苗|...

l    西方國家搞群體免疫,快玩不下去了?

l    國家群體免疫,病毒競爭上崗 - 新浪財經

l    為群體免疫付出代價,北歐發達國家承認敗給新冠,首相國王都...

l    怎樣才能實現群體免疫?福奇終於道出實情:近90%美國人擁有...

 

可以說,第一頁顯示的關於“群體免疫”的消息、新聞、資訊全是負麵的。“群體免疫”這一詞被嚴重妖魔化了。甚至在搜索結果第一頁找不到關於“群體免疫”的權威解釋。

 

必須承認,中國在第一階段抗疫中,全麵碾壓西方,有效拉平了新冠患者的增長曲線(flattened the curve)。這顯示了強製性措施的有效實施,是國人和海外華人值得驕傲的事情,也為全世界抗疫做出了特有的貢獻。還必須承認,北歐國家瑞典在第一階段就放任新冠流行,以“群體免疫”思想指導抗疫,付出了慘痛代價!“群體免疫”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

 

如果我們稱現在為抗疫的第二階段,那麽在世界範圍內第二階段抗疫有這麽幾點情況值得關注:

1)最新的巴西臨床數據顯示,科興的滅活疫苗僅50%的保護力(見下來鏈接),而他們的滅活疫苗現階段還不能對18歲以下、60歲以上老人接種,還不能對心髒病、糖尿病的患者接種。其實,這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中國能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有效的疫苗,是挺偉大的。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reported-results-of-the-sinovac-covid-19-vaccine-from-a-trial-by-the-butantan-institute-in-brazil/

 

2)主要西方國家有比例較高的人群已經被感染過新冠而已經實現天然免疫(這些人群可能不需要疫苗)。據稱,英國有約10%的人感染過新冠,而美國可能多達15%的人口感染過新冠,瑞典被感染過的人口比例應該高得多。被感染過的人口比例大,這在抗疫的第一階段是壞事,但在全民努力實現群體免疫的第二階段就是優勢了。筆者絕不是為新冠奪去無辜生命唱讚歌。

 

3)主要西方國家都在大麵積接種保護力很高的mRNA疫苗,並有望在數月內全麵實現群體免疫。這在以色列已經有很好的效果,以色列並可能將成為首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

 

那麽,在這第二階段中國是否還能繼續依靠強製的手段、以“不與病毒共存”模式,繼續笑傲江湖?且不說,繼續不讓海外數百萬持中國護照的“千裏投毒者”回國的政策,還能持續多久以及在道義上、在外交方麵是否站得住腳?中國是否該考慮怎樣通過接種國產滅活疫苗和進口mRNA疫苗,並有控製地讓一部分人(如年輕力壯者)慢慢感染新冠以得到天然免疫,從而使全民盡快實現群體免疫?這些是決策者們現在應該思考的問題。隻有全民實現群體免疫,才能徹底消滅新冠。調整抗疫策略的時候到了!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於未然。繼續妖魔化“群體免疫”,顯然是不正確的。至少,關於“群體免疫”的對與錯,不該隻有一種聲音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Circuseer 回複 悄悄話 李森科主義在中國再次興起,恐怕很多科學概念被篡改後強行給國人洗腦。就像大家都在談群體免疫,國內外人的定義其實不同。中國病毒學,中國免疫學等中國特色的學科有可能在牆內已各種形式興起,讓國人繼續生活在捷報頻傳中。
sz黍子 回複 悄悄話 任新冠發展,不采取防範措施,以達到群體免疫,這個方法不好。打疫苗是達到群體免疫的一種途徑,政府並沒有要求人人打疫苗,但是大多數人打了,70%的人免疫了,群體免疫可實現。
替補球迷 回複 悄悄話 群體免疫?嗬嗬,說說可以,真玩的話會把一個國家搞得慘不忍睹,一塌糊塗。
CDC其實正偷偷的學中國,現在國際航班來美國的旅客,不論國籍,一律要求72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據"謠傳",CDC正研究國內航班是否也應要求核酸陰性證明才能登機。趨勢是對新冠加強防控,而不是由它自生自滅。
所謂herd immunity,原本是描述牲口群疾病傳播規律的一個概念。HERD就是指一大群同種的,往往朝同一方向移動的動物,特指大型哺乳動物。現代國家,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拿人當牲口處理。
cn_abcd 回複 悄悄話 全球首個“群體免疫”的城市,如今再度麵臨崩潰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群體免疫的做法在瑞典和英國都試過了,如今都放棄了,不是沒有原因。
你看到了患病後產生抗體,卻沒看到患病對於很多人來講是需要治療的,而不是可以自己挺過去。不僅如此,哪怕你可以自己挺過去,但隻要患病,就需要隔離,否則會成為新的傳染源,那些人不一定能夠自己挺過去。
那麽就必然消耗醫療資源,最低也是隔離資源,不是很多國家或者家庭能夠提供這種隔離資源。中國有方艙作為隔離資源,其他國家根本就沒有,畢竟需要花錢。
甚至讓醫療係統崩潰,瑞典最後放棄群體免疫就是因為這個。
也就是因為成本問題,客觀上沒有國家負擔得起群體免疫。這與打疫苗實現群體免疫不是一回事。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傳染性強的疾病,最後被控製這,必然是群體免疫的結果。不管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應用疫苗接種達到的。也許自然形成的群體免疫,死傷的代價大一點。
山鄉不仕老了 回複 悄悄話 傳染性強的疾病,最後被控製這,必然是群體免疫的結果。不管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應用疫苗接種達到的。也許自然形成的群體免疫,死傷的代價大一點。
lanceqchen 回複 悄悄話 群體免疫易說難做

不管不顧的話是不是會有很多人病,你的醫療係統抗得住嗎?你願意接受死多少人,你願意接受這些病人怎麽個死法。

徹底的不管不顧,一個政府很難熬過去,你有反對黨,沒人敢這麽做。

我們可以理性地看待這一切,一旦病/死的人是親人,尤其是近親,絕大部分人就不能再理性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關於安樂死。 一個個說的堅決著呢。 等到了是自己的兒女父母,全變了。
luck86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病毒太狡猾,現在說什麽都太早。中國人口多,現在的嚴控也是目前較有效的不得已的方法。
紅茶遇上卡布奇諾 回複 悄悄話 強製隔離手段確實不可持續,應該是希望靠打疫苗實現群體免疫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