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衣衫襤褸的植物學家

植物學家寫的科普、時評、遊記、散文
個人資料
feit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冠與人種:疫情的“一月定律”和“兩月定律”

(2020-05-05 23:32:25) 下一個

昨天下午3點多,五天內剛看完50集的連續劇《榔枒榜之風起長林》。晚上又跟領導開始看另一部連續劇《亂世佳人》。看完五集,已是夜深1130分。我開始研究新冠疫情。我思索了好幾天的“兩月定律”——各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隻有兩個月,在亞洲基本被證實,但歐洲、美洲的疫情的曲線就不同了。有些鬱悶。亞洲的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的拐點還沒真正出現,使得我想總結亞洲疫情的總的特點的想法,並不容易實現。

 

我將結束的、沒結束的歐洲的、亞洲的、非洲的、美洲的疫情反複對比。還是看不出有多少規律。看來我的“兩月定律”要泡湯。

 

我再比較亞洲各地疫情,因為亞洲疫情開始得早,現多已接近清零。我將東亞、東南亞、南亞和澳洲(放在亞洲)分開比較。東亞的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韓國的疫情,如果看累計確診、現有病例、累計死亡的曲線,看不出有什麽規律;如果看每天新增病例的曲線,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這些曲線的總的跨度和峰值也好像沒有規律。但如果把東亞各個地區的人口因素和累計確診數考慮進去,人為地定義一個“嚴重疫情”,看看這個嚴重疫情在各個地區的時間跨度。我發現,東亞各地區的嚴重疫情基本上隻有一個月,比如,中國大陸每天新增病例的最嚴重時段是1月下旬到2月下旬,香港是3月中旬到4月中旬,台灣是3月中旬到4月中旬,韓國是2月下旬到3月下旬。日本的情況稍微複雜一點,但日本每天新增病例的最嚴重時段基本上是3月底到4月底,也是一個月。看來,我的“兩月定律”得變成“一月定律”——(至少東亞各地)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隻有一個月!

我再用“一月定律”去檢查東南亞的情況。發現,泰國、越南非常吻合,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也基本吻合。但是,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孟加拉國,則完全不同,這些國家的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有兩個月之久。這是什麽原因呢?難道我的“一月定律”不隻是跟地域有關?難得還有個“兩月定律”?

 

我突然想到了,南亞各國(尼泊爾除外)的人種不同於東亞和東南亞各國的人種。這些南亞各國的人種都屬於高加索人種(白種人),而東亞和東南亞各國的人種,屬於蒙古人種(黃種人)。

 

如果跟人種有關,那麽同屬於高加索人種的歐洲、中東、北非的情況又如何呢?會不會跟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一樣呢?黑非洲的情況又如何?美洲怎麽樣?

我迫不及待地查看其他所有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結果,讓我欣喜若狂。果真,幾乎所有高加索人種占主導的國家,其每天新增病例的最嚴重時段都橫跨兩月,也就是說,高加索人種的新冠疫情的最嚴重時段,真有個“兩月定律”,不同於蒙古人種的“一月定律”。兩個例外的國家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白人占主導,但卻符合“一月定律”。這可能跟它們孤獨的地理位置有關!瑞典在極少人為幹預的情況下,似乎也正遵循著“兩月定律”。

有趣的是,尼格羅人種(黑人)占主導的國家,也符合“兩月定律”,雖然許多黑人國家的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但疫情比較嚴重的黑非洲地區都能看出這個規律。

 

這是個驚人的發現——每個國家的新冠疫情跟這個國家中,哪個人種占主導有關!

 

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報道。雖然有報道說,美國的黑人、窮人更容易受新冠病毒感染(主要跟本來的身體狀況有關),但這與此文的發現,不是一回事。

結論:黃種人占主導的國家的嚴重疫情期為一個月(“一月定律”),而白人和黑人占主導的國家的嚴重疫情期為兩個月(“兩月定律”)。從地理位置看,東亞、東南亞、澳洲和太平洋地區,遵循“一月定律”,而其他地區遵循“兩月定律”。當然,是否嚴格遵循這兩個“定律”,跟很多因素或多或少有關。

 

有作者曾提出,新冠疫情跟文化有關。我這裏的結論,看不出跟文化有多少直接的關係。因為很難將整個黃種人跟白人和黑人在文化上區別開來。也許更多的是,生物學上的差異。

 

還不清楚,為什麽疫情跟人種有關。很有可能,因為東亞、東南亞是最早感染的地區,而那時的新冠還是“原始新冠”,跟後來感染別的地區和人種的“變異新冠”不同,“變異新冠”有更強的毒力?但這不能解釋,為啥較早出現疫情的伊朗和意大利,也遵循“兩月定律”。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孟加拉國、中東、北非的大部分人口屬於白種人。

 

寫到這兒,想起1月份讀過的一些文章,把新冠病毒說成是美帝“發明”的隻針對中國人的生物武器,還有比較流行的“武漢軍運投毒論”。果真是那樣,那美帝自己給自己下了套,因為美帝疫情顯然正遵循著“兩月定律”,而咋們中國隻需要1個月,就可以“扳倒”新冠。

 

笑話別國抗疫“失敗”和宣揚自己製度在抗疫方麵的優勢,好像沒有多少理論支持。

 

近期原創之美國的故事係列(關注公眾號後,可查看):

部分有關病毒的公眾號推文被轉移到《文學城》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6798/

2020/04/29:《曆史上20次大瘟疫的特點、新冠肺炎與氣候變化》

2020/04/26:《可怕的發現:新冠病毒耐熱性究竟有多強?》

2020/01/15:《泰國印象:記植物學家的野外探險》

2020/01/09:《這裏的初冬,竟然如此美麗!》

2020/01/02:《毒品走私?在美國-墨西哥交界水域,我們發現驚天秘密!》

2019/12/27:《墨西哥:乘潛艇(submarine)探索加勒比海》

2019/12/25:《閃遊伯利茲:這個很少有機會了解的國度!》

2019/12/20:《洪都拉斯:羅阿坦島(Roatán)上無所求》

2019/12/18:《加勒比海上的遊輪:資本主義在此腐朽、墮落著。。。》

2019/12/16:《夢碎音樂之都——新奧爾良(New Orleans)》

2019/12/07:《遊美國的女士州孟菲斯令我向往》

2019/11/29:《火雞、土耳其和感恩節:為什麽火雞土耳其的英語都叫turkey?》

2019/11/25:《遊巴布勒公園:揭秘美國密蘇裏州立公園之父

2019/11/22:《這個公園,世上唯一:半小時內近距離觀賞成群的野牛、麋鹿。。。》

2019/11/19:《密蘇裏的少林傳奇:記麒師傅武館和劉隼藝校慶典》

2019/11/14:《美國也有盲人摸象?遊密蘇裏的大象石公園》

2019/11/11:《密蘇裏的九寨溝:遊薑森峽穀(Johnson's Shut-Ins)》

2019/11/09:《深秋100景:這裏的秋色算不算世界上最美?》

2019/11/07:救命樹的故事:重遊密蘇裏的泡菜泉公園》

2019/11/03:《賞紅葉,救美人:去森林公園賞秋路上的奇遇》

2019/10/28:《嗨在金秋:記聖村的K歌耙蹄》

2019/10/22:細嗅薔薇:尋找沼澤薔薇,見識美國農村》

2019/10/11:《到密蘇裏歐沙克Ozark,尋找恩額曼瓶爾小草》

2019/10/05:《《彝族舞曲》的故事》

2019/09/30:《在聖村參觀蔣未未的藝術展》

2019/09/23:《參觀伊利諾伊州一所社區大學,讓我震驚不已。。。》

2019/09/09:《聖村巴蜀同鄉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上麵說的距離定律不光是和後天獲得性免疫能力相關,而且和先天基因有關,因為在千百年的進化過程中,比較容易感染病毒的人口已經被淘汰了,剩下來的都是五毒不侵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西班牙殖民者把天花病毒帶入美洲,南美洲的原住民“防疫“必然失敗,因為他們不論是後天獲得性免疫以及先天基因都不具備抗疫能力。
嘎德 回複 悄悄話 我猜是距離定律:離蝙蝠洞越近的人口越有“天然”免疫能力,因為他們或多或少已經感染了類似的病毒變種,獲得了群體免疫,所以病毒比較容易控製。蝙蝠洞主要集中在雲貴高原一帶,離雲貴高原的距離決定了疫情特征,這也很好地解釋了越南迷思:越南的疫情控製得相當好,而且是在沒有嚴格隔離措施的情況下,這是因為越南離雲貴高原比較接近!
feit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平安是福2016' 的評論 : 如果隻跟文化有關,解釋不了泰國為啥跟東亞情況一致,泰國在宗教、飲食、文化上更接近印度;也解釋不了韓國、日本跟大陸一致,這三個東亞國家文化上實際差異很大;也解釋不了印尼、馬來西亞跟東亞一致,這兩個穆斯林國家跟中國文化上差異非常大吧
feit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SL1234' 的評論 : 這個問題有意思。如果“保暖”有關,它不能解釋中東、非洲也是“兩月定律”
平安是福2016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和文化有關係,越是苦難的民族越克製理性,自我控製力越強+戴口罩!!!越早脫離苦海。
呼吸道傳染病不戴口罩+自由任性,在醫療在發達都沒用。
風淩 回複 悄悄話 每天有600新病例,300左右死亡的時候要上街抗疫複工,也是簡直了。如果早行動,沒有試劑失效耽誤時間,嚴格執行隔離,測試,追蹤,紐約現在也可向武漢醫用re-open了。哪需要綿延至少三個月還不敢預測盡頭!
風淩 回複 悄悄話 東亞的蒙古人種都有實行非常及時和嚴格的隔離,測試,追蹤(日本是例外)。
除此之外歐,美,印,非,等,都絕對沒有執行嚴格的隔離,測試,追蹤。不管是執行的太晚,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現在紐約市其實需要至少三個月才可以考慮是否控製住了,考慮到已經要重新開工的現狀,一個月以後不再次反彈都要謝天謝地了。
SSL1234 回複 悄悄話 您寫的《美國疫情失控的10個原因》的最後一條是美國吃生的菜,我那天想會不會也和他們不注意“保暖”有關係?身體寒涼抵抗力下降?我也隻是推測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