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詩讖

(2025-09-26 13:39:38) 下一個

詩讖

?微信消息,查忠華先生於920日,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終年58歲。查忠華,安徽省詩詞協會徽商詩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我與他認識,是2022年,在中華詩詞學會商海詩潮群裏。他那時是商海詩潮編輯部的執行主編

 

他在朋友圈了一首七律

我看到了,覺得詩裏“薄命”一詞不吉利,就給他提了個建議:換成落魄,落魄字典的解釋就是窮困潦倒不得誌。他接受了。

後來他又來一首七,句中又有苦命一。當得也不吉利,但是因指出一次似的,又比薄命究要些,就沒再重複

 

後來又看到他了幾首七律,其中的句子,像 “修來薄命運偏孤”,“萬事隨一夢休,韶光苦短複何求”,“富徒堆身後丘”, “我人生似夢遊,來時歡喜去愁” ,   “了來生百愁”,“不到黃河死不休”,等等,著心裏都感不太吉利。沒有想到,竟成詩讖,而且是凶

 

關於生死年壽的詩讖, 古人是有不少記載的。下邊舉幾個例子。 大都出自詩話總龜一書。

 

西晉權臣石崇有一花園,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草蔽翳,稱之為“金穀園”。一些著名的文人,包括左思、潘嶽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穀二十四友”,經常在此聚會。一次,石崇在金穀園中為征西大將軍王翊設宴餞行。眾多賓客賦詩,宴後把所賦詩篇編成一集,命名為《金穀集》。潘嶽當時的詩如下。

金穀集作詩

王生和鼎實,石子鎮海所。

親友各言邁,中心悵有違。

保以敘離思,攜手遊郊畿。

朝發晉京陽,夕次金穀湄。

回溪縈曲阻,峻阪路威夷。

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

濫泉龍鱗瀾,激波連珠揮。

前庭樹沙棠,後園植烏椑。

靈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飲至臨華沼,遷坐登隆坻。

玄醴染朱顏,但愬杯行遲。

揚桴撫靈鼓,簫管清且悲。

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潘嶽是二十四友之首。?孫秀是晉惠帝時權臣,專權跋扈。他曾想強要石崇的愛妾綠珠,石崇不肯,因此結怨。?孫秀對潘嶽也有怨,可能是早年交往時潘嶽沒有以禮相待,態度傲慢。後來孫秀因政治鬥爭失敗,被晉武帝(司馬炎)收拾。同一天,孫秀、石崇、歐陽堅、潘嶽都被抓去問罪,送往刑場斬首。石崇在刑場上對潘嶽說:“安仁(潘嶽的字),你也落得這步田地了嗎?” 潘嶽淡定回應:“這也算是 “白首同所歸” 一起赴黃泉吧。”

?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被認為是詩讖。石友,字典的解釋是指情誼堅如金石的朋友。沒料到是指的石崇,結果竟然應了這首詩,二人果然“白首同歸”,四年後在同一天一起被處死。

 

崔曙,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應進士舉,試題為《明堂火珠詩》,崔曙當時所作的詩最為人稱賞。尤其是這首詩的頷聯,“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文人們都為之所折服。登第後任河內尉,開元二十七年卒。曾與薛據交遊。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二〇、《唐才子傳》卷二。《河嶽英靈集》卷下評崔曙詩“多歎詞要妙,情意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逸》補斷句2聯。詩如下:

奉試明堂火珠 盛唐 • 崔曙

五言律詩

正位開重屋,淩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寫詩後的第二年,崔曙就去世了。這首詩,當時就被人們認為是詩讖。“曙後一星孤”,崔曙去世後,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孤女,名叫 “星”。  當時的人對此都感到奇異,議論紛紛。

 

餘靖,宋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皇祐四年起知桂州,後以尚書左丞知廣州。有《武溪集》。

餘安道從番禺接到詔令前往京城,在途中經過韶陽遊覽龍光寺,寫了一首詩說:暫離人世界,且至佛家鄉。旁人議論說這並不是吉兆,結果他真的死在秦淮亭下。

胡大成,吉水(今屬江西)人。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進士,寫了類似的詩卻沒事(可能是詩裏沒有那個不吉利的離字吧):

 

 

遊龍光寺 南宋 · 胡大成

五言律詩

香宇依空結,虛軒傍水開。

沙明鴻影度,徑靜竹風來。

午磬傳清梵,晴花點綠苔。

寥寥人境外,宴坐送餘杯。

 

張詠(九四六~一○一五),字複之,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屬山東)人。張乖厓公在擔任陳州知州的時候,曾經去趙家西園遊玩,寫了一首詩說:方信承平無事久,淮南閑殺老尚書。

“這才相信,太平日子過得太久了,把我這個老尚書在淮南能閑死。”

沒想到一年之後他便去世了,這首詩仿佛成了他命運的預言。

 

蘇舜欽 (1008—1049),字子美,號滄浪翁。仁宗景祐元年 進士。工詩文,善草書。《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長史蘇君墓誌銘》)。有《蘇學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傳。他寫了一首七絕:

 

 

滄浪觀魚(1048年) 北宋 • 蘇舜欽

七言絕句

瑟瑟清波見戲鱗,浮沈追逐巧相親。

我嗟不及群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

 

過幾天,又作一首七律如下:

春睡(1048年) 北宋 · 蘇舜欽

七言律

別院簾昏掩竹扉,朝酲未解接春暉。

身如蟬蛻一榻上,夢似楊花千裏飛。

爾暫能離世網,陶然直欲見天機。

此中有德堪為頌,絕勝人間較是非。

後人說他滄浪亭觀魚詩句:自嗟不及遊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非吉意也。限定了自己隻能活半世。據說歐陽修看了他的春睡一詩中的句子身如蟬蛻一榻上,夢似楊花千裏飛 大驚曰: 子美可惜!子美可惜!詩的第二年就去世了(終年41歲),一世隻活了半世。天下的文人都歎息不止。

 

處厚,字元美,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太祖乾德五年(967年)進士。登第後出郭,徘徊古陌,軫懷長吟(七律一首如下)。傍晚的時候回到家裏,突發心髒病去世。

 

遊古陌吟 後蜀至宋初處厚

七言律

誰言今古事難窮,大抵榮枯總是空。

算得生前隨夢蝶,爭如雲外指冥鴻。

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臉上紅。

悵荒原懶回首,暮林蕭索起悲風。

 

北宋陳師道 (1053—1101)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 無己,號後山居士。為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有《後山集》、《後山談叢》、《後山詩話》等。有一天,他寫了這樣一首七絕:

 

題明發高軒過圖(1101年) 北宋陳師道

明窗寫出高軒過,便逐愈湜聞吟哦。

晚知書畫真有益,卻悔歲月來無多。

 

後人說他 這句 卻怪歲月來無多 不吉利。因為他寫罷這首詩 沒幾個月就離世了。

何昌陵生卒年、籍貫皆不詳。南唐時曾任廬陵縣宰。《全唐詩》存詩1首。曾任廬陵郡的官員,他的下屬楊克儉很會討好州牧,從而獲得了權勢。何昌陵視楊克儉如兄弟。一次,何昌陵遊覽楊克儉的池館,贈送給他一首詩:

題楊克儉池館 南唐 • 何昌齡

七言絕句

經旬因雨不重來,門有蛛絲徑有苔。

再向白蓮亭上望,不知花木為誰開。

 

沒料到這詩把朋友給詛咒了。不久,楊克儉因為連續借貸事件被判死刑,他的家也因此破敗。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一種“讖語”(預言),暗示了楊克儉的結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