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鄰韻通韻出韻 - 我的筆記
1. 引言
寫格律詩的時候,如果用了鄰韻(也有人稱近韻,旁韻),會被人批評 “出韻”。被批評 “出韻”,很嚴重的問題,等於說這首詩是 “廢品”,產品不合格。怎麽辦?必須改還是可以不改?這篇文章對此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有幫助。學詩當然要學唐詩為先了。下邊看看現代人批評唐詩 “出韻”的例子。
2. 所謂唐詩 "出韻" 的例子
(1)裏說:“ 杜甫的律詩就有一首出韻的”。
雨晴
天外秋雲薄,從西萬裏風。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農。
寒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
(風、紅、空屬東,農屬冬。)
(1)裏還說:“中唐以後,偶然不免有出韻的情形。例如:
茂陵 李商隱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內苑隻知含鳳嘴,屬車無複插雞翹。
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
誰料蘇卿老歸國,茂陵鬆柏雨蕭蕭。
(梢、郊屬肴,翹、嬌、蕭屬蕭。)
貞元中侍郎舅氏 劉禹錫
曾作關中客,頻經伏毒岩。
晴煙沙苑樹,晚日渭川帆。
昔是青春貌,今悲白雪髯。
郡樓空一望,含意卷高簾。
(前半首用鹹韻;後半首用鹽韻。注意:原則上鹹韻不應與覃鹽相通).
這麽有名的詩人,都有人敢批評,說他們詩出韻了。我們這一代人,在祖國文化傳承上,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寫出來的詩,更會被人批評的。好不容易詩興大發寫出來的詩,換來人一句話 “出韻” ,會十分喪氣。這 “出韻” 的批評對嗎?且往下讀。
3. 所謂唐詩 "出韻"的問題
首先要問,說唐詩出韻,出的什麽韻?平水韻? 要知道,平水韻是唐之後出現的,當然它是繼承了切韻和唐韻,但是也有變化。用後人的規定來評判前人,說前人不合規律,出韻,邏輯上是不通的。這樣做學問不是正道。評判唐詩,要考慮當時的韻律和實際情況才行。
先看看先賢是如何處理的。清人袁枚《隨園詩話》(2) 中,這樣說:
餘祝彭尚書壽詩,“七虞”內誤用“餘”字,意欲改之。後考唐人律詩,通韻極多,因而中止。劉長卿《登思禪寺》五律,“東”韻也,而用“鬆”字。杜少陵《崔氏東山草堂》七律,“真”韻也,而用“芹”字。蘇瀕《出塞》五律,“微”韻也,而用“麾”字。明皇《餞王腹巡邊》長律,“魚”韻也,而用“符”字。李義山屬對最工,而押韻頗寬,如“東、冬”、“蕭、肴”之類,律詩中竟時時通用。唐人不以為嫌也。
詩人查到有唐詩先例,就心安理得,不改。從這裏可見,這些有所謂出韻的問題的唐詩, 在當時是沒有什麽出韻的問題的,是沒有出唐律的,或者說,當時是大家認可的,沒問題的。
《切韻》是中國可見的最早的一本韻書,被稱作「韻書之首」。現在已無法看到原貌, 唐韻也失傳了。但是後人研究切韻唐韻的書還在。近日研讀一本書 (3),《唐律通韻舉例》,清人程道存撰. 程道存,光緒二十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以知府分發湖北。後人評其詩:每多憂憤之詩,渾雅高古,筆勢縱橫,非摹唐矩宋者所能囿。
下邊是我從其中摘取的關於東冬鍾韻通押的一些例詩,為了方便讀者,注明了韻腳。從詩例看,任何一個韻腳都可以用通韻。這些詩後,我把書中含有的通韻,匯總列出一表,供自己和學詩寫詩者參考。如果寫詩用韻的時候,用了這表裏的通韻,就放心好了。
所謂 “鄰韻”, “通韻”, 我的看法是這些詞語都是後人按非切韻唐韻研究唐詩時造出來的。唐朝的詩人,既然大量使用,可見是合乎當時的韻律或實際情況的。學習研究沒問題,但反過來批評唐詩不合韻律,就不妥了。
4. 唐詩東冬通韻選例
雨晴 杜甫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天外秋雲薄,從西萬裏風。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農。(農 冬韻)
寒柳行疏翠,山梨結小紅。
胡笳樓上發,一雁入高空。
落成會詠一首 唐·陳元光
五言排律 押東韻
泉潮天萬裏,一鎮屹天中。
筮宅龍鍾地,承恩燕翼宮。
環堂巍嶽秀,帶礪大江雄。
輪奐雲霄望,晶華日月通。
淩煙喬木茂,獻寶介圭崇。
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
盤庚遷美士,陶侃效兼庸。(庸 冬韻)
設醴延張老,開軒禮呂蒙。
無孤南國仰,庶補聖皇功。
洛中送奚三還揚州 唐·孟浩然
五言律詩 押東韻
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
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
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
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逢 冬韻)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五言律詩 押東韻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農 冬韻)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遊鍾山紫芝觀 唐·耿湋
五言律詩 押冬韻
係舟仙宅下,清磬落春風。(風 東韻)
雨數芝田長,雲開石路重。
古房清磴接,深殿紫煙濃。
鶴駕何時去,遊人自不逢。
送李嘉祐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覲省 唐·司空曙
五言律詩 押東韻
不事蘭台貴,全多韋帶風。
儒官比劉向,使者得陳農。(農 冬韻)
晚燒平蕪外,朝陽疊浪東。
歸來喜調膳,寒筍出林中。
秋晚送丹徒許明府赴上國因寄江南故人 唐·崔峒
五言律詩 押冬韻
秋暮之彭澤,籬花遠近逢。
君書前日至,別後此時重。
寒夜江邊月,晴天海上峰。
還知南地客,招引住新豐。(豐 東韻)
上武元衡相公 唐·王建
七言律詩 押東韻
旌旗坐鎮蜀江雄,帝命重開舊閤崇。
褒貶唐書天曆上,捧持堯日慶雲中。
孤情迥出鸞皇遠,健思潛搜海嶽空。
長得蕭何為國相,自西流水盡朝宗。(宗 冬韻)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 唐·劉禹錫
七言律詩 押東韻
龍門賓客會龍宮,東去旌旗駐上東。
二八笙歌雲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離堂未暗排紅燭,別曲含淒颺晚風。
才子從今一分散,便將詩詠向吳儂。(儂 冬韻)
赴和州於武昌縣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絕 唐·劉禹錫
七言絕句 押東韻
武昌山下蜀江東,重向仙舟見葛洪。
又得案前親禮拜,大羅天訣玉函封。(封 冬韻)
追賦畫江潭苑四首 其四 唐·李賀
五言律詩 押冬韻
十騎簇芙蓉,宮衣小隊紅。(紅 東韻)
練香熏宋鵲,尋箭踏盧龍。
旗濕金鈴重,霜乾玉鐙空。(空 東韻)
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鍾。
久雨 唐·殷堯藩
五言律詩 押冬韻
雲影蔽遙空,無端淡複濃。
兩旬綿密雨,二月似深冬。
詩酒從教數,簾幃一任重。
孰知春有地,微露小桃紅。(紅 東韻)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十首 其十 唐·朱慶餘
五言律詩 押冬韻
風物已蕭颯,晚煙生霽容。
斜分紫陌樹,遠隔翠微鍾。
宿客論文靜,閑燈落燼重。
無窮林下意,真得古人風。(風 東韻)
少年 唐·李商隱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封 冬韻)
直登宣室螭頭上,橫過幹泉豹尾中。
別館覺來雲雨夢,後門歸去蕙蘭叢。
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寒郊自轉蓬。
晚夏 唐·劉得仁
五言律詩 押東韻
日夕是西風,流光半已空。
山光漸凝碧,樹葉即翻紅。
學淺慚多士,秋成羨老農。(農 冬韻)
誰憐信公道,不泣路岐中。
五峰隱者 唐·薛逢
七言律詩 押冬韻
煙霞壁立水溶溶,路轉崖回旦暮中。(中 東韻)
鸂鶒畏人沈澗月,山羊投石掛岩鬆。
高齋既許陪雲宿,晚稻何妨為客舂。
今日見君嘉遁處,悔將名利役疏慵。
道中逢故人 唐·唐彥謙
七言律詩 押冬韻
蘭陵市上忽相逢,敘別殷勤興倍濃。
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空 東韻)
愁牽白發三千丈,路入青山幾萬重。
行色一鞭催去馬,畫橋嘶斷落花風。(風 東韻)
秋夕與友人同會 唐·崔塗
五言律詩 押東韻
章句積微功,星霜二十空。
僻應如我少,吟喜得君同。
月上僧歸後,詩成客夢中。
更聞棲鶴警,清露滴青鬆。(鬆 冬韻)
銅雀妓二首 其一 唐·崔道融
五言絕句 押東韻
嚴妝垂玉箸,妙舞對清風。
無複君王顧,春來起漸慵。(慵 冬韻)
新蟬 唐·劉兼
七言律詩 押東韻
齊女屏幃失舊容,侍中冠冕有芳蹤。(蹤 冬韻)
翅翻晚鬢尋香露,聲引秋絲逐遠風。
旅館聽時髭欲白,戍樓聞處葉多紅。
隻知送恨添愁事,誰見淩霄羽蛻功。
送中觀進公歸巴陵 唐·齊己
五言律詩 押東韻
一論破雙空,持行大國中。
不知從此去,何處挫邪宗。(宗 冬韻)
晝雨懸帆黑,殘陽泊島紅。
應遊到灉岸,相憶繞茶叢。
5. 唐詩通韻列表
下表是《唐律通韻舉例》所舉詩例同韻的列表,每一條書裏都有許多例詩。
(1) 東冬鍾
(2) 江陽唐
(3) 支脂之微齊佳皆灰
(4) 魚虞模
(5) 真淳臻文殷元魂痕桓刪刪先仙
(6) 蕭宵肴豪
(7) 歌戈麻
(8) 庚耕清青蒸登侵
(9) 尤部無可通。
(10) 覃談鹽添鹹銜嚴凡
順便說一句,(1)批評那三首詩出韻,在這個表裏都是唐詩認可的。
6. 唐宋元明清各代常用平聲韻鄰韻的用例列表
筆者查閱校驗了大量唐及之後各代詩例, 記錄總結一通韻表格,按平水韻順序列表 .不完全,僅供參考。
一東:二冬, 二十五徑, 十二吻, 二十四敬, 十蒸(平),二十五徑
一屋韻:四質,四支,六魚,六禦,六語, 七遇,七麌, 八齊
四寘韻: 四紙, 四支, 五微, 六語, 六魚, 八霽, 十灰,十一陌, 十三職, 十四緝,.
六禦韻: 四紙, 四寘, 四支, 六語
七遇韻: 一屋, 二沃, 四支, 四質, 四紙,五微, 六魚,六月,七麌,七虞, 九屑, 六月, 七麌, 十一陌,
八霽韻: 四支, 四紙, 六語, 十二錫
四紙韻: 四支, 四質, 四寘, 五微, 六魚, 六語, 八齊.
六語韻:四紙, 六魚,七遇, 八齊, 十三職
七麌韻:一屋, 二沃, 四支,五微, 六語, 六禦, 六魚, 六月, 七遇, 八齊, 十一陌, 十四緝
十三職韻:四寘, 四支, 四紙, 五未,六語.
十六葉韻:四支, 五歌,九屑
十一陌韻:四紙,四支, 四質, 五歌,五微, 六魚,七麌, 八齊,十二錫, 十三職
一送韻: 一董, 一東, 二宋, 二冬, 八庚,九青,十蒸, 十二文,十二侵,二十三梗
二宋韻:一東, 一送, 八庚
十二震韻:八庚, 十一真,二十四敬, 二十三梗
十三問韻: 九青,十二侵
十七霰韻: 一先, 十三阮, 十四寒, 十五刪, 十五潸.
十七筱:二蕭, 四豪, 十九皓, 二十號.
十九皓:二蕭, 三肴, 四豪,十七筱, 十八嘯, 十八巧,二十號 .
二十哿:五歌, 七曷, 二十一個.
二十二養:三江, 七陽.
二十三梗:一東, 一送, 二冬,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真, 十二侵, 十二文, 二十四敬
二十五有:十一尤, 二十六宥.
7. 結語
之所以有些人認為唐詩 “出韻”,是因為其不知道唐韻有些韻是通的,是當時詩人認可的。用後人的規定來評判前人,說前人詩不合律,出韻,邏輯上是不通的。這樣做學問不是正道。評判唐詩,要研究唐詩,從唐詩裏總結規律才是正途。隻要是從先例總結出來的規律,用就沒問題。再說又不去鄉試,省試,自己心安理得就可以了。
8. 參考文獻
(1) 王力文集·第14卷(漢語詩律學(上)中華書局 2015年03月)
(2)《隨園詩話》清 袁枚《唐律通韻舉例》,清 程道存
(3)《唐律通韻舉例》,清 程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