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簡說幾本韻書的來龍去脈

(2021-01-17 15:39:04) 下一個

簡說幾本韻書的來龍去脈 (讀書筆記)

1.《切韻

總纂官紀昀在四庫全書《重修廣韻》五卷序言說:“初隋陸法言以呂靜(著有《韻集》)等六家韻書各有乖互,因與劉臻,顏之推,魏淵,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八人撰為《切韻》五卷書. "  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八字.  成書於仁壽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楊堅的年號). 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長孫訥言為之注.

總纂官紀昀在《孫氏唐韻考》(清紀容舒) 一書序言說: 初隋陸法言作切韻, 唐禮部用以試士.

2.《唐韻

 天寶十載公元751年, 陳州司法孫愐重為刋定, 改名《唐韻》. 《唐韻》全書5卷。北宋範鎮撰的《東齋記事》(1078年-1085年) 上說:“自孫愐集為《唐韻》,諸書遂廢”。 總纂官紀昀在《孫氏唐韻考》(清紀容舒) 一書序言說: 天寶中,孫愐增定其書,名曰唐韻. 《唐韻》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 

3.《重修廣韻》《集韻

宋景德四年, 以舊本偏旁差落傳寫漏落又注解, 未備, 乃命重修, 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書成,賜名《大宋重修廣韻》. 舊本不題撰人. 以丁度《集韻》考之,知為陳彭年邱雍等。《集韻》在仁宗寶元二年(1039)完稿。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字.

總纂官紀昀在《孫氏唐韻考》(清紀容舒) 一書序言說:《切韻》,《唐韻》後宋陳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等又作禮部韻略,為一代場屋程式.而孫氏之書漸佚, 唐代舊韻遂無複完帙.

序言還說:《廣韻》和《唐韻》所收之字不同,有《唐韻》收而《廣韻》不收者,有《唐韻》在此部而《廣韻》在彼部者,有《唐韻》兩部兼收而《廣韻》祗存其一者.

4.《正韻》

《正韻》,《洪武正韻》的簡稱,是明編成的一部官方韻書,共16卷。於洪武八年(1375)成書,宋濂奉敕撰序。洪武正韻七十六韻本繼承了唐宋音韻體係,在明朝影響廣泛。總纂官紀昀在四庫全書《洪武正韻》序言說: “明太祖既欲重造此書以更古法,如不誣古人以罪則改之無名”, “濂乃以私臆妄改悍然不顧,不亦顛乎”, “終明之世竟不能行於天下,則是非之心終有所不可奪也”. 因未善,後世不流傳使用。

5.《平水韻》

到了金朝,有江北平水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把同用的韻合並,成107韻,其書今已散佚。1223年,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鬱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個韻部。

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定106韻的版本為“平水韻”。明代以後,文人則沿用106韻。

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詩韻》、《佩文韻府》、《詩韻合璧》把《平水韻》並為106個韻部,共收錄漢字9504個,全篇韻表采用繁體字(正體字)以便於讀者檢索查找。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6. 結語

《切韻》是現今所知的所有韻書之祖。今天流傳下來的宋代《廣韻》、《集韻》也是在《切韻》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後來成為近體詩標準的“平水韻”則是由《切韻》韻目的合用省略而來的。

唐代科舉詩賦所用的押韻標準,即為《切韻》,《唐韻》。

宋代科舉詩賦所用的押韻標準《廣韻》,《集韻》。

明代科舉詩賦所用的押韻標準是《正韻》。

平水韻是宋代以後元明清使用的詩韻係統。

7. 思考

(1)千年以來,音韻變化,大同小異。(2)不可以用近代人使用的平水韻反套唐詩,說唐詩出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